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信息交流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努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品质和实效       
努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品质和实效
邱江陵在全市教育科研论坛上的发言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199 | 更新时间:2007-5-31 | 文章录入:邱江陵 ]

普及与提高并重  规范与创新并举

努力提升教育科研的品质和实效

 

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邱江陵

二〇〇七年五月三十日

 

新世纪初,伴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展开,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全区上下教育科研热情高涨,管理日益规范,成效日益显著。近几年,我所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教育科研普及,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

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教育科研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狠抓教育科研的普及工作,以此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

1、开展教育科研培训

教育科研基础理论需要灌输。2001年以来,我们主动与师训部门合作,在所有的大规模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我们都挤进了教育科研培训内容。同时,教科所每两年举办一次教育科研课题主持人培训班,系统培训教育科研方法。最近,我们正在策划教育科研远程培训,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互动的方式、更加密集的内容,灌输和推广教育科研常识。

2、举办专题讲座开展专项行动

近几年来,教科所将教研员深入学校举办教育科研讲座作为必修课。20062月,我们先集中对教研员进行培训,然后,所有教研员到学校举办教育科研方法讲座。2006年是我区教育科研课题立项年,在学校申报课题之前,教科所开展了“课题策划”主题活动,教研员全员出动,对学校教育科研选题、立项进行“手把手”的指导。这次课题策划行动,由于教育科研机构的提前介入,减少了学校课题申报、立项的盲目性,极大地提高了课题立项质量。

3、举办学术交流活动

2004年我们创建了“三峡教育论坛”,近几年我所举办(承办)了6次全国性的、2次市级的学术活动。每次学术活动都邀请了全国或本市顶尖专家来万讲学。全区教育科研学术活动空前活跃。

4、降低重心分层推进

长期以来,教育科研有一种神秘感,似乎只有做课题才是搞科研。我们认为,除了系统、严谨的课题研究之外,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中随机的、偶发的、情景的、个别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为此,我们从课题研究、专题研究和行动研究三个层面进行推进。

第一个层面:课题研究。集中时间、人力和物力,系统而周密地解决学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升学校教育科研的价值和品质。

万州区各级教育科研课题统计(截止时间:20073月)

国家级课题

市级课题

区级课题

独立开发课题

子课题

独立开发课题

子课题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合计  

完成

在研

完成

在研

完成

在研

完成

在研

完成

在研

6

3

3

3

27

32

2

3

64

155

第二个层面:专题研究。专题研究的特点是低起点、小角度、短周期,主要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些真实问题,强调研究成果的操作性和工具性。我们不要求校校做课题,但要求每个教研组都要做专题。许多学校围绕“如何激趣开课”、“如何质疑设问”、“如何设计课堂练习”等问题开展专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战能力,丰富了课程资源。专题研究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丰富了常规教研内容,深化了常规教研内涵。

第三个层面:教师行动研究。我们认为,教师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常见的方式。近两年,结合校本教研的开展,我们大力引导教师注重对自己日常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展开研究。我们分三个梯次推进教师行动研究:一是点上探索。我们首先在基地学校开展行动研究示范,为大面积推进教师行动研究积累经验。我们先后在红光小学、清泉小学、中加友谊小学、鸡公岭小学等学校,围绕“回归常态”、“预设与生成”、“有效高效地指导表达”等开展了校本行动研究探索活动。行动研究基本上采取顾泠远先生的“三段两反思”模式,同时还丰富了“一课多上”、“同课异构”、“多人一课”等形式。二是分线引领。以学科为纵线,分学科开展大型校本行动研究引领活动。本学年,教科所共开展大型学科校本行动研究引领活动15科次,参与教师达7000余人次。三是面上展开。目前,校本行动研究已在我区所有学校扎实开展。教科所还举办每年一度的教师行动研究成果评选,以此激励教师的研究热情。

二、加强基地学校建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我区幅员辽阔,学校众多,发展极不平衡。为了整体推进我区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我们采取了典型示范的策略,从市级科研基地学校和区级教研示范学校两个层次建立教育科研典型,带动全区教育科研工作。具体措施是:

1、树立典型

我区有重庆市级科研基地学校4所。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区级教研示范创建工作。在管理和指导上,对科研基地校和教研示范校提出了不同要求。对于市级科研基地校:

――指导科研基地学校建全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形成完善的体系。

――指导科研基地学校提炼科研成果和经验,及时推广运用。

――指导科研基地学校提升科研理念,形成科研特色。万州二中在“三实(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效果、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教育科研正从“研究高考,注重技术”、“研究课改,注重理论”向“研究课堂,注重细节,关注发展”转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主教研(主动参与、主动吸纳、主动输出)”。鸡公岭小学着力营造广泛参与、多维互动的科研氛围,大力推进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的有效结合,主题式课例研究卓有成效。万州中学努力“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他们在校内广泛开展小课题研究,使每一个教师都参与到教育科研的行列。这些理念和特色在全区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对区级教研示范学校,我们着重指导学校在教学研究的某一方面抓出特色,示范一方。

2、建立定点帮扶制度

我们要求科研基地学校定点帮扶35所、区教研示范学校至少帮扶一所农村或薄弱学校。五年为一个周期,签订对口帮扶协议。帮扶学校每年制定了帮扶的目标、计划,定期开展帮扶活动。这项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强化过程管理和指导,扎实实施课题研究

为避免课题研究自生自灭和走到哪儿黑就在哪儿歇的现象,我们特别注重加强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提前发布课题指南,指导学校选题、立项,对申报的课题提前进行论证指导;研究过程中开展跟踪检查,阶段验收,中期论证。课题研究的后期,严格进行成果鉴定、评价、奖励,并积极开展成果的推广应用。近两年,我们对课题的过程管理还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质量。

