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教会[2012]4号
关于开展万州区初中“学困生”转化
专题成果征集评选活动的通知
各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
为全面总结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及时推广“学困生”转化研究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万州区初中“学困生”转化专题成果征集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评对象:
各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撰写的有关初中“学困生”转化的各类研究成果均可申报参评。
二、成果类型:
主要包括:与初中“学困生”转化相关的科研论文、经验总结、各类报告及教育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文字稿)等作品。具体如下:
(一) 初中“学困生”转化管理类研究论文
1、学校管理层如何将“学困生”转化纳入制度、机制建设和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
2、班级管理层面如何从思想、情感、生活、习惯等方面去关爱、帮扶“学困生”积极向上;
3、学科教师层面如何从兴趣、爱好、情感、习惯、方法等方面去关注、帮扶“学困生”不断进步;
4、学校德育工作如何将“学困生”转化与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初中“学困生”转化理论类研究论文
1、初中“学困生”转化相关教育思想研究。如“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个性张扬”、“均衡发展”等。
2、初中“学困生”转化策略、方法、模式、途径、效果研究。
3、初中“学困生”转化与“留守儿童”教育结合研究;
4、初中“学困生”转化与家庭、社会教育结合研究;
5、学科堂教学如何兼顾“学困生”群体、有效开展“学困生”帮扶转化研究。
(三)初中“学困生”转化课堂实践操作类成果
1、充分体现“分层施教”、“情感关注”、“方法指导”等特点的教学设计。作品须包括: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流程、教学反思等。
2、充分体现“分层教学”、“情感关注”、“方法指导”等特点的的课堂实录(文字稿)。作品须包括:流程实录、过程点评、全课总评等。
3、有关“学困生”转化的教育、教学案例。
(四)初中“学困生”转化经验总结类文章
与初中“学困生”转化相关的经验、体会、建议、总结等文章。
(五)初中“学困生”转化调研、报告类成果
1、初中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现状等调研分析报告;
2、初中“学困生”转化阶段总结报告;
3、初中“学困生”转化研究报告;
4、初中“学困生”转化工作报告等。
三、格式要求:
(一)A4纸打印,题目小二号宋体加粗,题目下面用三号仿宋体写明作者单位、姓名及联系电话;正文小三号楷体,1.5倍行间距。
(二)题目左上角用五号宋体字注明成果类别。共分两大类:即“论文报告类”、“实践操作类”。
参加评选的成果如果已经在刊物发表的,请在文末注明报刊名称、发表时间等。
(三)参评成果打印一式三份。
四、申报办法及要求:
(一)教师自愿参加,区教育学会会员作品数量不限,非本学会会员每人限交成果1件。
(二)所有参评成果须经学校推荐,以校为单位,按成果类别分类登记造册,所有成果纸质文档一式三份及电子文档等统一报送万州区教科所初中室。
联系人:罗翔老师,电话:58251833,邮箱:[email protected] 。
(三)所有参评成果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评奖资格。各学校在上报成果前,应对所报成果进行检索,保证参评成果的真实性。
(四)参评成果申报截止日期为2012年5月31日前,逾期不再受理。
五、评奖办法
(一)2012年6月中旬,万州区教育学会将组织专家对参评成果进行分类评审,并公布评选结果。
(二)各类成果分别设一、二、三等奖。部分优秀作品将收录进初中“学困生”转化专著,并在万州教研网上发布。
六、其它未尽事宜请与万州区教科所科研室、初中室联系。
附件:万州区初中“学困生”转化成果征集评选登记表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学会
二〇一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成果 评选 通知
抄送:重庆市教育学会,区民政局、科协、教委并明华同志
附件:
万州区初中“学困生”转化成果征集评选登记表
学校名称: 报送时间:2012年 月 日
备注:“类别”栏填写“论文报告”或“实践操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