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教育学会2008年工作总结
一.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一)开展特色学校创建课题研究工作专项调研
3月24-28日,我会协同教科所组成两个调研组,对我区承担“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的九所学校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校课题研究的启动情况和对课题研究方案开展进一步论证”。通过调研,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领导与组织工作,特色学校建设的思想发动工作和课题研究的近期活动情况。通过研讨,帮助学校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内容和思路,并规划了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研究工作。
(二)举办特色学校建设学术论坛
12月25日,我会在红光小学举办了“万州区中小学学校特色发展校长论坛”。我区承担“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子课题研究学校,及外语学校的校长在论坛上发言交流,到会的常务理事和理事单位的49所中小学的校长欢聚一堂,共议学校发展良策,同谋特色构建宏图。区教委主任万启蒙到会作了重要讲话,并称赞此次活动顺应时代要求,很有价值,很有意义。邱江陵会长作了题为《文化建设与特色发展》的报告。
(三)组织参加上级学会和科研部门举办的学术报告会
我会积极组织我区有关学校,参加了重庆市教科院举办的“特色学校建设论坛”和“全国中小学特色发展高峰论坛”,市教育学会举办的“教师专业发展与学校特色建设”的陶西平专场报告会。参与学校不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学得了经验,还展示了我区学校特色建设的成绩。
二.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启动高中新课程研究
(一)研究课堂教学模式,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1、我会各个专业委员会,在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小学和初中各学科已总结提炼出了1~3个课堂教学模式,并在全区开展了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展示活动。活动影响大,效果好。
2、我会组织部分农村中小学,参加了重庆市教科院举办的“农村学校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现场观摩了綦江县的两所学校展示的4堂观摩课,认真学习了两校既实用高效又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启动高中新课程研究,积极应对即将实施的高中课改
1、9月27日,我会组织召开了“万州区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研讨会”。会上教科所高中室王文波主任作了题为“感知新课程”的学术报告,他概要地介绍了高中新课程为什么要改,改了什么,基本理念,全国的推进情况,实验省的高考改方向等问题。与会的19所高完中和2所民办学校的分管教学副校长和老师,围绕高中“新课程改革,我们准备好了吗?”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交流了相关资料,收到良好的效果。
2、10月中旬,我会组织参加了市教育学会和市教科院联合举办的“重庆市普通高中新课改实验困惑与难题解读大型学术报告会”。区我有56名教师到会聆听全国著名新课程改革专家的报告,专家们对高中新课程改革究竟怎样改,朝哪个方向改,如何衔接,最难的地方在哪里等难题进行了解读。老师们还现场观摩学习了来自全国的知名6位特级教师执教的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新课程实验观摩课。
三.组织首届课题立项,促进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
为推进我区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会组织了2007年教育科研课题的申报工作。2008年1月上旬,我会组织有关专家对申报的课题材料进行了认真评审,批准了27个课题立项。学会秘书处会同教科所科研室,对部分学校的课题方案进行认真指导,即时组织专家进行开题论证。目前大部分课题都已开题研究,研究过程扎实。
四.认真做好成果推介工作,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一)精心组织区级成果评选
1月中旬,我会组织开展了2007年度教育科研论文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2篇,二等奖99篇,三等奖125篇。
7月,我会开展了万州区第四届教师行动研究成果评审工作。共收论文420篇。组织13名专家进行分组审议,经过认真评审,评出等级奖370件,其中,一等奖37件,二等奖118件,三等奖215项。
6月18日,我会书法(写字)专委会举办了“万州区首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三笔字’大赛”。此次大赛共评出毛笔、钢笔和粉笔作品一等奖82件,二等奖157件,三等奖332件。
(二)积极组织推荐,参加市级成果评选
年初,组织参加“重庆市第四届(2004—2006年度)基础教育优秀教育著述评奖活动”,我区共推荐13篇论文参加评选,有4篇论文获得三等奖。
十月中旬,我会通过市教育学会向市教委推荐了两项成果,参加“重庆市第四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其中沙河小学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与儿童现代文明习惯培养研究”获二等奖。
五.完善制度,规范日常工作
本年度完成了本会法人代表更换重新登记工作和年检工作,发放了新一代会员证,规范了学会的收费行为。
2009年,本会将继续围绕特色学校建设、新课程改革,及教育均衡发展、小班教学等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广大会员单位和个人会员开展研究。开展2009年度课题立项。继续为会员学术交流、成果评选与推荐搭建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