1、课题调研。教科所科研室每周都必须到学校开展课题调研,将过程性的课题指导延伸到基层学校。学科教研员随同调研,对一些学科课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近两年共对80多个课题进行了过程调研。

2、年度总结。我们建立了课题年度总结制度,每个课题必须提交年度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质量较高的总结在网上发布。

3、集中汇报和指定抽查。针对我区复员辽阔,学校所数和课题数量较多的实情,从去年开始,教科所采取了集中汇报和定点抽查的办法,以及时了解课题实施的过程。即: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把若干课题主持人集中在一起汇报、交流课题研究情况,或在指定的时间,部分课题提交专题汇报材料。这一办法,强化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四、创新教育科研形式,不断增强研究的实效性

过去一段时间,教育科研与教育教学工作“两张皮”现象和教育科研成果的“棚架”现象在我区一些学校较为严重。2004年,教科所提出了“做有用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工作理念,确立了“围绕两条主线,抓好两个结合,做到两个依托,增强教育科研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增强教育科研的实效。

1、两条主线。即:一抓有质量的过程管理,二抓有实效的成果推广。

有质量的过程管理包括:第一、健全和完善了区校两级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以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使课题管理工作做到了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二、建立课题调研和阶段工作报告制度,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指导和监控;第三、进一步规范结题评审制度,凡是初审不合格的课题,一律不安排结题评审。

有实效的成果推广:第一、网上推介。我们先后在《万州教研网》上发布了“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自读自悟、自我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等近十个课题的系列研究成果,扩大了成果的影响力。第二、专题推广。200574,教科所重点推广了分水中学“中学生物理自主学习研究”成果。20051129,教科所在电报路小学召开了“万州区‘开放性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推广暨首届优秀教改成果颁奖大会”。市教科院发展所所长龚春燕对本次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通过万州区的此次活动,看到了重庆市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第一缕阳光,“开放式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的推广,开创了重庆市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先例,为重庆市科研成果的推广带了好头。

2、两个结合。即:教育科研与常规教研的有效结合,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与群众性的教师行动研究紧密结合。

教育科研与常规教学研究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教育科研课题作为学校常规教学研究的主题,通过课题研究促进常规教学研究质量的提升;二是通过常规教研活动,扎实展开课题研究过程,切实提高课题研究实效,在此过程中大力普及教育科研方法,增强广大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

3、两个依托。即:第一,依托学科开展教育科研;第二、依托学科教研员实施课题指导和管理。

紧紧依托学科开展教育科研,有效克服课题研究“假、大、空”和科研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2006年,我区批准立项的59个课题中,绝大部分是学科教学课题。在实施课题的指导和管理方面,科研主管科室加强与其它业务科室的联系与合作,依靠学科教研员对课题进行专业指导和管理。

五、以身示范  引领学校教育科研

教科所率先垂范,近几年承担了8项市级课题和1项教育部规划课题(已结题4项市级课题)。教科所的研究课题,紧密结合区县教研机构职能和当前重点、热点工作,力求将课题研究与日常工作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当前,我所确定的教育科研的三大主攻方向是:教研工作机制创新、重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扎实推进校本教研。

在教研工作机制创新方面,我们以“适切学校需要,引领教改方向”为理念,以“创新教研机制,打造教研品牌,锻造教研名师,构建教研文化,扩大教研成果”为目标,通过“下移教研重心、前移教研阵地”,引导广大教研人员深入实际,到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去搞教研。我们着力打造了“网络教研、专家工作室、教研月活动、教学视导、教学诊断、远程同步指导、名师巡讲”等12大教研品牌,提高了我所教研科研核心竞争力。我们以专题行动的方式,分阶段突出重点,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万州教研走遍万州”、“教研员在教师身边”、“课题策划行动”、“催雨行动”、“校本教研淘金行动”等专题行动,极大地推进群众性教研科研的蓬勃开展。

重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方面,我们修订了《中小学教学常规》,制定了《教研组工作规程》、《校本教研工作考核评价量表》以及18个学科的《教学规范》,初步构建起了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特别是学科教学规范的建立,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0610月,邱江陵所长在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研讨会上介绍了这一成果,受到教育部基教司、课程中心专家和其它省市教研部门领导的高度关注。

在推进区域性校本教研方面,我们建立完善了“区――片区――学校”和“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学科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两个三级教研网络,构建起了一个“上下畅达、指导有力、管理高效”的教研科研组织指挥系统。制订了《中小学校本教研指导意见》,对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基本途径、主要方式和制度建设都做出了明确规定。初步形成了“校本培训、自主修习、教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具有万州本土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

我区的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市教科院专家多次主持我区教育科研课题开题、结题评审,一致认为万州区科研能力强,课题数量多,承担的课题过程管理实、研究质量高、成果价值大。我区在重庆市第一、二、三届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一、二、三等奖34项,有4项成果获重庆市首届政府教学成果奖。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坚持教育科研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服务、为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的思想,坚持管理与指导结合、规范与创新并举、研究与运用并重的方针,大力实施科研品牌战略,加大成果推广力度,推进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开展,努力促进我区教育科研工作可持续发展,为创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市教育强区做出更大的贡献。

 

上一篇文章:课题调研到鸡幼,深入扎实见实效
下一篇文章:小学生心理辅导活动设计---《快乐合作》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关于推荐重庆市第四届教育…[38]
· 关于召开万州区小学教研工…[248]
· 构建万州云教研模式 促进有…[798]
· 强化技术规范  增强操作实…[207]
· 深化教学研究  强化教学管…[31]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