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同步备课 >> 初中组 >> 美术 >> 同步教案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八年级美术“驶向未来”教学设计       
八年级美术“驶向未来”教学设计
[ 作者:万州区五桥初中 严帅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4122 | 更新时间:2007-6-13 | 文章录入:杨廷国 ]

 

八年级美术“驶向未来”教学设计

万州区五桥初中  严帅

教学目标:认识交通工具的作用;学习交通工具的功能和造型,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造型设计

教学难点:设计如何创新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一精致的现代化飞机模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欣赏引发兴趣。

教师引入:现代人类飞速发展,为了适应这种高速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交通工具也应运而生。现在人们已越来越频繁和广泛的应用着这些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

讲授新课

1、教师提问:那么我们生活中这些交通工具的出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你又知道多少种人类代步的交通工具?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归类

     轮船        (水)

     汽车        (陆)

     飞机        (空)

3、图片展示(多媒体演示设备展示对应教学图片资料)

  1)展示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并说出喜欢的原因

  2)展示早期人类的交通工具

   让学生对比现代的交通工具,找出早期的交通工具不足之处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启发并小结归纳:

          成本

          速度

          外形

          功能

4、展望未来

交通工具从早期发展到现在,从外形、功能、速度、成本等反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同学们想象一下未来社会的交通工具又会是什么样子,又将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畅谈己见并相互交流

5、教师归纳进行设计思路引导

1)展示交通图片与动物的图片对比

轮船——潜水艇的外形就像鲨鱼。

汽车——有的汽车外形小巧、经济实用,像甲壳虫、瓢虫。

飞机——造型流畅,有的外形像蜻蜓,有的外形像蝙蝠,有的外形像蝴蝶。

小结:我们人类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向各界动物学习,改进、发展自身的过程和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

2)现代设计介绍

展示图片,引入现代设计思想的介绍

绿色环保: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既给人民带来了方便又给人民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空气污染是第一项,没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再好的设计作品也是枉然。如现在每年排出的汽车尾气造成全球温室效应和空气污染已经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生存问题。所以很多设计师把绿色环保设计摆在首位,于是就出现了各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汽车、飞机……

方便节能:我们生活的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类需求的能源又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的需求呢?设计产品的方便节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方向。运用自然界赋予的光源、风源等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火源、气源等,正是设计师所考虑的设计方向。

3)根据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改进设计。例如:

 交通堵塞,车祸等

4)从更方便实用的角度。例如:

  水、陆、空多用交通工具;

  把衣、食、住、行与办公合为一体的汽车;

  能爬楼梯的车;

5)奇思妙想将一些不可能的事将它可能化。例如:

  进入微观世界的交通工具;

  行驶在时空隧道里的飞船;

  光路上飞车、电路上行船等。

6、小组绘制草图

   交流构思——勾画草图——创作绘画——讨论修改

7、展示创意

   将绘制完成的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学生比较、交流、评价。

8、教学总结

   追求个性话的设计,融入自然情感的设计消除了冷漠的机械理性,使工业产品具有了人文精神的审美魅力。

                                                     

上一篇文章:初中美术《清晨》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