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发展的精神支柱
“学校文化是一种内隐的、深层的但又是弥漫在整个学校全部生活时空中的一种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成败。”这一表述概括了学校文化的本质及其重要性。
在学校发展中,学校文化起着价值引导、观念整合、情感激励、规范调节等重要的整合作用。如果说,学校品牌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那么高品质的学校文化则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逐步提升学校文化,形成高品位、高质量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变革的核心。从盖大楼,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到重视学校文化的建设,教育界人士对教育现代化的认识在不断深入。“现代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多年来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然而,时至今日,在许多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个重要的误区,即误以为只要经费上肯投入,气派的校舍、绿化的校园、随处可见的名人名言、恢宏响亮的理念、口号等,这些就是学校文化。
这种对现代学校文化内涵的界定以及理解上存在的偏颇,使不少地方的学校文化建设仍然处于一种功利的、浮躁的、泡沫的状态。
学校的文化建设,当然包括其物资层面,举凡校园的设计、环境的布置等,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而且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一条校训、一枚校徽、一支校歌直观地反映了学校的追求目标,他们都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部分。学校需要重视这些外显环境的建设,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教育意义。但是,学校文化建设不只是机械地堆砌一些物质、精神标志,抑或是制订一些简单的口号、标语,它关注的是人们对这些物化层面的东西所采取的态度或行为方式,任何见物不见人、舍本逐末的做法都难以真正促进学校文化的健康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直接影响到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一所学校是不是好学校,最根本的标志就是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脱离师生的学校文化建设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因此,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建设学校精神文化,在办学思想、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