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光合作用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
重庆市万州区铁锋初中 蒙英杰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领悟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2、使学生领略科学家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确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思维方式。
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的形成是经历了很长的时间积累,是许多科学家辛苦奋斗的结晶。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及创新、合作精神,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1、光合作用的发现简史。
2、通过光合作用发现过程分析其原料、条件和产物。
教学难点
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导读——自主学习教学法
教学准备
1、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结果。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展示一组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图片。(如学生熟悉的胡豆、豌豆、桃树等的图片。必须是在土壤中的植物,目的是让学生得出“从土壤中获得”。)讲解: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依次播放:萌发、幼苗、桃树、豌豆花、胡豆花、胡豆。)
2、提问:在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中,把一粒种子播种到地里,它会发育为一颗植株,植株开花后还可以结满果实。同学们想过吗,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物质从何而来?(收集学生回答的结果,把“从土壤中获得”写到副板书处)
二、指导阅读,组织讨论,了解光合作用
(一)光合作用发现史
1、在17世纪以前人们与同学们的认识是相同的:植物生长在土壤中,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物质都是从土壤中获得的。果真是这样吗?怎样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科学家是通过探究实验来寻求答案的,海尔蒙特也是如此。
2、小故事引入课题:比利时王国的首都布鲁塞尔,耸立着一座巍峨雄壮的城堡。一天清晨,城堡里发出了一阵喧嚣吵闹,夹杂着仆人们的奔跑和叫喊:“老爷,不得了,少爷又烧火了……”
老爷愤怒地看着他的儿子:“这次,你又在烧什么?”
“石头。”“为什么要烧石头?”“我想看它烧了之后有什么变化。”老爷捶胸顿足:“天哪,我的儿子,三百年来法兰德斯最尊贵的家族,怎么会生出这样一个孩子?”这个烧石头的孩子,就是海尔蒙特。后来全世界的生物及化学课本,都会提到他的名字,并尊称他为“生物化学之父”。
一个所谓“调皮”的孩子,正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探究了柳树生长之迷。(板书:1、揭示柳苗生长之谜)
3、海尔蒙特:揭示柳苗生长之谜
(1)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并讲解。(提示学生注意数据的变化)
从课件展示的数据中,从柳苗的增重和土壤的减重你们发现了什么变化?(2)提问:柳苗增重是主要从土壤吸收养料吗?你认为柳苗增重的原因是
什么?
(3)再问:根据数据的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课件显示实验结论:柳苗生长所需的物质,并不是由土壤直接转化的,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物质。)
(4)评介:有的同学可能觉得海尔蒙特的实验比较简单,但他是最早通过实验来解释植物生命现象的学者,而且结论来源于对实验数据的分析。
海尔蒙特最早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
(5)请同学们想一想,绿色植物的生长除了水和土壤中的物质(无机盐)影响以外,还会有什么因素影响呢?(如果学生不能够回答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或净化空气的答案时,要设计相关的提问来补救。如:柳苗的根在土壤中,它的茎和叶片也在土壤中吗?在哪里?从而引出空气中的物质对柳苗生长的影响。)
4、植物的生长和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一看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的新奇实验。
5、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1)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并讲解。
(2)想一想,假如你是普利斯特利,当时你会得到什么结论?(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板书结论)大家同意吗?请你给同学们分析一下,你是如何得到这个结论的?
当和绿色植物放到一起的时候,为什么小鼠不容易死去,蜡烛也不容易熄灭?说明绿色植物有什么作用?(注意:这里学生可能会提到氧气,可以告诉大家:由于当时化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还不知道空气的成分中有氧气。)
6、设疑:当后来有人模仿普利斯特利的实验时,有的获得成功,有的总是失败,甚至发现:植物不但没有净化空气,还会更严重地污染空气,这是为什么呢?是人们在实验中忽略了什么吗?(引导学生观察玻璃罩,找出是光。)
7、引导学生分析:能不能设置对照实验探究光的影响呢?学生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表述,教师到各小组巡视。(分组可根据实际情况,前后两排6位同学一组。)
8、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0页,仔细阅读第二段,找出英格豪斯、谢尼伯、索热尔三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并勾画出来。然后分别请三位学生进行回答。
(1)学生回答后讲解:英格豪斯经过了500多次植物更新空气的实验发现: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板书结论)光照下的绿色植物能够释放气体,这种释放气体的能力在夕阳西下时降低,在漆黑的夜晚则完全停止。(强调:实验成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光照和绿色植物。)
(2)光照下绿色植物究竟释放了什么气体?与植物净化空气的作用有关吗?(科学家在解决某个问题的同时,又发现和提出了新的问题。)当时人们并不了解。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成分后,才明确了绿叶在光照下释放出的是氧气。
(3)谢尼伯也通过实验证实: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二氧化碳。
(4)索热尔的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下同时还要消耗水。提问:他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前面哪位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相同的?
9、萨克斯的实验
(1)介绍实验原理:科学家们已经证实,只有淀粉遇碘呈现蓝色。我们可以用碘来检测淀粉的存在。(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淀粉,并介绍淀粉是一种有机物。简单介绍碘是一种化学物质,具有消毒的功效。)
(2)课件展示实验过程并讲解。
(3)提问:实验中,叶片的左右两部分的实验条件有什么不同?(指出有光和无光是一组对照)。
(4)提问:叶片由白变蓝说明了什么?只是见光部分变蓝,而遮光部分不变色说明了什么?
(5)根据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你会得出什么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板书结论)
(二)总结
1、小结:这节课我们一共知道了六位科学家的实验,他们的共同总结出:绿色植物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消耗水,产生淀粉等有机物,并释放氧气。
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活动称为光合作用。(板书:4、光合作用)
2、完成70—71页的活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对生物学的发展史有哪些认识?在情感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收获?(用3—4分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设计
光合作用发现简史
1、柳苗生长之谜
海尔蒙特最早进行实验,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水才是使植物增重的主要物质。
2、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能够净化因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萨克斯的实验
萨克斯通过实验成功证明: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利用。
4、实验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通过消耗水和二氧化碳,能够释放氧气,合成淀粉等物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和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利用。
在副板书写:科学进展
英格豪斯的实验:绿色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净化空气。
谢尼伯的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氧气的同时,还要吸收二氧化碳。
索热尔的实验: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要消耗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