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课题管理 >> 课题概览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实施计划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实施计划
[ 作者:万州区五桥小学课题组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780 | 更新时间:2007-4-2 | 文章录入:邓成林 ]

 

重庆市“十一五”教育技术科研课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

 

研 究 计 划

 

万州区五桥小学音乐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现代信息教育理论把教育过程看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使教学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大和丰富,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渠道增多、容量扩大,认知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同时为音乐教学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以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

我校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贯彻新课程标准理念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许多新的体会,同时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在我们音乐教学中,我们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很多学生不喜欢我们祖国的民族音乐,排斥许多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他们认为这些音乐已经过时了,学生反应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不好听,常常要求听唱一些流行音乐。近年来流行音乐充斥着大街小巷,有些流行音乐的确不错,我们不能否认流行歌曲优越的一面,但我们绝不能因此忘却我们的民族音乐。做为一名音乐教师,为使下一代接受美育熏陶,必须端正音乐教育的正确方向,大力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强调民族音乐教育。我国的民族音乐集中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凝聚着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和追求。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色彩独特的民族音乐文化,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民族音乐呢?如何让学生真正喜欢我们祖国的艺术瑰宝呢?

基于上述原因和学校实际,特制订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的实施计划。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目标是: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音乐课中兴趣的培养;研究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方法;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音乐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化为富有理性的教学行为,让音乐教学富有理性,具有灵性――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行动口号。

三、研究内容

为达到上述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六项:

1、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音乐课中兴趣的培养。

2、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

3、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方法。

4、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感受、鉴赏、表现、创造能力。

5、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学的评价。

6、研究如何科学和实用地开发、编制多媒体课件。

四、研究重点

本课题研究重点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方法。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方法,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2、经验总结法。对具体教学过程中的某一成功经验进行思维加工,以探讨其普通意义。

3、行动研究法。这是主要研究方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同时进行课件制作、积累和配套工作。

4、个案研究法。选取具有典型性的课例、课堂教学设计等为研究对象,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效性和规律性。

5、文献法。依据现有的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对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途径与方法进行研究。

同时辅以信息技术、网络手段等进行研究。

六、实施阶段与步骤

20063月到20091月,三年为一个周期,实行每期进行学期小结,每年进行学年小结,最后整理归纳研究成果,写出结题报告。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课题准备阶段:(20063月——8月)

1、课题的论证工作:

(1) 完成课题的申报工作。

(2) 完成课题研究的理论论证工作。

(3) 完成课题研究的可能性论证工作。

2、课题的研究设计工作。

(1) 选择课题研究的方法。

(2) 选择课题研究的对象。

3、培训师资工作

(1)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新理念、新教材、新标准培训。

(2)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3) 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研究工作的分工。

(4) 召开课题开题会,并请专家进行实施课题研究工作的指导。

(5) 对参与研究教师进行民族音乐的培训。

(二)方案实施阶段

20069月到20088月,研究全面展开,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并作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和阶段小结工作。

120069月到20071月,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在音乐课中兴趣的培养。

1)举行第一次课例研讨。

2)构建民族音乐网。

3)提出本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应对的方法。

4)分析各种因变量变化的情况,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220072月到20077月,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

1)举行第二次课例研讨

2)提出本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应对的方法

3)分析各种因变量变化的情况,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4)提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

320078月到20081月,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方法。

1)举行第三次课例研讨

2)提出本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应对的方法

3)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总结及中期评估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研究中期评估。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科学的态度调整研究方法及措施,对课题研究加强有效评估、调控。

420082月到20087月,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学的评价。

1)举行第四次课例研讨

2)提出本阶段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一阶段应对的方法

3)提炼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音乐教学的评价。

4)完善充实民族音乐网站。

5)分析各种因变量变化的情况,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

(三)结题阶段

20088月到20091月,这一阶段主要是结题阶段。其主要工作是:

