第5章第1节《光合作用》教学设计(六)
重庆市万州区熊家中学 洪军
教学目标
1、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理论分析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
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叶片与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
实验法,探究法,理论分析法。
教具
挂图,录像等。
引言:
不同植物的叶片内部结构基本相似,都是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的。
(一)明确目标
知识要点 |
具体知识点 |
教学要求层次 |
识记 |
理解 |
应用 |
分析综合 |
识别叶片的结构 |
叶片的结构 |
|
理解 |
|
|
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
叶片的结构 |
|
理解 |
|
|
(二)补偿学习
叶片的结构及功能
(三)教师质疑
1.认为哪种环境因素可能对叶绿素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你是依据哪些例证性材料作出假设的?
2.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什么?实验中设置的对照有什么作用?
3.确表述探究实验的观察结果,阐明实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4.实验研究进行评价。若取得成功,请总结2—3条成功经验;若实验出现差错,请分析失误的原因
(四)精讲点拨
一、表皮:
上表皮 无色透明,有角质层。
下表皮 属于保护组织
气孔:由保卫细胞围成,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阵雨过后,许多植物的宽大叶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为什么没有渗透到叶片内部?(角质层)
二、叶肉:由叶肉细胞组成
栅栏组织: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多,排列紧密和整齐
海绵组织: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少,排列疏松。
植物的叶片一般总是正面绿色深些,背面绿色浅些,为什么?
(栅栏组织细胞中叶绿体多,海绵组织细胞中叶绿体少)
三、叶脉:支持,输导
网状叶脉
平行叶脉
导管:输导水和无机盐
筛管:输导有机物
说出叶有哪些结构特征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叶片阔而扁平,吸收阳光的表面积大;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含有叶绿体和叶绿素多,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利于气体在叶内自由移动;保卫细胞控制气孔开闭;叶脉有效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角质层防止水分流失)
活动: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
植物生活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呢?其中的哪个条件可能对叶绿素形成起着决定作用呢?这就是探究的课题
1.哪些环境因素可能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重要条件作出假设
2.选择的用具有:2个约40ML的容器(用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2张 吸水纸或少许棉花、2支温度计、1个水杯、1支滴管、密封性好的纸盒(大于种子萌发器皿),以及本组实验设计方案必需的其他用具。
3.材料最好选用长出第一片幼叶后的小麦幼苗,种子可到生物实验室领取。
4.适宜的条件下,第一片幼叶在长出之前即开始形成叶绿素,实验进入关键 阶段。
5.建议用表格形式记录实验现察结果。
结论: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叶绿素能够吸收和转化光能,叶绿素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
补充:温度主要通过影响酶的活性而影响叶绿素合成;另氮镁等元素。
(五)应用反馈
1、思考与练习:教材82面 二、简答题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