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推进课程改革的八大策略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江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原定用10年的时间分步推进,但由于世界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和国家改革开放的迫切要求,课改提前启动。为保证课改的顺利实施,国家确立了“先立后破”的方针,边实验、边总结,先实验、再推广。正因为是实验,其中有大量的东西需要研究与探索。无论是课改实验阶段还是课改推广阶段,教研工作都始终处于十分重要和突出的地位。教研是课改的发动机和助推器,课改为教研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空间。万州区教研部门抓住课改实验的契机,采取八大策略,有效地推进了课程改革实验。
一、培训启动策略
新一轮课改比前7次都来得更全面、更深入、更彻底。如果不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势必严重影响新课程的实施。培训工作,丝毫马虎不得。
1、在培训对象和内容上,我们力求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横向:举办大规模的通识培训,从党政机关分管教育的官员,到教育行政部门公务员,全体教研员,全区中小学校长,全员参加培训,刮起一阵头脑风暴,为课改实验的各级指战员洗脑;许多学校还依托家长学校和社区教育委员会,动员社会,培训家长,调动社区教育资源,打一场课改实验的人民战争。做到课改的宣传培训,不留边角。
--纵向:区教科所选派教研员参加国家和市级课改培训者培训。区、开发区和学区组织所有课改学科教师全员培训。各级各类学校以校为本,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校本培训提高工作。分级培训,各有侧重,从课改理念,到课改目标;从课标教材,到学法教法;从课程管理,到考试评价,做到培训内容不留空白。
2、在培训形式上,我们让培训本身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做到“开放、互动、适用、创新”,并结合我区实际,探索建立了一套“满足一线需要、满足‘实战’需要”的培训模式:
--动员部署一体培训:通识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教育行政官员和中小学校长。通识培训既是培训,又是动员,也是工作部署。
--分层连动培训:根据万州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特殊行政架构,区、开发区、乡镇(学校)实行合理分工,上下连动,密切配合,层层夯实。
--阶段专题培训:根据课改实验工作的阶段目标,我们把培训工作也分为若干阶段,各阶段突出重点,实行各个击破。
--研教对话培训:充分发挥各学科教研员联系一线教师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召开教研会、到学校调研等形式,专家与教师零距离接触,面对面对话。
--巡回流动培训:我区两级教研部门多次组织课改“讲师团”,针对一线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深入学校及教研组,进行巡回流动培训。
--反思探究培训:在实验的每一个阶段,教研部门都引导学校对前一阶段实验工作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也是培训的过程。通过反思,深化认识、总结得失、探究规律。
--实用校本培训。大兵团的集中培训如急风暴雨,灵活、持久的校本培训似春雨润物。由于课改实验工作战线宽、周期长,后续培训工作必须以校为本。我们强调校本培训要立足校本,结合校情,瞄准课堂,注重实战。
二、任务驱动策略
新一轮课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值得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涉及的问题千头万绪。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基层学校对课改实验热情高、劲头足,但在操作层面对于课改究竟“做什么”、“怎么做”却不甚了然。为此,我们将课改实验内容分解为10个方面,明确了课改实验的基本任务:一是树立新观念,二是实施新课程,三是验证新课程,四是探究新学法,五是实践新教法,六是开发新课程,七是探索新评价,八是培训新教师,九是构建新教研,十是配置新设备。围绕上述目标,我们确定了“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学习方式和教学行为转变”、“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课程资源开发”来展开。
为充分调动两级教研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积极性,发挥各地各校优势,我们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到有关部门和学校。区级重点负责整个课改实验的规划部署并侧重研究考试评价制度改革,龙宝开发区突出学习方式变革,天城开发区着力构建紧紧服务课改的校本教研机制,五桥开发区扎实推进农村学校课改实验,“直属兵团”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各开发区又将目标层层分解下达到各片区、各学校,学校根据自身优势和特色,确定主攻方向,以特色带课改,以课改促特色。
在学科教学教研工作方面,我们也要求“整合力量,扬长避短”,以片区为单位,实行“每片一科,每校一题,每师一课”。以明确的任务驱动课改,以鲜明的特色推动实验。
三、点面连动策略
我区经济条件、教育资源和发展水平发展极不平衡。据此,我们一方面全面启动、整体进入课改实验;同时,针对农村比城区难、中学比小学难的基本特征,采取“整体推进,设点实验,点面连动,分层推进”运作策略。
实验启动之初,我们选取了城市、农村、小学、中学的样本,命名了17所“课改实验基地学校”。各基地学校又分别与非基地学校结队,基地学校发挥实验性、示范性作用,领先一步,辐射一片,带动一方。
