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感言
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
教育教学实绩
杜兵,中学高级教师,万州区第三届党代表、人大代表。万州区首届青年骨干教师。从教二十一年来,送走了五届初中毕业班,八届高中毕业班,历任班主任。长期担任教研组长。撰写的教学经验论文,获市区等级奖10余次。其中有一篇获国家德育专委二等奖。担任重庆市教育学会政治专委会理事。首届高中思想政治课优质课竞赛,获万州区一等奖。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他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这是我不断的追求
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提出来,这标志着一种富有人性化的新的社会发展观已经明确。“以人为本”这一条贯穿于人的世界、人的社会的根本原则受到了重视。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以生为本。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既就是要坚持“一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就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贯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谈一些感想。
一、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因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是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其次,是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需要。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一切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生只能围绕教师的教转,学生处于被动,丧失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只能获得僵化的知识,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和发展性;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知过程代替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过程,丧失了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是创新学习的需要,是学生个体心理的需要,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二、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
1、树立“以生为本” 的新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意识所具有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所以,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必须改变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的学为本的教学观;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的教学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观;改变以静态教学为本的教学观,树立以动态教学为本的教学观。 2、“以生为本”的设计教学过程,让教育教学过程人性化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性的关怀,特别是注重人的个性差异,客观的选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让整个思想政治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以生为本”,充满人文关怀的精神。
首先,我们政治教师在备课时,要把“备”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上。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的家庭出身背景、个人成长的环境、生理发育程度、智商、悟性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存在着很大的个性差异,如果采用一个教学模式,势必抹杀学生个性差异,不能体现人文关怀,不能体现“以生为本”,因此在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显示不同的个性。例如,在高一时,我所在的班有一个学生,由于家庭关系不和睦,导致该生性格极其内向,很少与人交流。我发现后,在备课时有意的为他准备一个问题,并用谈话的方式与他交流。一年下来,现在到高二,他不在封闭自己了,与同学们也开始了交往,有时在课堂上还能积极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次,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的提高上。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的双向过程,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要多采用诱导、对话、讨论、讲评的方式去鼓励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能动性、创造性不断发展;同时我们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权利,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动他们即兴提出问题,带者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则给予他们心理支持,创设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教学氛围,激发其更深的创造欲望,满足人的最原始的本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例如我在讲“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时,有一个同学就提出“0”是否有矛盾。我立刻抓住这个富有新意的问题,对这个同学给予充分地肯定,然后让同学们讨论。
从“0”的产生上说,“0”是无和有的对立统一。“0“是公元九世纪时,印度人为了解决记数中的进位问题而被迫首先使用的。在印度语中,“0”是空无的意思,并且从“0”是对任何一个数的否定上说,“0”就是无。但是,把一 个“0”写在一个正整数的后面,就是原数的十倍。并且”0“作为唯一的中性数还有划分正数和负数的特殊功能。在几何学中“0”在坐标上是实实在在的点,即坐标原点。在物理学上,“0”不是没有温度,它是标准状态下结冰的临界点。在时间上“0”不是表示没有时间,反而是一天开始的时间。通过这一讨论,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更在于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发现问题的乐趣,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的思维热情、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再次,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把“导”的重点放在学生心理、思维的疏导上。把思考、发现和批评的权力交给学生,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的充满灵性地去感悟。所以,在强调“以生为本”的教学过程中,并不是否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是要更加充分的发挥这主导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去解决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问题,开拓视野,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要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例如我在讲“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时,我引用了高一(下)英语教材中的《项链》一文,让同学们评价翁玛蒂尔德。有的学生认为她贪图享受、爱摹虚荣;有的学生认为她打扮漂亮一点参加舞会是应该的,因为爱美是人的天性;有的学生认为翁玛蒂尔德在丢了项链后,辛苦了十年才还清了债务说明她对人讲诚信;有的学生认为她敢于面对现实,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激发学生多角度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宽阔多行道上思考并解决问题,达到思如泉涌的地步。这样,就能让学生从一种境界进入另一种境界,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种思路,从而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追求“以生为本”的教学目的,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雅阁`得洛尔在提到教育时,提出了教育有四大功能: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而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指出:“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思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嘴巴,使他们能问;解放他们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扩大知识和眼见,获得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使他们有时间学一点他们渴望要学的知识,干一点他们高兴干的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进一步要求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更充分的体现,会进一步把人的权利和自由从束缚中释放出来。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存环境的关注,把人培养成充满爱心和对社会有高度的责任感,并有很高的文化素质,具有独立完善人格,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真谛。可见我们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其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主要是塑造和完善学生人格,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要引导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关注社会科学、信息科学、生命科学、认知科学等的飞速发展,关注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关注各种形式和渠道所传播的鲜活的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各种政治现象,关注民族的、国家的命运、人类与社会的命运。因此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中学生时事政治报》(高中版)、《了 望》、《法制与新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报刊杂志,组织学生收看新闻30分、今日说法。关注社会下岗职工、进城打工的农民等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何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受到社会的援助,让他们感受到在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中处处都体现出人文关怀、人文精神。同时我还积极倡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信息,设立信息资料库。例如在10月12日——17日是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和着陆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在航天史上成功迈出的第二步。我立即让学生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资料。几天后,同学们在集会上神彩飞扬地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有的介绍了我国神舟飞船的发展历史,有的介绍“神舟六号”飞船顺利上天各地群众的反响,有的介绍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外国友人的祝贺等等,我听着这些涉及面广、内容极为丰富的资料信息,看着同学们的兴奋劲和那种充满自豪的表情,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另外,在今后的教学中用同学们自己收集的、而且又紧跟时代、趣味性又强的信息,来证明相关的教学原理观点,同学们倍感亲切,师生共享这一资源,其乐无穷!
当然,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具体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政治教师进一步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总结,为推动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标的全面贯彻,推动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性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上海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刘世军、李明灿、程伟礼《论以人为本》
2、夏兴有《论以人为本》、《论以人为本的设计教育》
3、中学政治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主办)2005年5—10期
4、高二思想政治教师教学用书
5、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