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小学教研 >> 小学品德 >> [专题]教研新秀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小学品德教师风采之一       
小学品德教师风采之一
[ 作者:佚名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907 | 更新时间:2007-3-2 | 文章录入:李达平 ]

 

教学感言:用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的心灵。

教育理想:做一名让学生爱戴、家长拥护、同事喜欢、领导放心的品德老师。

                  个人简介

   何光君,女,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万州区骨干教师,电报路小学办公室副主任,品德学科专任教师。曾获全国优秀辅导员,万州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思想品德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参加万州区品德与生活优质课竞赛获一等奖(第一名)。参加重庆市优质课竞赛获二等奖。《夏天我们注意什么》教学设计、《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教学设计、《浅谈体验教育与家庭、学校、社会、大自然的关系》、《拓宽德育空间、丰富德育内涵》、《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感》等多篇教学设计、论文获得重庆市教委、万州区品德专委会等级奖,并在《今日教育》、《三峡教育》等刊物上发表。

拓展教育空间  丰富德育内涵

孩子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基础,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了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学校教育必须切实贯彻中央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教育,切实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道德实践活动,积极营造有利于孩子们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       立足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思想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元素,也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而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在课堂教育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从语文、思想品德到美术、计算机,众多的学科内容中渗透着不同的多种多样的精神粮食,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育的组织者——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材作内容为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将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相关内容,通过有意识的诱导,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从政治、思想、道德、法纪、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增强教师育人观念,在推行德育首任制的同时,强调学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人人都结合教学工作,把课堂教学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渠道,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和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1、挖掘德育资源,丰富德育内容

教师要想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自然的德育渗透,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各年级教学中与知识、技能有机联系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找准知识技能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点,将德育目标蕴合于教育目标之中,把德育的任务自然而然地贯穿在知识、技能的教学之中。如新教材一年级数学“钟的认识”一课,通过教学,学生认识了钟面,会看时间,然后,老师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做时间的主人,合理利用时间,会准确掌握时间,从而让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的道理。

2、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德育思想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动,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选择恰当的德育渗透方法和途径,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如讲故事、情景剧表演,动手操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等,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效果更佳。如语文课《美丽的小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表演,真实地感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苦恼和不便,从而激发学生从小讲卫生、爱清洁,懂得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理。在教学“百分数”的教学中,通过介绍“中国人民占用世界耕地面积5%的土地,养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而且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从而让学生为伟大的祖国而骄傲、自豪。

3、变革学习方式,培养良好习惯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学生学得机械、呆板。新课程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自主式学习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品格,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合作式学习,能让学生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如何与人相处,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接纳他人的优秀品质;探究式学习,能使学生在探究中养成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习惯,还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追求真理的品质。

4、提高教师素养,凸显榜样示范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喜一怒、一哀一乐,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学校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使广大教师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德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认识到教书育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关心孩子的成长,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神圣义务和崇高责任。教师要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追求目标,以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行和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整合德育资源,拓宽德育空间

要想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需要挖掘德育素材,开辟德育途径,整合德育资源。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有机统一于教材之中,并保证占有适当份量,努力构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要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做到全员育人、全社会育人,做到教育空间最大化、教育效果最优化。

1、密切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根据调查表明,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家长资源是学校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如何挖掘这些教育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学校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让家长与学校共同商议教育问题,达成共识,为孩子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通过建立校园网,设立“校长信箱”、“班级论坛”等网络空间,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能不定期的与孩子的任课教师取得联系,以取得教育方法的沟通,达到共同育人的目的。让学生有宽松的学习空间和愉快的生活环境。

2、注重阵地建设,彰显德育实效

加强阵地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文明礼仪训练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资源。学校通过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文化墙、宣传橱窗,解读新编《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宣传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和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校利用电视的形象,直观的教育效果,制作、播出了“爱护校园、保护环境”、“哭泣的桌椅”等专题片,把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爱护公物的优秀事迹大力表扬。树立典型,作为榜样。把学生中乱丢乱扔、乱刻乱画的不良行为进行曝光,提供给学生讨论的素材,学生们从形象直观的电视节目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更能明白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3、加强基地建设,培养爱国精神

