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成果推介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用伯乐的眼光拭亮孩子的心灵       
用伯乐的眼光拭亮孩子的心灵
[ 作者:万州区谷雨小学 向洪英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002 | 更新时间:2007-10-15 | 文章录入:蒋毅 ]

 

教师行动研究优秀作品

 

 

用伯乐的眼光拭亮孩子的心灵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小学  向洪英

 

记得在一次成人高考的试卷中,作文的要求是这样的:请你试用“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谈谈你的体会。虽然我当时不知道该怎样着笔,不过倒让我想起了一个难忘的故事。

在一个宁静的夏天,风和日丽的早晨——生活是多么美好。可在一个小村里,有一个人一直很烦恼。

那个人就是伯乐。他一直想要一匹千里马,可是,他知道先天就有这种才能是几乎没有的,还得靠后天来培养,于是,他去买了一匹马来练。

他买好了马后,伯乐天天去练他,培育他,睡觉都想着他,还把自己的饭钱省下来去买上好的马料,那匹马居然不知道伯乐这样地爱护他、关心他,还以为是伯乐在虐待他,最后,他离家出走了。

第二天到了,“又是一个练马的好日子”,伯乐想。他走到后花园,啊,马不见了!他惊呆了,他不信这几天的训练会浪费,“不……不会的,”他自言自语地说着,黯然落下了泪。“滴答,滴答”泪滴的声音清脆地响着,但哭是没有用的,要去找,所以伯乐便去了森林里头找。当晚,狂风呼啸,打击着他,电闪雷鸣,激愤着他,但他因为太老了,所以便感冒了,立即就昏了过去……

天又亮了,伯乐起来后,发现自己躺在床上,他走到后花园一看,马怎么还在?哦,他知道了,原来那匹马看见主人昏在那里,顿时起了同情心,他总算明白了主人对他的好,冒死去救他,给他好饲料,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伯乐为了激发马的潜能,冒死去野外捉了一头狮回来,每天都让他去追赶马,让马天天跑了很久,最后终于练成了千里马。

通过这个故事,我不禁联想到我们——被人们成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们。当然,我们并没有伯乐那样过人的智慧,也不能预料到事情的结果如何,但是,当我们面临懵懵懂懂的孩子们时,不妨试着用伯乐的眼光去和他们相处一下。

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理念赋予了我们教师崇高的使命,要求我们“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师要把学生成为有道德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有爱国心、同情心、上进心的身心健康的人,这是教师工作的终极目标。我相信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一丝不苟地将教育事业进行到底。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对象中,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长相、特长、个性、学习成绩、品质等闪光的地方吸引老师太多的注意,偏爱这些学生。另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表现平平不能引起老师太多的注意,甚至有一些学生的思想、行为与老师的要求格格不入,引起老师反感。这时候,我们应当多给那些“毫不起眼”的学生们一些机会,多用心去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特别是对于那些调皮的学生,我们更不可放弃,放任学生违纪,在以处分、转学、退学的方式将调皮学生划出自己的责任范围,乐得暂时的轻松,这样的做法放弃了教师作为教育者基本的职责。因此,我们应当宽容的看待学生的缺点,不要对学生太苛刻,善于发现学生好的方面、优秀的方面,适时地肯定学生的长处,更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美国有位教师的杰作就是我们很好的榜样。

一个周末的下午,老师让全班学生在两张纸上列出班上其他同学的名字,名字间备有空格,然后把每位同学的优点写下来。这个特殊的作业占用了一节自修课。放学后教给老师。到了周一,老师把写有每人优点的表格发给了学生。看得出,全班同学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有人在小声地说:“真的吗?我从来都不知道别人这样看待我。我没想到别人竟会这么喜欢我。”

此后,虽然再也没有提起那张纸条,但班里的情况却大为改观,同学和睦相处,好学上进,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学生们渐渐长大,尔后各奔前程。

后来,一位名叫马克的学生,在战争中英勇牺牲。他的父母在马克的口袋里拿出一个皮夹,里面有两张非常陈旧、折叠过无数次的纸,上面写着马克的优点。显然,这是马克心爱的珍藏,它伴随着马克走过了一生!

说实在的,这位老师只做了一件很平常的事,让全班学生为每个同学找优点。每个学生总有其长处,总有闪光的地方,问题在于发现,在于肯定。当全班几十个人都为一个人找优点时,这人的优点就集中了,就如聚光灯一般集中到一起,便会亮闪闪、光灿灿。这不仅是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有那么多优点而信心倍增,也使每个学生懂得了如何宽大为怀,与人友好相处。看来,这位老师着实出手不凡,胜人一筹。

在我们班上有这样一名叫黄兵的同学,真称得上是“我班之最”——最懒惰、办事效率最差、字写得最潦草、最不喜欢整理书包……就连改作业时,老师把答案都写到黑板上,他都不能完全改正确,真是令我头疼死了。这学期,我下定决心要将他彻底改观。于是建议他来学校寄宿,他父母也特支持,我也充满了信心。把他安排在第一排,并把他和成绩最好的同学坐在一起,以便随时可以教教他。我对他的要求也相当严格,应读的课文、应背的段落等等都要求他全部完成。在第一单元中,他基本能完成任务,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可是,在后面的几个单元中,我逐渐发现情况不妙了,无论怎样催他,都无济于事,我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真是把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我知道我肯定不能放弃。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生不教,师之惰。”难道是我“望生成龙”的心太迫切了?于是,我决定只要求他每天完成一小部分内容,这样他也有“喘气”的时间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发现他倒有令我刮目相看的时候:班里打扫卫生的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倒垃圾的地方总看得见他的身影;扫帚乱了,他主动摆好;有同学生病了,他也及时告诉老师;睡午觉了,当我没在的时候,他还能帮助我维持秩序……我怎么以前都没发现呢?在一次班会活动中,我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在讲台上,放着一张用铅笔画的线条僵硬的画,纸张也有些褶皱了,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祝向老师天天快乐。”当时我又惊又喜,一打听才知道是黄兵送的,我觉得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其实,心中更多的还是感动,这证明我以前的工夫总算没有白费,倒让我觉得被大家一贯认为是“傻小子”的学生竟是这样可爱。我情不自禁地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我大声地夸奖了他一次,其他同学也为他鼓掌了。现在已经进入复习阶段,每个晚自习我都向往常一样到堂辅导他,他现在居然能将大部分生字听写正确。对于我来说,真是一份意外的收获,而他的情绪也高涨了许多,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我觉得我们做的事是那么普通,但仔细一想,却又多么不平凡,我们的举动毕竟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啊!中国有句古话:“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批评十次不如表扬一次,更何况“十个手指都不可能一样长”呢。所以我们要理解学生之间有差异的现象,相信“天生其才必有用”这句话,坚信每个学生就是一匹很俊的“千里马”。让我们拂去蒙在心灵上的污垢,用伯乐的眼光拭亮孩子的心灵,让孩子面对一片湛蓝晴朗的天空,放飞理想和希望。

 

上一篇文章:学生日记的启示
下一篇文章:围绕语感特性  有效训练语感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加强学困生转化  不让一个…[735]
· 如何能让孩子专注做事呢[437]
· 像照顾孩子一样去照顾父母…[428]
· 美研究称:母亲童年生活越…[592]
· 窦桂梅:语文要给孩子一座…[833]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