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生频道 >> 书法写字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       
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574 | 更新时间:2011-8-24 | 文章录入:陈钢 ]

 

从手写汉字看文化传承: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

书法,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书法教育,中国传统美育的基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2009,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随着科技进步和文化生态的变化,书法面临着如何参与当代生活、当代文化建设和培养后继人才的现代转型问题。

    书法至简,笔墨纸砚;书法至繁,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我国的中小学校里,书法教育的“边缘化”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如何探求切实而有效的途径,让书法教育走进课堂,让书学融入基础教育,这不单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所需要,更是关乎传统文化弘扬的迫切课题。

    边缘、冷遇——书法教育的尴尬

    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苏士澍、欧阳中石和王明明提交的《关于加强青少年汉字书写教育》的提案,剖析了中国传统书写技艺被严重轻视的现象,提出从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当代文化建设的高度,进一步推动青少年书法教育。这一提案受到广泛关注,再一次引发在中小学校加强书法教育的讨论。

    三位政协委员根据一次专题调研的情况指出,目前,90%以上的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上不再设立书法课。一般中小学校没有专职的书法教师,多由语文教师兼职。随着电脑的普遍使用,汉字书写有更加边缘化、甚至被逐渐取代的倾向。

    教育部对“两会”提案的回复是:考虑学生学业负担问题,对汉字书写硬性增设课程持谨慎态度。目前小学一至三年级有写字课,主要是硬笔书法,四至六年级是毛笔书法课,每周一节。学校课程设置为三级: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写字课为地方课程,也就是说不是某种意义上的“必修课”。不少学校因此“自降标准”,令书法教育形同虚设。

    其实,2001年开始在全国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特别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教育部2002年出台的《关于在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就中小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为学生写好汉字创造环境、提供必要条件,以及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书法应该达到的标准,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然而,理应受到重视的书法教育,在中小学校里“溜边走”的边缘化境遇,依然存在。

分数、升学——意义理解的偏差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同当前教育的导向不无关系。在很多家长心中,分数第一,升学第一。与此相关的主课和涉及推优、特长的奥数、艺术等知识、技艺的培训受追捧,其他课程明显被冷待。

    书法教育被边缘化,还缘于对书法的文化内涵和意义的理解发生偏差。北京景山学校书法教师龚学勤说,书法并非简单等同于练字,它对孩子心灵、性格的塑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一生。

    目前大多数学校课程设置偏重于知识量的传授,艺术课特别是书法的分量显得轻了。景山学校有重视书法的传统,每天上午眼保健操后,有15分钟的写字时间,他们的经验表明,写一手漂亮的汉字让孩子受益终身。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说:“从小学教育就应开始正式学习书法,中学、大学都要有课程。书法艺术的学习不是单纯知识性教育,同是书写,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境界,最终对人的审美、性情、素养会有很好的提升。”

    去年教育部主办“首届全国大中小学生规范汉字书写大赛”,中国书协担任专业指导,初选参赛学生人数达千万,可谓盛况空前。这说明,提高青少年对书法的关注、了解以及参与的热情,是书法人才传承与培养的必经途径。

    传承、坚守——学校教育的一大课题

    上世纪三十年代,钢笔成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之时,鲁迅曾在杂文《论毛笔之类》中,曾与持“国粹渐就沦丧”论点的周作人作过一番有趣的讨论。他提出,别把钢笔和毛笔分个高下,传承文化才是要意。

    但就是这个“传承文化”的“要意”,现在已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在电脑普遍使用的今天,青少年写字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学生都经常用电脑打印,汉字书写和教育遇到的挑战不言而喻。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赵长青介绍说,从中国学习了书法的日本,把书法作为“国魂教育”的一部分,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书法教育对青少年的培养是全方位的,不但培养认真、严谨的习惯,同时传输知识、陶冶性情,培养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相较而言,我们的书法教育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化教育。

    赵长青说:比申遗成功更重要的是书法的传承与保护。学习书法也要从娃娃抓起。中国书协提出“从小写好中国字,长大做好中国人”的响亮口号,并围绕这个主题在全国中小学生中开展书法艺术节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四届。这项活动收到良好社会效果,有更多的中小学生参与进来,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中小学校抓好书法课的积极性。

    时代在变迁,关乎文化传承的东西不能变。但不可否认的是,笔墨当随时代,如何让书法这门古老艺术焕发时代的生命力,是摆在我们学校教育面前的一大课题。

 

上一篇文章:书法课的美育作用及对改善书法教育现状的思考
下一篇文章:走出误区 激发兴趣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教科所组织教师献课新田中…[109]
· 冲击•思考•行…[77]
· 高初中历史联袂演绎新课程…[66]
· 艺术课堂,享受艺术[63]
· 万州区五桥片小学美术优质…[54]
 
· 万州区高2012级“二诊”模…[553]
· 万州教研信息2012第1期(总…[160]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353]
· 区教科所全面部署贯彻落实…[132]
· 我区防止和纠正学前教育“…[103]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