加强德育实践基地建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定期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为目标,在继续开展传统教育的同时,开发出内容新、形式活、效果好的新活动,常年对学生进行教育,优化学生的行为。学校长期坚持办好少年军校,开展军训活动,让学生体验军人的生活,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军人品质。每年三月为学雷锋活动月,学校确立了多个学雷锋包户点,为老红军、孤寡老人服务。让学生明白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多种基地建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行为规范训练,能使学生懂得爱祖国必须爱家乡、爱学校、爱班级、爱他人,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优化育人环境,陶冶学生情操

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文化氛围,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自觉规范个人的言行,做到与校园文化环境的完美融合。

1、治理周边环境,净化学校育人热土

小学生有活泼、好奇、好动的特点,社会商家看准学校市场,在学校周围摆摊设点,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严重影响学生良好习惯,甚至养成一些恶习。学校通过与派出所、文化稽查等有关部门联系,共同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取缔学校周边的各种摊点、电子游戏厅、网吧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还学校一片净土,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2、建立竞争机制,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建立德育管理和评价体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关键。学校通过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争做文明学生,争当五好小公民、三好学生等活动,把学生的思想表现、行为习惯等德育内容作为考核评比的必要条件。这样将形成人人为学校、为班级做贡献,个个奋发有为争先进的热潮,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好学上进,奋发向上的思想品质,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营造校园文化,提高学生德育品味

学校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的观念,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发奋努力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德育品味。我们首先在教学楼的外墙上用醒目的大字挂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让学生一进校园就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在走廊上,挂上学生的绘画、摄影作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艺,彰显学生的个性。楼梯处,布置名人书画、格言警句,在教室布置规范的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图解等打动学生心灵,激励学生奋发向上。让每一棵树木、每一株花草、每一块橱窗、每一面墙壁都充分发挥育人的功效。精致的校园做到绿化、美化、净化、育人化的完美统一,处处体现着人文的关怀,洋溢着知识的气息,为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其次,建设学校德育队伍,师生共同创建校园文化。学校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科学管理,真正把创造健康活泼文明的校园文化作为教育改革和促进德育优化的大事来抓。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在教学过程、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环境布置、生活学习等方面重视良好的文化创建。学生不仅是校园文化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校园文化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在参加各种文化活动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四、注重实践活动,提高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儿童的原则,依托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能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孩子们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主题教育活动

  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历史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建党纪念日、红军长征、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国耻纪念日,以及孩子们的入学、入队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都蕴藏着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我们抓住时机,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开展思想道德主题教育活动。根据节日内容和意义,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队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精心组织夏令营、革命圣地游、红色旅游、绿色旅游以及各种参观、瞻仰和考察等活动,把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之中,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学生。同时运用各种方式向学生宣传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道德楷模和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崇尚先进、学习先进。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先进集体等活动,为他们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

2、体验教育活动

学校有意识地创设一些与生活贴近的德育情境,以自我体验、角色体验、情境体验为基本途径,引导学生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通过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从而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种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如了解到学生在家当惯“小皇帝”、“小公主”,过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生活,针对这一情况,开展走进家庭体验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我和爸好上天班”、“今天我当家”等活动,让学生亲自实践,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要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学会为父母分忧的道理。我们还把体验教育延伸到社会,溶入大自然,通过开展“保护母亲河行动”、“环保调查”、“动植物标本制作”等活动,学生们用手中的笔、照相机记录下和拍摄下家乡河流、社区污染的情况,体验到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明白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生存空间的道理。

3、社会实践活动

万州的“诗仙太白”以它特有的酒香、浓厚的文化底蕴享誉全国,学校因地制宜,围绕“太白文化”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诗仙太白酒厂,了解太白酒的生产过程,亲自品尝太白酒的味道,调查太白酒的历史。要求学生为太白酒作广告画、写广告词,积极为家乡作宣传。学生通过深入调查,大胆实践,真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那一幅幅别具匠心的广告画,一句句稚嫩而不乏新颖的广告词,无不是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体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精神,增强了学生努力学习,将来能更好地建设祖国,发展家乡的信念。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校教职工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根据我们担负的职责和任务,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取了有效措施,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立足课堂,整合德育资源,优化育人环境,注重学生实践,狠抓了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

2、《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3、《弘扬民族精神》

4、《小学德育》

5、《中国德育》

 

 

 

 

上一篇文章:小学品德活动教学研究
下一篇文章:个性化诠释品德教材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