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视频会上的发言 |
转变教研方式 助推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2012年9月13日)
作为城乡二元结构十分明显的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区围绕如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思考,在行动。
一、开展“321”教研行动,促进学校全面提质
我们根据市教委“减负提质”相关要求,结合我区教研工作实际,提出了“321”教研行动。“321”教研行动是“三指导两引导一加强”的简称,其具体内容是:“三指导”,即指导课堂教学变革、指导校本教研、指导特色学校建设;“两引导”,即引导学校文化建设、引导教师专业发展;“一加强”,即加强对教育教学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为确保行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我们采取了“三有五必去”的工作措施,即有重点拳头项目、有对薄弱学校的指导计划、有突出的工作亮点;质量明显下滑的学校必去、区位最偏远的学校必去、条件最艰苦的学校必去、问题矛盾多的学校必去、新校长到任的学校必去。
通过“321”行动的开展,构建起了“研、测、评、引”一体化的教研机制,促进了学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特别是变革课堂教学,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区、教研片区、学校三级联动,学科教研和教学大赛并举,规范“教、研、训、做”四环节,引领“卓越课堂”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有效突破了教学质量不高的瓶颈。
二、构建“云教研”模式,促进学校共同提质
传统的教研模式无法渗透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边远农村学校,长此以往,必将拉大城乡教育差距,不利于教育公平。为此,我们构建了“云教研”模式:即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以及教研机构网络为依托,融合各种教育、教学和学习资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教学研究、管理及指导服务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模式。
首先,优化形成“区——片区——校区”三级教研网络。区级层面:统筹安排,分科并举,责任落实;片区层面: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分级推进;学校层面:专家引领,骨干示范,人人创优。第二,充分发挥专家的引领带动作用。依托傅开国等专家工作室,实现“专家任你挑,专题任你选”的良好互动。第三,充分运用网络工具、远程视频、现场观摩等进行交流互动,不断引领课堂教学变革向纵深发展。第四,完善英特网、城域网和校园网建设。由政府出资,教委建网,教科所建库,学校用资源,满足学校、教师对优质教研服务的需求,缩小城乡信息不对称的差距,提高农村教师运用课程资源的能力。
三、狠抓项目研究,促进学校特色提质
在教委的部署下,我所承担了全区的“变革课堂教学”、艺体科技“2+2”项目、“特色学校建设”、“农村小学小班教学”、“初中学困生转化”等项目研究。比如在农村小班教学项目研究方面,按照“定点实验,典型示范,区域推进,全面推广”的研究策略推进,打造了以漳州小学为龙头的教学培训基地,为小班教学的经验成果在全区逐步推广和应用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村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在特色学校建设项目研究方面,采取“课题带动、项目联动、梯次推进”的工作策略和“顶层设计、系统打造”的创建路径,全区已建成市级特色学校3所、区级特色学校19所,培育具有特色潜质学校40所,整体推动了全区中小学特色发展。
转变教研方式,适切学校需要,促进城乡学校全面提质、共同提质、特色提质,我们任重道远,但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沿着“减负提质”之路探索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