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管理 >> 教师管理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五)教师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五)教师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551 | 更新时间:2007-4-6 | 文章录入:王文波 ]

教师研究的过程是学习的过程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五)

一、教师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1.教师的研究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始于问题的发现,学习能使问题更加清晰。

  1)从无问题到有问题

  对于教育工作中的许多现象我们常常会视而不见,见而不思,学习能帮助我们擦亮眼睛。有一位教师在学生春游时,看到一位小朋友将自己书包里的点心送给其他小朋友吃,老师问起为什么时,学生回答吃不了,背着嫌麻烦。开始并没有引起教师对此现象的关注,但是学习了关于加强青少年道德的有关内容,该教师意识到这里有值得进行如何教育引导的问题,她开始关注学生中道德缺失的事件,并进行了有关加强道德教育的研究。
  又如第一章14实例中的老师开展质疑式教学探索设计,当受到科研人员的质疑后,她带着委曲与疑虑学习了与课题相关的一些理论,本着没有教学观念的更新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的创新的认识,自己终于开窍了:质疑不再是一种为了搞活课堂气氛而设置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更重要的是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能力。

  2)从表面问题到本质问题

  教育工作中我们也常常会注意到一些问题,但想不到它背后的原因,学习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如第一章1.5实例中的老师,他象许多老师一样发现了任教的班级学生个体之间的学习水平存在极大差异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两个问题。他进一步学习了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和有关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后,发现学生缺乏兴趣是因为屡屡失败导致自信心不足,而学科教学中的评价存在问题,是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成绩低下的重要原因。他分别从学与教角度分析后发现的问题才是接近本质的问题,也只有看清本质问题才可能从深层次上加以解决。

  3)从眼前问题到前沿问题

  教师要使自己的研究富有创新价值,就必须密切关注教育的前沿信息和理论,前一章介绍老师观察到,高中生大部分同学对语文教学缺乏兴趣,甚至表示反感,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语文课程内容编制等问题。他在网上搜索了大量资料,了解到世界很多国家都注意到内容产业对创建新文化的重要性。西方有学者预测,十几年后网上中文资料将成为信息文化的主流,这将会给语文教育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机遇。他力图从文化和信息这两个层面上对课程内容进行突破,他提出的《高中文化信息课程建构》的研究很具前瞻性。几年来的实践结果证明,学生不仅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较大的进步,而且找到了学习语文时的感觉。(详见第三章高中文化信息课程构建的来龙去脉)
  在我们头脑里,对事物的认识总是已知和未知混杂地纠缠在一起的。在生活中,未知又经常被已知所掩盖。使人们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发现问题。但科学研究开始于问题问题处在已知与未知的交叉点上。我们总是在已知的范围里提出未知的问题,而对所提出的未知问题并非一无所知,总是略知一二。通过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更多已知,了解在该领域哪些问题已经解决,避免提出不必要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也能使我们了解究竟是问题的哪些方面还没有解决,从而使问题的已知与未知的交叉点更加具体而明确。牛顿曾说他研究的成功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实巨人的肩膀就是这个已知与未知的交叉点,要站到巨人肩膀上去的唯一方法和途径就是学习。

  2. 教师的研究是一个融于实践、并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学习能给实践探索指明方向。

  教师的研究在具体进行过程中还是两条腿走路的,就是理论和实践两条腿,也是一边学习、一边行动的两条腿
  只有先进理念的武装才有先进方法与手段的创造。学习不能只是获得知识,也要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先进的观念。先进的教育观念常可在实践中为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观念以知识为基础,又超出了知识的有限适用范围,融入了信念、信仰等主观价值成份,而带有理想化特征。因此观念也高于理论。观念比理论更高地超越经验,不仅反映已有的事物,而且反映了应有的事物。如果一个教师不学习,满足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实践,就容易产生匠气和惰性,成为教书匠和发生煮青蛙现象。如果能不断学习,把先进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去,那么实践就会突破旧认识框框,而有合理的超越。许多优秀教师之所以能有创新之举,并不在于他们比一般教师高明,而在于他们具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先进理念。
  在我们教师工作的周围,在本书采集大量的教师案例中,有大量的面对问题时山重水覆疑无路,经过学习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真实事例。教师在实践探索中面临问题与困难时,通过理论的学习,包括自学和专家的引领,找到对症下药的良方

  3. 教师的研究也是一个发展自身教育经验的过程,学习能帮助我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经验。

  教师个人积累的教育经验是极其珍贵的,其中有一种处在深层的是缄默的、无概念的经验(胡塞尔语)。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作出恰当反应的这种经验,通常是需要每个教师自己的实践中感悟和体会,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是不可教授难以交流的。但是还有大量的经验,是可以用概念和语言来表达的。而这些经验如果不对其进行理性的疏理,还只是一种生活概念和生活语言的原料堆是没有灵魂的肉体。虽然它们是科学概念的重要基础,但就像恩格斯所说:在它自己的日常活动范畴内,虽然是极可尊敬的东西,但它一跨入广阔的研究领域,就会遇到最惊人的变故。(《反杜林论》)

  1)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经验的亮点

  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体会,会向你娓娓道来,但让他讲究竟好在哪里,却膛口结舌了,说不清自己经验背后的意义与价值。成功的经验既是教师实践的产物,又是教师不断学习和思索的结果。广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能扩大教师的视野,还能使自己对经验的理解变得深刻,从中挖掘更多和更深藏的意义。
  浦东新区研究人员与一些优秀教师共同总结教师教学经验,挖掘出其中包括有特色的、内在价值比较高的,或虽然当前还不够成熟但有发展价值的经验,并编著出版了《特色教师建设在浦东》一书。总结经验的过程中凝聚科研人员理论素养的发挥与教师学习理论所获得的结果。(详见第六章发掘教学中的亮点

  2)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建构个人理论

  学习能帮助我们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更深刻的科学概括。包括从比较中发现异同,从分类中揭示现象的本质,从类比中由已知伸向未知,从归纳中探求因果关系。作家王蒙曾谈到,有时积累了许多素材,但却写不出或写不成好作品,问题在于你还没有找到一种联系,一座现象和经验之间的桥梁,这就需要学习和思考,对经验世界进行一次理性的调节。(《王蒙谈创作》)
  实例2顾泠沅在主持青浦数学教改实验时,先是对所有的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调查,获得教学经验(含教训)160多项,实践筛选后归纳成四条: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学习;组织好课堂教学的层次;在采用讲授法的同时辅之以尝试指导的方法;及时提供教学效果的信息,随时调节教学。这仅仅是有效经验,是否各条经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必然性,这四条经验的内在关系如何,必须进一步进行教学实验。经过三年实验研究和理论学习探索,把教师积累的经验性默会知识条理化、程序化、理性化,最后归纳成情意原理序进原理活动原理反馈原理等四条有效教学原理,后来成为国家教委推广青浦教改经验的主要成果之一。

上一篇文章:《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四)如何将研究设想变为研究方案
下一篇文章:《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六)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