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家思想精华(二)
11、让·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反封建的勇敢战士,又是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
他认为,只有靠自己劳动生活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的人。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能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
卢梭的教育思想,是从他"天赋人权"的哲学和政治思想出发的。他认为,自由、平等是人在自然状态下普遍享有的天赋的权利。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奴役和特权是人类进入文明状态后的产物。教育的任务就是改变这种不合理状况。他主张对儿童施以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他认为,对儿童所教育应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儿童的身心自由自在地发展,其手段就是让儿童用自己的亲身实践,用自己的眼、耳、鼻和各种感官的实际感受,去获取他需要的知识。教师应当用实物进行生动的直观教学,使孩子们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他反对呆读死记、严酷纪律体罚和摧残儿童个性的经院式教育。
12、德尼·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是法国十八世纪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茅舍和其他私人住宅的数目跟宫廷的数目的对比,就如同一万跟一的对比一样,而依照这一点,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天才、才能和美德,出自茅舍里的要比出自宫廷里的多得难以计算。"他承认教育具有巨大的解放作用。他说:"教育使人发现自己的尊严,就是奴隶也能够很快地感觉到他不是生而为奴隶的。
初等教育应该是免费的义务教育。
狄德罗认为,俄国学校应该向一切儿童广开大门,没有任何等级的差别,初等学校应是强迫的、普及的和免费的。应给初等学校毕业的学生有直接升入大学的可能性。他提出的学校体系是初等学校毕业升入中等普通教育的文科,文科毕业后就可以升入医科、法科及神学科去完成高等教育。同时他主张设立多种高等专门学校,诸如军事、工程、航海、农业、商业、艺术等学校,以及训练文官的政治学校。在各类学校中都要加强数学课的教学,同时增设自然、物理、化学等科目。
13、克劳德·阿德里安·爱尔维修(ClaudeAdrienHelvétius,1715-1771)是法国十八世纪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也是一个教育万能论者。
在教育问题上,爱尔维修是一个"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者。他认为人身上的精神、美德和天才只是教育的产物。他说:"要是我证明了人果然只是他教育的产物,那就毫无疑问是向各国昭示了一项重大的真理。它们将会知道,自己手里掌握着伟大和幸福的工具,要使自己幸福和强大,问题只在于改善教育的科学。"他还说:"教育是万能的,它甚至还能够创造天才"。
关于教育开始的时刻,爱尔维修说:“儿童获得运动和生命的时刻,就是获得最初教育的时刻”;他认为,"儿童的真正教师是他们周围的对象,他们的全部观点都是从这些教导者得来的。"他说:"人们在生下来的时候,或者是根本没有任何倾向,或者是带有各种趋于一切对立的罪恶和美德的倾向。因此,他们只是他们的教育的产物。如果说波斯人根本没有自由的观念,野蛮人根本没有为奴的观念,那是他们的教育不同所致"。
关于道德教育,爱尔维修认为:做人的道德准则应该使人们认识自己对祖国担当的义务。应该把公共的福利----最高的法律当成信条。他认为只要能够按照这一准则去做,"每个人都会以比较特殊的方式,按照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认识自己国家的风俗、法律、习惯的明智或荒唐;越是经常地使那些衡量法律的明智与公正的伟大原则呈现于精神面前,就越能对法律下正当的判断。"
爱尔维修宣布说:一切人的接受教育能力是一样的,因为人生来都有同样的精神能力。
14、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JohannHeinrichPestalozzi,1746-1827)是瑞士卓越的民主主义教育家,曾以"贫苦者之友"称誉世界。
他认为教育必须成为所有人的财富,学校是改造社会的最重要的杠杆之一。教育的主要原则是"遵循自然","掌握儿童的生理和精神的本性的发展规律"。家庭,特别是母亲在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儿童的教育必须在家庭里开始,在学校里继续进行。
他认为,体育是成人合理影响儿童发展的首要形式。他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认为劳动能"教会人蔑视那些跟事实脱节的语言",帮助形成精确、诚实等品质。合理组织的劳动能促使儿童智慧和道德力量的发展。智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和发展智力。教学必须在严格的顺序中进行,方法必须简化。
裴斯泰洛齐极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整个教育的中心问题是形成人的道德,形成"对人们的积极的爱"。道德教育最简单的因素是儿童对母亲的爱。教师应当父亲般地爱儿童。儿童道德的形成,要靠发展他们的道德感情和形成道德倾向,教他们练习道德行为,这种行为要求儿童有自制和忍耐的精神,并能形成他们的意志。
裴斯泰洛齐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立了初等教育的理论和分科教学法。他认为知识的基本要素是数、形和词,初等教学要以发展儿童的测量、计算和说话能力为目的。他比较详尽地拟定了国语、测量、算术、地理等科的教学方法。同时,他还非常重视教学的直观性原则。
15、约翰·哥特利勃·费希特(JohannGottilebFichte,1762-1814)德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说过:任何人如果认为自己是别人的主人,那么他自己就是奴隶。
费希特教育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他主张依靠教育的力量,国家的力量,团体的力量把人民组织起来。为了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为国效忠的观点,他主张儿童从很小开始就把他们组织起来,使他们过比较严格的集体的意志,为集体牺牲个人利益。如果儿童的行为违反了团体的意志和利益,应予惩罚。为了团体的利益,可以强行推行一些必要的纪律措施。
费希特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整个人类都成为完全的人。而培养国民的爱国心是教育的第一要务。他说:"如果事关国家民族的独立,那么个人虽死也在所不辞。如果为国民的生活幸福而死,则虽死犹生".
