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注重实效
———龙驹中心小学校本教研总结
龙驹中心小学由原龙驹小学、文明小学合并而成,地处万州边远地区。我校以校为本、研中促教,开展了一些切实有效,具有农村学校特点的教研活动。现总结如下:
一、强化制度建设
教科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教研工作考核办法》。该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在百分基础上加减,上不保底,下不封底,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将考核分值的15%计入学校年度考核。为进一步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师,激发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制订了《教师个人业绩奖励办法》,对在各级赛课中获奖、论文发表或获奖的、课题研究等方面的优秀教师,直接给予现金奖励。
为课题我校教研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我校制定了校级领导校本教研管理、教科室管理、教研组管理、课题组管理、教师队伍管理等制度,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
二、夯实常规教研
1、坚持开展寒暑假期备课活动。从2005年7月开始,我校在同一个年级组的语数科教师中开展了假期备课活动。即每个年级组每人备一至二个单元,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备课,可以借鉴报刊、杂志、远程教育、网上的设计,但要进行修改,适合我校学生、教师。开学前一周交教导处、教科室,然后学校组织每个学科2—5人进行审定,并签字同意后人手一份方可实施。在使用时每位教师必须在原教学设计进行第二次备课,并作上修改记录,并对每一节新课写一份教学后记。教导处和教研组每月每周检查每份教案的修改情况和课后反思,并纳入期末考核。假期备课改变了教师抄教案的现象,促使教师用更多的精力去钻研教材,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大力开展教学练兵活动
我校每位教师每期必须上一节练兵课。备好教案,撰写一份较高质量的说课和反思,中青年教师必须使用课件。在上课的前一周必须先在教研组内试讲。力争每位老师奉献一节精兵课。在评课中必须做到“三个一”(即指出一个亮点,找出一个不足,提出一个建议)。每期每位教师要交一份高质量的评课稿。
3、扎实开展理论业务学习
我校的理论学习由个人自主学、教研组合作学与集体定期学相结合。每个教研组、每个青年骨干教师轮流坐庄,引领大家学习教育理论,观看远程教育资源等。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做到“四个一”(即每期订阅一本以上业务刊物,每月交一篇500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每个年段教研组分学科每周一次业务学习,集体每两月一次业务学习活动)。
4、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每学年每个年级组教师一次集体备课。流程是:年级组定上课年级——定教材课题——所有组内教师备同一节课——方案优化——上课——评课——再上课——再评课。一般历时一个月,让每位教师充分准备,真正体现集体智慧。
三、打造青年教师
学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点必须放在培养一线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
1、一帮一结对子。学校给每个年青教师安排一名骨干教师予以帮扶,每期骨干教师至少指导这个教师三节课以上。工作流程是:青年教师独立备课——教学试讲(无学生)——与骨干教师探讨教学设计——修改教学设计——上课——课后反思,总结得失。
2、开展“照 镜子”活动。即全程摄录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一个完整课时),课后评析交流后,再回放录像,总结经验。通过这种形式,把教师的教学反思由个人的自发行为变为集体的自觉行动。许多教师通过“照镜子”,发现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其余教师也受到深刻的启发。
3、外出学习,并回校汇报。
我校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培训、听课等活动。外派教师回校后必须对相应的工作进行汇报(如通过上课、专题讲座、培训等方式)后方可报销差旅。本期派出万州听课46人次,重庆3人次,江津1人次。
四、开展教学问题研究
我校每个年级组在广大教师都感觉比较棘手的教学问题中提出一个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在2005年9月,针对我校六年级学生习作批改缺乏实效的实际,高段年级组确定了“习作的有效批改”问题研究,制定了计划和细则,经过一年的研讨,胡蓉等教师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学生的作文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存在不足
文明小学及村小由于规模较小,教师年龄结构也偏大,校本教研相对薄弱需要我们去探究新的教研机制。就是中心校老师也有极少同志对校本教研存在消极现象,也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研究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