1、收集整理课题组的相关案例、论文、录象、光盘、照片、多媒体课件等资料。

2、提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模式。。

3、提炼研究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策略、方法。。

4、汇编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各种文集。

5、申请结题并通过结题鉴定。

6、举行本课题结题交流及报告大会。

七、研究的措施

1、课堂教学

1)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民族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音乐的瑰宝,做到寓教育于音乐情感体验之中,贯彻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原则。

2)通过具体的民族音乐作品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课,采用歌、舞、图片、游戏、信息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教学,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的情感,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采用电视、磁带、CD等多种传媒听赏音乐,引导学生了解和积累民族音乐信息,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并能与人交流、交换所收集到的音乐材料,培养学生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

4)挖掘音乐教材中有关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内含,加强对作品时代背景、作品表现手段和思想内容的理解,以正确表达其思想情感和意境,产生情感共鸣,打动心灵,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感染。

5)建立民族音乐网站,供教学中使用和学生课外浏览。

2、课外教学

1)利用校园广播,创建诗情画意的校园环境。

有效地利用校园广播,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比如在课间播放优雅的民族乐曲,让学生消除疲劳,焕发精神,让学生自然的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

2)巧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交流的舞台。

组织班级开展“民乐演奏会”、“中华卡拉OK民歌大奖赛”等活动,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民族音乐。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又宣传了民族音乐,加深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3)利用校内外网络,为学生创建民族音乐资源平台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运用电脑网络方面所蕴藏的巨大教育潜力,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音乐。学校已加入城域网,已建成“班班通”,学生在课外可以深入了解到更多的民歌、器乐、舞蹈、戏曲等民族音乐作品,在学习了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又能够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受到艺术熏陶,激发民族情感。

4)走出校园,参加社区或乡村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

民族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具体反映,并对社会生活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校外音乐艺术实践及民族音乐的文化交流活动,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社会舞台上,增长民族音乐知识,陶冶精操,激发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增强弘扬民族音乐的意识,并作出自己的评价。特别是结合本地区、本民族的民俗音乐表演,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几首自己家乡的民歌,尽量使用方言演唱,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和家长一起学唱(跳)一段地方戏曲(川剧、新疆舞等等)。学校还可请来社会上一些知名的民乐演奏家,戏剧演员等作嘉宾,给同学们做讲座,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带动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八、工作措施

1)重视学习,提高科研意识。

①组织研究教师加强自学,督促教师主动、积极地阅读《基础教育新课程》、《中国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师》等教育教学专著。建立课题组每月一次业务学习制度,要求重视感悟、理解、内化吸收,并及时做好学习笔记。

②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有关专家、名师到我校作讲座,传授经验;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并上好示范课。

2)加强管理,落实研究过程。

①课题组组长期初要制定出学期研究计划,并组织研究教师学习、讨论。

②课题组要严把研究教学关。负责人要带领课题组成员深入研究,引导每位研究人员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每堂课都体现课题思想,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课题组每一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典型课例研讨,由课题组长组织有关教师集中备课,然后听课、评议。

③严肃研究例会制,每月一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上课得失,小结研究情况等。每位课题组教师每学期必须推出一篇高质量研究论文,至少上传校园网两个课件。

④广泛交流,加强研究。加强合作交流,开辟教育论坛,充分发挥校刊、网络等媒体的导向及展示作用。

⑤组织参研教师上研究课,评课,撰写课题相关的读书笔记、反思、案例、论文,形成科研成果,加以推广。

⑥规范管理制度,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明确奖惩。

⑦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

九、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报告、工作报告。

2、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模式。

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4、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学设计集、教学个案集、课题研究文集等。

5、优秀课件、课例、图片等。

十、经费预算(略)

十一、研究人员分工(略)

 

上一篇文章:《信息技术环境下,在音乐教学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研究》开题报告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学校教育学会培训中心…[320]
· 万州教研信息2012第3期(总…[307]
· 万州区“变革课堂教学”优…[311]
·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促…[13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