我们还整合三级教研资源,建立了“区——开发区——片区——学校——教研组”五级教研网络,形成教研工作上下连动、平行互动的课改教研格局。
四、课题牵动策略
万州区历来重视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课题和国家级课题10项,经市“课题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市级课题19项,区级课题36项。
课改实验是科学的实验,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去研究、验证和探索。为减少课改实验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并对课改实验进行深入研究和深度开发,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科学和有效地推进课改实验工作。
首先,整合现有课题。我们对现有教育科研课题进行了有效的的整合,让现有课题研究注入课改内容,体现课改精神,并为课改服务。如区教委承担的市级课题“三峡库区环境教育研究”,区教育督导室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研究”、“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发展水平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研究”,区教科所承担的“实践性学习研究”、“小学活动课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价研究”以及其他单位承担的科研课题,都紧密联系课改、服务课改。
其次,开展专项研究。区教科所拟定了“课程标准和实验教材的验证研究”、“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开发利用的研究”、“课程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改革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等7个课改专项课题,以委托研究方式,确定了25所中小学深入进行专项研究。
为规范课题管理、提高研究效率、增强课题研究的实效性,在课改课题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五化”的要求:
——选题最优化。我们通过深入调研,筛选出一批有重大价值的课题,组织精兵强将,实施重点攻关。
——过程序列化。区教科所制订了《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办法》、《教育科研课题立项程序、结题办法及评价标准》、《教育科研课题档案资料管理的规定》,印发了《进一步规范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通知》,对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步骤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和科学的安排。
——指导具体化。实行“项目责任制”:每一个课题,都指定专家进行专项指导;教研部门加强对重点课题的跟踪、指导和深度开发。切实做到开题要论证,过程要指导,中期要评估,结题要评审答辩。
——成果要物化。我们强调将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物化为现实成果(文本、电子和实物),并切实加强成果的推广运用。
——经验傻瓜化。基层的课题研究,更多的不是理论的创新,重要的是探索可供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规范。复杂问题简单化(傻瓜化),理论问题操作化--这应该是基层课题研究的理想境界。
五、典型带动策略
抓重点、树典型,由典型开路,让后来者学有所范、仿有所型,是课改背景下教研工作的一项重要的策略。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十分重视培养和树立了一批示范学校,充分发挥他们的辐射带头作用。
--实验小学:大力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构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体系;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实施分项考核和“游园式”考试,让考场成为孩子的乐园,让考试成为孩子们展示才华的舞台。
--鸡公岭小学:瞄准课堂,建立实践教育模式。以“快乐作业”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学习方式变革。“让作业具有诱惑力”是鸡小教师的共同目标:作业弹性化--给学生选择权;作业开放化--给学生留足了创新的空间;作业自主化--让学生自己大胆地创新设计作业。
--红光小学: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教研强教师,教研助课改,教研促发展:以培训驱动学习,以课题牵动研究,以问题发动思考,以骨干带动团队。
--中加友谊小学:结合涉外学校特点,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该校的小学英语教学初显特色。
--分水小学:以“农村学校课程改革适应性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了农村小学开展课改实验的成功范例。
