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感言
在语文教育的田野里耕耘让我其乐无穷。
个人简介
温定英,女,教育管理本科毕业,中共党员,1992年8月参加工作,2001年被评为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是万州区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成员,重庆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曾被评为万州区教研先进个人、万州区十佳师德标兵,万州区优秀普通话测试员、重庆市普通话优秀测试员和国家级课改优秀教师。
自参加工作以来,多次在万州担任公开课、研究课教学以及送课下乡,受到与会者高度赞扬;在万州区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曾主持过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工作和小学语文命题工作,多次参加万州区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参加重庆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知识竞赛获一等奖。
撰写的论文《兴趣是作文的源泉》获全国三等奖,制作课件《谜语活动课》获五省五地市一等奖;撰写的《 翠鸟》教案发表安徽人民出版社《课堂教学艺术与教学理论的研究》和《三峡教育》;论文《课堂上出现意外时》发表于《三峡教育》;文章《趣味组句》《巧加偏旁巧识字》发表于《学语文》杂志;论文《运用投影培养学生识字能力》收入《万县市优秀电教论文集》。《加强写字教学 促进素质教育》等近二十篇论文在万州区小语专委会和教育学会获一二等奖。
我参加主研的国家级课题《教育技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已结题;万州区级课题《小学语文实践性学习的评价研究》结题并获万州区优秀教育成果评比三等奖;《小学语文、数学及其它学科综合活动课内容设计实验研究》获万州区优秀成果三等奖;国家级《学科四结合》已结题。
指导学生作文发表于《小学生跟我学》,10余篇学生习作获国际、省级、万州区级一二等奖;指导学生知识竞赛获重庆市一二等奖。
精品论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标》从现代社会对未来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语文实践”。我认为口语交际活动化教学能恰如其分地体现新课标的精神,它是以“活动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构建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创造性的学生主体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探究创新,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那么,我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是怎样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几点拙见。
◆以“口语交际”课为主阵地,创设活动情境,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它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因此,我在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中,千方百计通过活动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
如“这样做不好”这个话题,教材上有两幅图,有三个提示:说说每幅图画的是什么?讨论这样做为什么不好?你怎样劝说他们不要这样做?从提示上看,没有双向的话题。我精心设计实施策略,创设情境,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表演当中,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而且要求学生在交际时一定要互动起来。怎么互动?我既引导 “劝说”的一方在交际活动中 “能说会道”,准确抓住对方的不当之处进行规劝,同时又引导鼓励“被劝的一方”善于为自己的行为进行“诡辩”。当然交际双方都要具有文明的态度和良好的语言修养。这样,不仅形成双向互动,甚至可以形成多向交际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说、演、评、画等,让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实践,真正锻炼和发展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相机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指出:“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听故事、复述、讲述、讨论······等,都是重在交际过程中的实践能力培养”。我结合教学内容,融口语交际训练于课堂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1、激发思维想象,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我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挖掘内在的口语训练资源来进行训练。一年级教材上设计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题材。我在教学“汉语拼音”第3课时,当学生学会拼读音节后,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弄清图的大概意思;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想象,创编故事。学生对此兴趣特别浓厚,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迫不及待地说个不停,而且想象奇特,语言丰富:“小马”和“小兔”的友好对话、马妈妈和其它动物亲切的语言,加上自然大方的仪态、丰富的表情和天真的动作表演,轻轻松松达到了第一学段“口语交际”的目标。
2、表演课本剧,创造性运用人物语言。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的文章体裁易于表演,我就让孩子们创作表演课本剧。学完《斯巴达克》一文后,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让他们自由组合,举行课本剧表演比赛。实践证明:学生们不仅能兴趣昂然地再现课本内容,而且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进行再创造,融入了他们对人物性格、动作及语言的理解,既培养了学生们口语交际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培养了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3、开展小小辩论。“争辩使人聪慧,缄默使人愚钝”“课内外讨论问题时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这是对“口语交际”提出的较高的要求。我在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安排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讨论,各抒己见。如学习《伟大的友谊》后,学生们提出“恩格斯为什么不在《资本论》后署上自己的名字?”这个问题不好作答。如何解决?学生们分成两方,展开舌枪唇战,最后达成共识:正是这儿也体现了他们友谊的伟大。不仅解了疑,更多的是营造了这种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的口语交际氛围,让每位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课标中提出:“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的能力”。生活是口语交际的源头,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作为教师的我,比较注重发现和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内容,增加学生交际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掌握生活语言的运用。
1、课前自由演讲。我的每堂课开始前3—5分钟,都属于每位学生,他们轮流上台演讲,展示自己。演讲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说轶闻趣事,可以谈学习感受,可以介绍最近读的好书,可以说名言警句,还可以要求老师出话题······只能打腹稿,不能照着念。演讲后学生互评,老师评,以鼓励为主。经过长期训练,我班最胆小的学生上台说话都落落大方了。在学年结束的面试(即兴说话)时,我班学生水平遥遥领先。
2、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培养口语交际能力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实践机会。我不放过任何一个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活动:学生到“小天鹅批发市场”做过调查;“普通话宣传周”走上街头向市民们宣传推普的意义;曾作为小记者采访过老师和校园小名人;走进店铺调查用规范字的情况······一系列的活动中,我总是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去和别人打交道,请求别人帮助解决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才真正学会了“倾听”、“表达”、“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总之,只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氛围,大大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各显其能”,张扬个性,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