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学会 >> 学术成果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 作者:万州区教科所 骆大云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588 | 更新时间:2015-1-29 | 文章录入:蒋毅 ]

 

2014年度万州区教育学会一等奖论文

 

再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

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骆大云

 

摘要:本论文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它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数学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教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教学活动;课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数学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是教师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课改发展至今,仍然有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理解尚有片面,设计还不完善……现谈谈我对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案例呈现

某教师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目标: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子、分母、分数线;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用分数表示相应的操作结果,或用适当的操作表示相应的分数。

(二)、数学思考目标:对具体情境中出现的分数能用自己的语言作出解释;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目标:会用简单的分数表达一些简单事物的信息;能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解决问题的想法。

(四)、情感态度目标:主动参与有关的操作和探索活动;能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信心。

二、目标解析

这位老师依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总目标的四个方面制定了《分数的初步认识》的4点课堂教学目标,该目标可以说既全面又具体,但细细咀嚼又觉得琐碎繁杂、主次不分,与数学教学目的、课程目标混为一谈。案例中的知识技能目标虽然可测,但无具体的要求,究竟是属于“了解”、“理解”,还是达到“掌握”的要求呢,不得而知;过程方法目标不具体、不明确,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具体的载体描述,也没有明确指向过程的层次是“经历”、“体验”、还是“探索”,更没有具体的学习方法的参与;情感态度目标没有具体的认知基础,只是套用《数学课程标准》的相关术语。这位老师制定的目标也未能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整合,按这样的目标进行教学只会导致教学活动浅尝辄止、无序零乱,这样的目标设计表现出教师教学不是在追求有效性,而是在走过场、走教案。

三、实践探讨

对以上教学目标的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进一步明确了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性:可以说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学目标如果设置不合适,即使用再好的教学方法,也难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样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呢,个人以为:

(一)以三种角色思考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编者、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核心要素。编者制定的课标和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教师是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学任务的第一责任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不论是编者,还是教师,都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1、以编者身份思考教学目标:

课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纲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第一学段《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第五点是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和分数;第七点是,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教材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认识分数》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分饼和分模型,认识分数并正确读写分数;例2操作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

2、以教师认识思考教学目标:

《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是第一次学习分数的起始课。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它不像整数一样是可以通过数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角度进行理解。本课时教学主要是结合具体情境,运用直观手段,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从“部分——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分数的意义。

3、以学生基础思考教学目标:

分数在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他们对分数比较陌生,有的甚至没有听说过,即使知道一点也只是浅层认识,对于学生而言都是0基础学习。并且受整数教学的惯性,学生对分数的学习有负迁移的不良影响。加之三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推理概括能力低,这些都对他们学习分数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以三重角度诠释教学目标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核心概念的诠释、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数学文化的熏陶是数学课堂的基石与灵魂,也是数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教学目标一定要体现这三方面的内容。

1、核心概念

本课时教学主要是借助初步的“几何直观”,发展数感。借助不同的实物模型(月饼、苹果)、面积模型(长方形、正方形、圆)、数线模型(数轴)、几何模型(韦恩图),丰富学生的直观表象;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圈一圈、摆一摆等活动,经历几何直观的过程,感受几何直观的价值,循序渐进的理解分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2、思想方法

本课时教学主要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学生借助直观模型,通过“分模型”表示出分数,用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等活动建立分数与图形之间的联系。

3、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数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本课时中,关于分数的历史演进是最好的文化载体。通过对古今中外分数史实的学习——“古巴比伦人用六十位进制表示分数、我国古代用算筹表示分数、古埃及用

  o ”表示分数、古希腊用分子和分母表示分数,《九章算术》是世界上系统叙述分数的最早的一部著作”,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分数的价值,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坚持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以三个维度陈述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俗称“三维目标”),其中知识技能目标体现学生在认知领域的结果性目标,过程方法目标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表明学生学习后的体验性目标。“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紧密融合、互相支撑,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哪些能力需要发展,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数学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哪些数学思想、掌握哪些数学方法,形成什么样的健康情感、增强什么样的良好态度、产生什么样的正确价值观。基于以上认识,我制定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三维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结合“秋游户外野餐”情境,学生通过分实物模型等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掌握用实物模型表示给定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几分之一。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分一分、写一写、折一折、涂一涂等活动,借助几何直观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发展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了解分数的价值;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诚然,教学目标的制定还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比如教学目标的陈述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利于检测,教学目标的形式要灵活、操作性强等等,这里就不在一一阐述。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师备课和上课需要明确的首要问题。它决定着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起着课堂教学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学目标的话题是一个常言常新的议题、是一个长议长进的课题,我们一定要立足课堂研究目标,立足学情优化目标,深入挖掘教学目标的内涵,持续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

 

上一篇文章:读你千遍不厌倦
下一篇文章:高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2]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5]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59]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1]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79]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28]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7]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7]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5]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1]
 
· 小学数学试卷讲评课初探[1218]
· 万州区召开小学数学“图形…[392]
· 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组织…[928]
· 读你千遍不厌倦[435]
· 小学数学“激疑发现”课堂…[42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