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管理 >> 教师管理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二)教师研究的问题哪里来?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二)教师研究的问题哪里来?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374 | 更新时间:2007-4-6 | 文章录入:王文波 ]

教师研究的问题哪里来?

                   ——《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二)

教师的研究从发现身边的问题起步,这里的问题是指教师将工作中碰到的困惑、矛盾提炼成可以开展研究的主题并着力去解决的问题。可以是比较规范化的课题研究,也可以是比较简化的专题研究。那么问题在哪儿呢,问题是客观存在物,关键是教师头脑中是否有积极的研究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策略,前者是教师发现问题的原动力,它建立在对解决某一问题的好奇心、责任心和探索精神基础上;后者是教师发现问题的策略,它一是建立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包括自己的优势、特点与不足,二是建立在开拓视野的基础上,包括掌握周围环境的信息与前沿的理论,找到两者的结合点。

(一)从不满足现状中来

实例1.1老师参加工作后,发挥个人特长,把漫画融进了语文教学,给孩子们带来了乐趣,课堂上呈现教学的生机。在专家的点拨下,她认识到单凭自己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兴趣还是不够的,调动兴趣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在初步满足了成功(至少在转变学生语文学习的态度方面)的心理需求之后,她进一步探究教改主题的本质,她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漫画手段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实践研究

教师对自己的教育现状不满足,迸发出一种可贵的探索欲望,那么如何找准可以研究的问题呢?

策略一: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成功经验体现了教师的特长和教育智慧。那么如何从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呢,对处于不同研究状态与水平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一是从分析现象到本质。上例老师在与专家接触、沟通中,分析自己教育现状后面深层的问题学生为什么对此感兴趣如何在兴趣之中扎实基础、开发潜能,激发进一步探究教改主题本质的心理。这一策略比较适用于从未涉足研究领域的教师,自己有哪些优势、特点,对自己已有成功的经验多问几个为什么,在掌握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基础上,从某一视点或角度切入,便能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二是从已有成功到追求不断超越。我们概括华东师大附中特级教师刘定一老师主要经验特征,就是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成长老师从1973年,响应华罗庚教授普及优选法的思想搞实验到改革开放后,1996年进行高中生跨学科研究活动辅导研究,到全国推进深化课程改革,他进行跨学科课程研究。他在全市乃至全国取得骄人的成果,就在于刘老师不断地追求理想,追踪着前沿的理论。

(二)在不断追问中来

实例1.2老师是某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生长在上海这个大都市的孩子,见多识广却有不少人在课堂上并不会。其中有一个男孩的症状最为突出。为什么如此怕?带着这种疑问,他走进了男孩课堂之外的生活。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不和睦的家庭从小形成了开口的心理障碍,导致不会说。以对这个特别不会说的学生进行了解为突破,对其他有同类缺陷的孩子进行了集中的分析与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采用重点突破,触动全局的策略,建立了初中生说话能力训练这样一个研究课题。

教师对日常碰到的教育现象与问题不断追问,迸发出解读的热情与冲动。那么如何找准可以研究的问题呢?

策略二:在面临的突出问题中寻找突破点

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面临的矛盾与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如何来寻找问题解决的突破点呢,对不同的教育问题有不同的思路:一可以在摒弃自己习惯性的主观认定中,寻求突破。上例老师是教育研究方面的新手,面对那么多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善表达,甚至是惧怕开口,不是从主观上认定学生不愿说话、不会说话或者是天生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是愿意把眼睛放到幕后去看个究竟。并对这一现象开展了积极的追问与解读,最终解决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问题。二可以在教育的表面现象与问题的结果寻找原因中,寻求突破。某校一位教师发现学生有抵触作业的情绪,通过访谈调查了解了学生的作业负担很重。于是就尝试《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布置与研究》,设计了多层次、多形式的布置、完成和评价作业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三)从追寻流行中来

实例1.3老师是一所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她感言: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对语文越来越失去兴趣,尤其是让他们最感头痛的是作文。她了解到档案袋的收集和评估是国内外比较流行的一种先进的学业成就评定方式。她借鉴先进方式,选择写作做为迁移点,提出了通过写作档案袋提高中学生语文学习的自我效能研究的主题。初尝研究带来快乐的她在多种场合感言:参加科研使我的语文教学路越走越宽。

教师喜欢追寻流行,这里的流行不是盲目地赶时髦一窝蜂,而是一种进取精神,那么如何找准可以研究的问题呢?

