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初中教研 >> 初中生物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听课感想(三)       
听课感想(三)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87 | 更新时间:2012-2-7 | 文章录入:张世海 ]

 

听课感想(三)

源于:中学生物学科网

今天上午,江苏省南菁高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公开课活动。与往年不同的是,生物学科首次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上课的两位老师分别是南京师大的解凯彬教授和南菁高中的孙春燕老师。大学教授与中学老师同台PK,不说是罕见,应该也是不太多见。也许是“冲”着大学教授,今天前来听课观摩的老师比往年多出了几倍!

    今天同课异构的课题是“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5章第4P.101102)。解老师以光合作用发现史中的经典实验为主线,和学生一起上演了一出时空“穿越剧”——《光合作用发现的“步步惊心”》。这部“穿越剧”以经典实验过程为背景,以问题思考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有关实验现象、评价实验设计方案、推测实验结论等途径来感悟科学研究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和艰辛,体会科学研究的成功离不开前人的研究成果,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听了解老师的这节课,觉得有两个突出的特点值得我们中学老师学习。

    一是对课堂问题的设计。解老师的这节课中,供学生思考、探究的问题数量虽然不是特别的多,可是,每一个问题的表述十分的严密,问题的指向十分的明确,前后问题之间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不经过一番思考翻遍教材也许会找不到答案。下面是有关海尔蒙特实验设计的几个问题:

    1、海尔蒙特实验提出了什么样的问题?

   2、海尔蒙特作出了什么样的假设?

    3、海尔蒙特实验的结果是什么?

    4、海尔蒙特的直接结论是什么?

    5、海尔蒙特的推论(间接结论)是什么?

节外生枝: 

    1、假如土壤减少的重量也约为80Kg,能不能说明植物积累的物质主要来自土壤?

    2、这个问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3、海尔蒙特实验忽略了什么?为什么?

    如何设计课堂问题,解老师的这节课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二是对学生学习状态的时刻关注。上课时,特别是上公开课的时候,许多上课老师关注的往往是自己的表现,或者是教学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吻合度。然而,在解老师的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他似乎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回答问题前,他会要求学生“合上书”;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会友善地提醒学生声音“响一点”,尽管他已经听到了学生的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后,他会说:“还不错,但(我)不是特别满意”;学生回答问题有疑虑时,他会鼓励道:“胆子大一点!”;当某位同学对某个问题表示点头首肯时,他会说这位同学“入戏很深”……虽然这都是一些细节,然而却向大家展示着一种理念,那就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说实话,大学老师到中学上课,凭的不光是勇气,更多的还是自己的实力和底气。

 

上一篇文章:听课感想(二)
下一篇文章:听课感想(四)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强化日常管理  促进学困生…[52]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7]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21]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4]
· 用教师更多的爱转化物理学…[56]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9]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4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3]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3]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4]
 
· 听课感想(四)[71]
· 听课感想(二)[134]
· 听课感想(一)[98]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