--万州二中:积极探索并逐步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课题为核心开展研究性学习,以网络为舞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以社会为课堂开展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以动手动脑为途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万州三中:着力转变教学行为,积极开发教学课件,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鹿山初中:以“绿证教育”教育为依托,推进“农科教”结合,改革农村初中育人模式和教学模式,响亮提出“育一代新人、活一片经济、富一批农民、兴一方文化”的办学宗旨。为本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农村初中课改做出了示范。
--上海中学: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该校自主开发的“我身边的民间艺术”校本课程,从选题到教育目标设计,从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都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学生走村串户、爬山涉水,或就地取材,或访谈摄录,抢救性地收集了大量民间艺术的瑰宝。
教研部门以现场会、媒体传播、专题研讨等形式,及时将一师一校、点点滴滴的课改成果推广运用,变个人智慧为集体财富,变典型经验为共同成果。
六、活动推动策略
我区教研部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以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推动课改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
--课改现场会。一年来我区两级教研部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召开了10多次课改现场会,每次会议都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校进行观摩、交流和成果展示。
--专题讲座。一年来,仅两级教研部门就举办课改专题讲座150余场。
--学科教研。各科教研活动都以课改为主线,或培训研讨,或专题研究,或观摩学习,或交流借鉴。不少学科教研活动围绕课改进行创新设计,实行“每周一片,每片一校,每校一主题”,分阶段有序推进课改实验。
--赛课练兵。课改教研科研工作始终围绕课堂教学主战场,经常性地开展赛课练兵活动。到目前为止,仅区级就举办了两次共16个学科的课改优质课竞赛。每次活动都进行了深入发动,全员参与,自下而上,层层选拔。通过大练兵、大比武,夯实了教师基本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专项评比。一年来,我区教研部门开展了课改论文、教学设计、个案分析等专项成果评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七、研教互动策略
学校是课改主战场,教研部门是课改的参谋部;教师是课改的实践主体,教研员是教师的主心骨。教学离开了教研就可能迷失方向,教研离开了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改实验工作必须研教一体、上下互动。
--组织协调。课改启动阶段,教育行政部门扛大旗,进行总体动员部署;课改实施阶段,教研部门义不容辞唱主角。以区教科所教研员为主体,我们成立了17个课程改革实验学科指导组,各组都制订了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实施有效的组织协调,开展扎实的过程指导。
--传递信息。教研部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重视基层实践,关注理论动态;及时收集下情,迅速传递上情。区教科所创办了《课改通讯》、《万州教研信息》等刊物,并建立了《万州教研》网站。畅通信息,推广成果,开展讨论,促进反思,引领课改。
--总结提炼。我们要求教研员要当“潜水艇”,多跑学校、多进课堂、多下深水。向一线老师学习,并对基层的课改实践经验及时总结、提炼、推广,实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
--结队共进。区教科所注意在学校中发现、培养和使用骨干教师,聘请“兼职教研员”。各开发区建立了教研员与教师“结队培养”制度,或“一帮一”,或“一拖三”,各自发挥优势,一线教师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实教研员,教研员以厚实的理论修养武装一线教师,优势互补,共同进步。
八、反思促动策略
课改实验的每一步,都需要回过头来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和检讨。反思得失,总结成败。在反思中发现,在发现中感悟,在感悟中提高。实施课改实验以来,我们每一个阶段都要开展“回头看”活动。回头一看,有时是猛然警醒,有时是信心倍增。我区已连续8年坚持开展教研月活动,今年教研月活动的主题为“反思与感悟”,目的就是引导学校和教师在开展课改实验一年后,从观念和行为等方面,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成败得失,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为进一步推进课改实验积蓄力量,增添动力。
从课改实验开始,我们将课改资料档案建设作为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内容。档案资料既是反思的成果,也是反思的素材。为规范课改档案管理,区教科所印发了《课程改革实验档案资料管理意见》,把课改档案规范为“文件卷”、“课题卷”、“重要活动卷”、“课堂教学实录卷”、“评价卷”、“课程资源开发卷”、“成果卷” 7大类。到目前,区教科--开发区教研室--学校,都规范地建立课改实验档案资料。
在一年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教研科研在课改中的核心地位日益突出,以“八大策略”为骨架的教研科研机制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推动着我区课改实验科学、有序、高效、扎实的推进。
(本文作者为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