教育方法要以直观性和亲身实践为基础。他说:"感觉为教授及认知的真正的基础,当儿童听人之言而自用之时,宜使知其精确的内容而善导之。"他很强调顺从儿童之性以教之。他说:"儿童有爱好明了及秩序之自然性,宜顺其道从其性而行之。"
16、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是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有影响的教育家。
1823年,他以全部财产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立了一所"新和谐村",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实验。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欧文对人类教育理论宝库的一大贡献。他认为,要培养智育、德育、体育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必须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
为了普及教育,欧文主张建立教育制度,实行教育立法。欧文认为,"教育下一代是最最重大的问题","是每一个国家的最高利益所在",是"世界各国政府"的"一项压倒一切的紧要任务"。为了使每一个孩子特别是劳动人民出身的孩子,从出生起就受到最好的教育,欧文主张,“应当立即为劳动阶级安排一种国家教育制度”,“通过一项联合王国全体贫民与劳动阶级教育法案”。欧文还详细地列举了教育法案的具体条款,如教育部门的领导人选、教师的培养,经费的开支;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的确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并论证和阐述了立法的理由。
17、伊凡·安德烈耶维奇·凯洛夫(1893-1978)是苏联著名教育家。
凯洛夫认为苏维埃学校的主要任务应该是:"1.保证学生身体的正常发展;2使学生掌握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科学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3.授予青年一代关于现代生产的科学基本知识以及反科学规律应用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在生产劳动方面的一系列的技能、技巧,即给他们以综合技术教育;4.保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信念,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劳动者国际主义团结的情感,形成他们对劳动和公共财物的共产主义态度,培养他们的自觉纪律;5.给予多方面的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和从事劳动的技能;6.对学生进行美育,教会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评价艺术作品,形成他们的审美兴趣,发展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创造力,授予他们艺术教育的原理。"
在教学论中,凯洛夫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分析教学过程。凯洛夫肯定了教学过程必须遵循人类的认识过程,即列宁所指出的"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由抽象的思维到实践……"。"通过教学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必要的环节和它们之间本质的联系。用知识、技能和技巧武装学生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定的认识任务、给学生形成关于现实世界事物和现象的正确的观念、用各种要领和规律阐明这些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凯洛夫在总结别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六条教学原则:即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原则;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教学上的理论跟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原则;掌握知识的巩固性原则;教学法可接受原则。在教育论中,明确提出了一系列德育教育内容。他说:"在苏维埃学校中,德育包括有计划地和有目的地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和行为,目的在于培养他们的共产主义道德精神"。"共产主义道德是新的、高级类型的道德。为完成共产主义建设而斗争就是这种道德的基础。在我们的社会里,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说他要尽心竭力地去为建设新的共产主义的社会而斗争!
他认为德育的任务在于:1.形成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他强调:"学生自觉地和牢固地理解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深刻地懂得这些要求,并且在实践中遵行这些要求,是养成道德信念的基础。"2.培养共产主义的行为习惯。他认为在"学生守则"里规定好了初步的行为习惯,严格执行,就会在学生身上逐渐地形成和巩固起来。他说:"有了这些习惯,并且这些习惯是稳定的,这就是学生有道德修养的主要标志"。3.培养道德情感。这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情感、跟其他民族友爱和兄弟般的团结的情感、关心和同情的情感。”凯洛夫认为:“社会义务感有助于克服某些学生行为中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这些不良品质。”4.形成意志坚强的性格特征。5.克服学生行为中不良的特征。诸如无纪律、不负责、自高自大、自私自利、粗鲁、不尊敬老人、说谎和虚伪、宗教残余等。
18、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当代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又长"皮亚杰学派")的创始人。
皮亚杰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对儿童智力发展规律的创造性研究。他独具慧眼,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儿童幼稚行为中,发现了儿童思维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关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理论。他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是内在结构的组织再组织的过程,其发展的过程是边疆的但又有明显的阶段性。
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的发展,经历四个主要阶段;一、感觉运动阶段,从出生到2岁;二、前运算阶段,约从2岁到7岁;三、具体运算阶段,约从7岁到11岁;四、形式运算阶段,约从11岁到15岁。在感觉运动阶段,儿童的动作尚未内化,不能借助内容言语在头脑中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