策略三:从关注教育发展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教师的研究旨在解决自己碰到的问题,然而要使问题解决的更有效,富有创新价值,就必须密切关注教育的前沿信息和理论,那么如何来寻找挂钩点呢,对于处于研究不同状态与水平的教师有多种的思路:一是关注他人经验。教师的研究要注意站在巨人肩膀上,上例老师学习借鉴他人成果,为我所用,解决自身工作中的问题。二是关注热点争议。如双语课堂教学研究是学校课堂教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往往容易存在褒贬不一的说法,褒的说提高英语学习能力,拓展提高英语学习时空;贬的说有学科损失论,在概念上造成混乱等。老师提出了高中数学双语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的主题,想知道那些褒贬不一的观点到底哪个利大弊大。如果探索成功可以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借鉴,如果失败也可告诫他人有益的教训。三是关注未来动向。在市重点中学任教语文的韩教师关注到,十几年后网上中文资料将成为信息文化的主流。知识经济和内容产业的出现,要求语文教改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工具性层面上,要从信息这个角度入手,同时要从复兴中国的文化入手,他提出《高中文化信息课程建构》的研究,在语文教改上更加关注文化意蕴的探究和文化信息的处理。以上第一策略比较适用于刚刚起步研究的教师,从模仿他人经验做起。后两个策略适用于有了一定研究经验积累的教师。

(四)在完善自我中来

实例1.4老师一直为自己上课效果好,学生成绩好而知足,但是,她渐渐地感觉到缺了些什么。接着便是一连串的疑问:当我满腔热情、一相情愿地引导学生提问,而同学却没有问题意识该怎么办?当学生所提的问题超出了教材的范围,又该怎么办?教学的最大价值是什么?教师工作的最大的意义又在哪里?这些问题使她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了怀疑。她走进了对教师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及背后教育思想的不断反思中,她开始确立的主题为初中历史质疑式教学法的研究,她反问自己:质疑式教学究竟是为了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还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怎么理解或解释质疑?通过不断反思她的立场从单纯地研究教转向研究学生的学。

教师力图改进自已教育行为,追求自我完善,是一种责任心与敬业精神的驱动,那么如何寻找可以研究的问题呢?

策略四:在追求自我完善中寻求跨跃点

教师的研究旨在发现自己的不足,追求完善,那么如何来寻找跨跃点,对于处于研究不同状态与水平的教师其意义价值相同:一是勇于自我怀疑。教师职业的特性决定了其特点是研究与反思,教师要从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的理想及价值与自己教育行为之间差距不断反思,上例老师因敢于自我怀疑,在自我不断反思中寻找实现跨跃的研究主题。二是敢于自我加压。我们教师队伍中不乏优秀者,他们除了出色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外,还将自己提高教学效率节省的时间,用在不断向自己提出挑战性的任务和目标上,提升自己职业的价值,为学校教改与学科的学术发展作出贡献。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工作既处于日新月异的教育转型与变革中,又处于复杂而生动的教育情境中。因此,教师既可以把追寻教育的理想与价值为研究对象,也可以把解决现实的问题、难点、困惑作为研究的对象;既可以把学生、教材、课堂作为研究的对象,也可以把自己作为研究的对象,从中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主题。由于这些主题都是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使研究不再超越于现实教育生活之上,而是植根于现实教育生活之中,因此教师人人会找到问题,人人能投身研究行列。

上一篇文章:《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一)回归本原:教师研究的追求
下一篇文章:《教师成为研究者》选读(三)有了研究问题怎么办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4]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