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研管理“十原则”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蒋 毅
校本教研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证。它是以学校为本位,以人为抓手,适时地制订和调整本校的教研制度、规划和方向,采取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开展校本教研,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为核心,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过程调控体系。笔者认为,开展校本教研管理应遵循以下十个原则。
一、方向性原则。校本教研管理,应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学校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本校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案,做到定位准、方向正、目标明,责任落实。
二、规范性原则。校本教研的“规划”、“实施方案”、“考核条例”等管理规程,应该科学翔实,便于操作,规范有序。在校本教研的实施中,要体现统一部署,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群策群力,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之要求。
三、校本性原则。校本教研管理不能完全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与成果。学校要立足本校实际,根据学生、教师、校风、教研基础、周边环境及设施等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校本教研。否则,校本教研就会偏离教研的本质,失去教研的意义,就会成为没有实效的“形式主义”教研。
四、创新性原则。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开展校本教研工作,要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和探索;要在挫折和失败中奋进;要在成功和收获中求真、求美。只有这样,我们的学校教研工作才能适应现代教育改革之需要,也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给我们的使命。
五、严肃性原则。学校教学研究工作应是慎重、严肃的活动,不是儿戏。学校制订的教研活动制度、条例等管理规程,应体现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废止或更改。
六、服务性原则。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之目的就是让老师们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实施校本教研管理,管理者首先要有服务意识,注意人文关怀,那种高高在上,为我自尊,漠不关心,高压管理的行为已被时代淘汰。我们管理者要为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保驾护航,诚心诚意为教师排忧解难,只有这样,校本教研才会充满活力,获得实效。
七、激励性原则。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情感态度关系着校本教研的成败。因此,校本教研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尊重校情,切合实际,体现公平。否则,其“管理”就不利于激励教师的校本教研热情,就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八、变通性原则。校本教研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管理者在教研活动中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讲求实效,灵活调整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较好地完成教研活动任务。
九、绩效性原则。校本教研不能做形式,走过场,要追求有用、有效。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不仅要注意实际“活动”效果,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收集素材,总结反思,物化成果,以便不断地完善和推广校本教研经验及成果,让更多的老师和学校受益。
十、侧重性原则。校本教研应是全校教师参与的活动,它既要体现全面性、多样性,但根据上级的要求和本校的实际,各个时期、各个阶段,校本研究的内容应主次分明,突出重点,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否则,将欲达而不成,起不到应有的校本教研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