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位的规律
重庆渝中区大同实验学校六年级 廖炜洁
童年,谁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发现。其中,我最得意的发现,就是座位的规律。对这一发现,我由衷地感到自豪。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排的座位,坐的通常是些“矮子兵”。这些人里面,分“好的”和“差的”。把好的放在眼前,老师看着心情舒畅;把差的放在眼前,主要是为了让他早日进步。可他们也活得“心惊胆颤”。老师的提问,如果没人答得上来,第一排的就会首当其冲,被试问“开刀”。要是他们答不上来,不也挺尴尬?
最后一排的大多是班上的“体育明星”。他们人高马大的,威风凛凛!当然,这里也包括被“流放”的人。
中间的那几排身居“风水宝地”,没有人不想坐那里的。他们活得悠闲自在,没有“危险”——当然,那儿的位子不是轻而易举能坐上的,有身高等等许多因素。为什么说那儿没有危险呢?很简单,举个例子吧:老师让“身处险地”同学回答问题,要是答不好,他们就有了基础,改上一改,就成了自己的答案了,锦上添花,难道还得不到了老师的表扬吗?
靠窗的那两排是“雅间”。那儿空气新鲜,环境优雅。自己认为必要时还可以让窗外美景尽收眼底,的确是不错的位置!
最后分析靠门那两排吧!那两排,美其名曰“哨所”。因为最前面的两个人会自动担任“哨兵”这个工作。只要他们一句“老师来了”,那些生龙活虎“摆龙门阵”的同学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抱头鼠窜回到位子一本正经。老师一进教室,情不自禁激情表扬。这时,你会看见“小哨兵们露出得意”的神色。
以上发现,引出了我的一些思考:人,贵在要努力地做一颗“金子”。其实,我们坐哪里都无关紧要,因为“金子”不管放到哪里它都会发光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好作文。它有以下特点:
特点之一:题材新颖。“我发现了……”这类作文,许多同学都写过,但写发现了座位的规律,我还未见过。难怪小作者“由衷地感到自豪”。选材新颖独特,怎不让人称道!
特点之二:表达有序。全文先总写发现了座位的规律,然后按“第一排”“最后一排”“中间”“靠窗的”“靠门的”为序,一一道来,清楚明白地勾画出了“众生相”。
特点之三:语言幽默。“心惊胆战”、“悠然自得”、“冷不防”、“小哨兵露出得意的神色”,还有“流放”、“风水宝地”、“雅间”、“哨所”等等,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文末由座位引出的思考,画龙点睛,比发现了座位的规律更重要。
(重庆大同 卢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