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管理 >> 学校管理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浅谈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谈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664 | 更新时间:2007-3-27 | 文章录入:王文波 ]

浅谈教研员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教研员,又称基层教育教学研究者,既非教育实践者,也非教育理论专业研究者,更非教育行政工作者,属于一个特殊群体。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教研员除了要完成原有的职能外,还要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改进教研方式,关注教师发展

在新形势下,教研员要改进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练式的教研方式,在原有的教研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创新、发展。

1.聚焦校本教研,做好教师专业引领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它通过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过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是关键因素。在这一环节里,教师主要通过自我对话、同伴对话积累实践经验,丰富零散的实践知识。专业引领是教师发展的外部因素。在这一环节里,教师通过与专家对话,实践与理论对话,提升实践经验,归纳概括实践知识。对第一线教师来说教研员是零距离的教学专家,教师离不开教研员的专业引领。教研员关注校本教研,有效地进行专业指导,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推进器。

2.深入课堂教学,为教师发展雪中送炭

教研员要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教师的呼声,了解教师教学中的实际困惑,为他们雪中送炭,根据学校的课改实际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专题培训与指导、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教研员的根在课堂,只有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育教学实际,才能有的放矢地同教师一起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并指导他们的教学实践。

新课改以其的特点,决定了大家参与其中的起点相同,不论教研员,还是一线教师,面对的都是全新的形势,没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和成熟的经验直接拿来套用,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下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味着教研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深入教学实践,走进课堂教学,沉浸在其中,饱受浸润。教研员要通过深入调研,在与师生面对面的接触中,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在与校长们的交流中,认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共同切磋解决问题的方法。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教研员应亲自下水试教,体验课改的寒温冷暖。教研员要把亲身体验与感受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交流,与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发展。

3.建立教研、培训融为一体的教研模式,适应教师发展

目前,教师培训的模式很多,但追求的理念是一样的,那就是体现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并能够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新课程实施的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课程开发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教研活动形式要以教师发展为本。首先,体现教师自主参与。在教师自主参与教研活动过程中,促使教师亲自体验主动、合作、探究学习的喜悦和困惑,以达到自身观念、态度和行为上的改变;其次,体现教师主动探究。教师的探究行为有利于教师了解教育科研成果,分析和确定教学中的问题,探讨自己在专业中感兴趣的问题,并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再次,体现开放、民主。教师敢于提出在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教研员进行沟通、交流、咨询;敢于质疑上级部门对学校教育教学的要求,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及时得到解释和帮助。教研活动要冲破以教研员说教为中心的经验主义的封闭状态,改变教研活动形式主要取决于教研员的思想、理念、行为。

二、转变职业角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者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呼唤一线教师职业角色转变的同时,也要求教研员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研员应由国家课程和教学大纲的诠释者成为课程与教学理论的研究者

  长期以来,多数教研员尚未进入有目标、有计划的研究主体角色,只是作为国家课程意志忠实而被动的附属者而存在。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教研员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探究精神的研究者,既忠于并创造性贯彻国家的教育理念和课程意志,也要以研究主体的身份站在较高的层次上构建基于课堂实践的学术研究品格。在实际教研工作中,教研员需要克服重视学科知识而轻视课程理论的片面倾向,超越形态各异的课堂教学实践,从课程理论和学科理论的最新发展中吸取营养,深化理论思维,以其影响教师教育教学思想及教育教学行为。

2.教研员应由教师教学水平的鉴定者成为教师专业自主化发展的促进者

在以往的教学研究中,教研员常常通过课堂现场的听和看而做出教学临床诊断,其鉴定依据是统一的课程标准,其鉴定结果被纳入校长的行政管理,其鉴定效应具有无可争辩的权威性。故教研员形象在一线教师心目中成了威严的监控官。基础教育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释放教师的自由创造精神。教研员应当与教师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和探讨,以真正促进教师向专业自主化方向发展。首先,教研员要与教师建立新型关系。教研员的职责在于帮助年轻教师走向成熟化、年长的教师走向风格化、骨干教师走向审美化。教研员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教师建立并强化专业发展的自信,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教研员更新教学评价的操作要领。要变简单化的课程约束为促进教师特色和特长的发展,不以教学方案的详尽、课堂结构的完整、教学容量的饱满、板书设计的精致等传统观念而牺牲教学个性的充分展示;要变教研员一课定论为注重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的全程化发展;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引导在自审、反思基础上的自评,促进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3.教研员应由共性化的课程规范者成为个性化课程的催生者

过去教研员的教研意识总是被一套标准化的课程和教学大纲所主宰着,教研工作严格地规范着教师的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导致教师课程流程共性化和普适化,以往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往往停留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浅层次上。新课程标准鼓励教师挥洒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拓展课程实施的弹性空间。教研员要引导教师大胆、自觉地去突破种种清规戒律,以创新者的姿态去塑造个性化课程。无论是示范课,还是平常课堂教学,教研员应引导和鼓励所有教师突破既有范式,更新因袭套路,探索出自己的课,包括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和实施的学科课程,学科综合课程以及校本课程,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教学。

三、发挥自身职能,为教师发展出谋划策

1.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空间

教研员在教育行政机构、学术机构和教师之间要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一方面要向教师传播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的宏观要求,并把教学一线的有关信息反馈给上级部门,当好上级部门的参谋。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教学实际,开展各种教研、培训、评选活动,协调上下关系,鼓励教师创造性地进行个性化教学,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2.形成良好的学徒关系,为教师发展做伯乐

教研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师,是教师生活中的知心朋友。教研员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教师的发展,所以教研员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位教师,对他们既不厚此薄彼,也不指手画脚,而是热心帮助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做到对他们有求必应,同时要善于发现典型,精心培养,乐做伯乐,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帮助教师不断发展。

3.敢于另辟蹊径,为教师发展开拓未来

教研员不能总局限于教材教法的介绍、统一教学进度和要求、开展评优课、进行各种经验总结等老一套的工作思路上,要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标新立异。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专题研究、区域性经验交流、互动评课、网上交流、同伴互助、送教下乡,自我反思与写反思日记等校本教研活动形式,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和鼓励部分教师走专业化之路,开拓未来,早日成为教育教学名师或专家。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在 2005 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师范组会议上指出:教育的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质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而教师质量一个重要方面又取决于教师教育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中小学在职教师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教研员在教研、培训活动中培训、专业引领以及教师自我反思。可以说,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研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文章:跨上网络教研高速路
下一篇文章:“十一五”校长培训教材《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学校管理》前言及目录摘要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6]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8]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1]
· 用教师更多的爱转化物理学…[52]
· 浅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5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8]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4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1]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3]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3]
 
· 教科所组织教师献课新田中…[329]
· 教师做课题不要贪大求全[392]
· 对话教学中的教师倾听[67]
· 浅谈教师课堂评价语使用误…[112]
· 关于中学政治专委会会员加…[79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