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挑战教师基本功
随着课改的深入,教师的基本功也在不断变革,不断变换其形式,丰富其内涵。以前的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我们看到诸如板书、教案之类的评比,现在呢,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基本功的内容也变多了,什么课件制作,网页评比,已不再是少数老师感冒的话题。形式的东西在减少,操作层面上的内容变多了,要求自然也提高了。我认为基本功渐渐“涨价”,如今教师的基本功应该包括:
信息敏感度:信息社会,传统教学中的“一杯水与一桶水的哲学”多少显得底气不足,一个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电,不断地阅读积累,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前沿信息,有效地选择和合理利用信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课堂教学服务,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丰富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搞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真正地适应新课改中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
课堂调控术:在课改背景下,网络媒体、信息整合,电脑备课、集体备课,使传统中要求教师的粉笔字、写教案、板书、演讲等基本功的要求,看似有些弱化。但是,我想还是十分必要的。试想:一个教师没有一手好的粉笔字,集体备课中的教案没有一点自己个性化的思考,电脑的演示替代了所有的板书,那么,长久这样人云亦云,该教师还有自己的特色可言?新课改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生成,小组学习、讨论探究等,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对于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怎么去处理?课堂上缺少亲和力,语言贫乏,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的人格魅力从何而来?
科研竞争力:实施课改后,要求青年教师从经验型向科研型、复合型方向发展,要成为新生代的青年教师。那么,教育科研能力是一项新的基本功。在各级各类的骨干教师评选中,我们都发现了对教育科研能力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要求教师参与课题研究,从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会反思,及时撰写有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人际交往力: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不单纯依靠教师,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的作用力,而且现在的学生信息多,思维活。复杂的社会环境又使学生滋生了诸多心理问题,教师需要与学生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提高,与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商讨教育良策。同时,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学习交流,各种教学研讨、教育沙龙活动、学科整合比赛纷至沓来,教师也应该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心态,学会人际交往,善于挖掘自己的亮点,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超越自己。
新的课程背景中,教师基本功的“涨价”是必然的,每个教师应该清晰地看到不断发展中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机遇和挑战,不断学习、实践、思考、总结,勇立课改潮头,才能适应新的课改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做一个基本功过硬、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