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生频道 >> 书法写字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走出误区 激发兴趣       
走出误区 激发兴趣
小学书法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795 | 更新时间:2011-8-24 | 文章录入:陈钢 ]

 

走出误区 激发兴趣

——小学书法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不仅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而且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体现。要加强写字教学,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把字写好。要坚持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指导,直至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地进行笔画笔顺、偏旁部首、间架结构的书写指导,使每个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低年级学生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认真工整地书写,是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认真学习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写字也可陶冶性情,提高自身涵养。

但是目前小学书法教学却存在着诸多误区:如强调纯技法的教学、提倡临摹教学、强调实用教学等等。虽然这样也能使一部分学生书写能力有所提高,但却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学生纯真的求美天性,遏制了他们的难能可贵的创造力和他们对写字的兴趣,其结果小学生都是为了写字而写字,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写出来的字都是横平竖真、千篇一律,更不用说艺术美了。为了顺应小学生对书法的认识规律,提高学生的素质,书法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发展他们的求美天性,同时必须在书法教学过程中带他们走出误区,引导学生在追求书法美中步入艺术世界。

一、走出课堂误区,改革评价方法

小学生书法教育不在于教会学生写几个字,更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书法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误区】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四方面的误区:

1、重视识字、忽视写字

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认为字写得对不对,直接影响分数或等级的高低,而字写得好不好,虽然对素质测试成绩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评价时较模糊,因此对写字课教学目标是否达成不是很在意。

2、重视讲解、忽视评价。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能认真地讲解,但是在批改作业时往往很笼统地给学生一个分数,使学生不能真正地了解到自己的写字水平。

3、放任多、指导少。

有的教师因缺少一定的书写知识和技能,课堂上范写较少,讲评方法不多,单一、机械,致使学生一味地埋头抄写,而不顾质量的好坏。

4、灌得多、悟得少。

有的教师知道学生书写时,讲得面面俱到,细细碎碎,而忽视了书写的重点。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听得云里雾里。

【对策】要走出以上误区,笔者认为关键在于教师应改进评价方法,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一贯采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这种方式注重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学的过程,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下面就谈谈笔者的具体做法。

1、真切的口头评价——唤起孩子积极的情感。

口头评价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对学生影响最直接快速的一种评价方式。教师的口头评价应以激励性为主,努力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去激发学生,对学生多一点赏识肯定,少一点苛求与否定,激起学生主动地参与评价,激起学生对写字的喜爱,促进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而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评价语是很好”“真棒”“很不错,试问在什么地方,在哪里?因此我们在运用口头评价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评价语言清楚不含糊。例如在将评价作为教学知道的工具,具体分析一个字的写法时,字的各个结构构件都要用规范的语言表述。竖中线、横中线、左上格、右上格都应说清楚,字的类型如左小右大、上小下大等应讲明确。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评价语不应含糊其词,要让学生一听就明白肯定或否定的原因。

评价语言实现儿童化。符合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我们班的朱林达小朋友很喜爱看课外书,知道中国古代好多书法家的故事,就夸奖他:你知道的可真多,可以称得上是我们班的小蓝猫。

评价语言富有鼓励性。运用口头评价鼓励学生和同学竞争、和自己竞争,在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中提高自己;运用口头评价夸奖学生,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积极的反馈。

 

2、多样的书面评价——激起孩子书写的兴趣。                                                                                                              百分式评价:小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对100分有着莫名的喜爱与崇拜,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让它成为学生努力的目标和教师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

简笔画式评价:乌申斯基曾说:儿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一般的他是按照形状、颜色、声音和形象来思维的。一些直观具体的事物,比较容易吸引儿童的注意。为此,我把一些简单的简笔画作为评分方式。一个苹果表示还可以,两个表示很不错,三个表示你真棒。有时我故意将苹果画得有大又圆,那就是说: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反之则在告诉学生:你可要加油啊。当学生由于粗心而写错字时,教师可在有错误的前面画一个放大镜,请学生睁大眼睛仔细看看哪儿错了。这种评分方式,能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刺激,引起学生对教师评价的反思。

除了使用简笔画评分方式外,还可采用图章来评价,如大拇指章、红花章、笑脸章、哭泣章等。

评语式评价:在写字教学中,我们运用评语客观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写字情况,如你写得可真认真,老师相信你只要你坚持,一定会有收获的。”“批改你的作业是一种享受,谢谢你给老师带来了快乐。”“祝贺你,你进步了。”“虽然你写得不是最好,但你是最认真的,老师喜欢这样的你。”“这次写得不好,但你会努力的,对吗?

3、鲜明的实物评价——诱发孩子书写的激情。

  运用铅笔、橡皮、五角星、卡通人物形象等实物评价学生,让学生从获得的想象中得到愉悦、成功的感受。

实物展示拨动学生的心弦。一个本子,一支铅笔,一张帖纸原本是很普通的东西,学生从父母那里是唾手可得,那么如何让这原本普通的东西,在课堂上成为学生渴望的东西,展示的方式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在将实物奖励给学生的时候,让学生说说心理话,给予他祝愿等等,让学生知道物品虽小,但不是轻易可得。

反馈再现学生进步之处。当学生在得到了教师的奖励之后,学习的劲头肯定会更大。学生的这些点滴进步教师要及时反馈,进一步评价鼓励。

二、走出苦练误区,步入兴趣王国

学海无涯苦作舟是应试教育的名言,而学海无涯乐作舟则是素质教育的口号,小学书法教育亦然。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写好字的关键是对书法感兴趣。

 

【误区】笔者在实践中发现部分教师依然把苦练作为学习书法的唯一途径,从而把书法学习过程设计成重复、机械和枯燥的练习过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直线下降。

 【对策】在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将学生兴趣激发起来了,学生学习时的思维才最活跃、最有效。如何在书法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的经验是:

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同样是鱼,有红烧、清蒸、油炸、糖醋等多种吃法,并各有各的风味。书法教学也一样,同样是临帖,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在教学设备上可以用投影、录像、示范、电脑等,在练习方法上可以用庖丁解牛、造房子、举一反三等多样又有趣的方式进行;在评价方法上可以用比赛、展览等方法进行。

故事的魅力:无论是三岁小孩还是八旬老翁,都喜欢听故事,在书法教学过程中适当插入故事:可以调节学生的手指肌肉和大脑的疲劳。提高练习效率。通过讲述古代书法家的故事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又可以陶冶性情,在故事中适当渗入教师示范和学生的练习,通过师生互动,把抽象的书法练习和形象的故事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更可以激发学生对书法的兴趣。

鼓励和表扬: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听到否定性意见的时候,心跳加快,血压迅速升高,反应激烈的人尤甚,表现冷静的人也无一例外;听到赞扬时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则比平时增加。可见人不但在心理上不愿意接受批评,生理上也不愿接受批评,人需要肯定就象需要水、空气和食物一样,因此在小学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书法的兴趣,使学生潜在的书法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总之,小学书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高度复杂性的过程,相对于其他课而言有更多的可塑性,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书法中愿学、乐学、会学、学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导、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这是我也是广大书法教师努力的共同方向。

 

 

 

上一篇文章:别让书法教育“溜边走”
下一篇文章:成人高考书法专业洋溢传统文化魅力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5]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0]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0]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0]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6]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4]
 
· 走出误区 激发兴趣[113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