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感悟:感谢科学课堂为我和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让良好的科学态度伴随孩子们一生,让良好的科学素养影响和提高一代中国人的素质。
教育理想:做一名快乐的科学教师,做一名让每一个孩子喜欢的科学教师。
王荣,女,专科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万州区骨干教师,红光小学办公室主任,科学专任教师。曾荣获万州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龙宝区优秀德育工作者、万州区教研月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03年、06年分别在万州区科学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第一名),04年、06年先后在重庆市科学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三等奖、一等奖;《<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实录与评析》、《<桥的研究>教学设计》、《我教科学课的点滴体会》等多篇教学设计、论文分别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委会、中国教育教学研究会、万州区科学专委会等级奖。
我教科学课的点滴体会
万州区红光小学 王荣
今年9月,刚从语文教师岗位转到科学专任教师岗位,我曾经怅惘、迷茫、失落,怅惘的是与教了整整14年的语文学科告别,就像和一位好朋友别离,还真有些割舍不下;迷茫的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以及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我只不过似一个学步的孩子,今后的教学路在何方?走在校园内,看着孩子们亲热地跟他们的语数老师打着招呼,仿佛觉得自己是个局外人,内心溢满了失落。然而,等不到我过多怅惘,开学的钟声就已敲响。怎样尽快实现自己的角色转变,尽快让孩子爱上我这个科学教师,爱上我的科学课便成了我必须立马解决的新课题。
历时三个月的科学教学,如今,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科学教师的快乐,这种快乐就是当我出现在教室门口时那一双双明澈清亮而带着几分欣喜的眼神,就是当我出现在楼梯间时那一句句“老师,下节课我们上什么?”“你要多喊我发言啰”的热情期待,就是当我出现在操场上那一个个“老师,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呀”的热情问候,就是当我出现在学生宿舍时呼啦一下被孩子们团团包围问长问短,甚至在不经意间几颗糖就塞到我手心的感觉,就是当我因公务耽搁某一节课后走进教室那一刻响起的热烈掌声……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下面简单谈谈我教科学课的做法和体会: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年级的孩子对于科学这门学科而言,就如同一张张白纸,要让他们尽快爱上科学课,我认为教师第一课时引领他们在这张白纸上留下科学探究的欲望至关重要。
我们三年级使用的是湘版教材,前面有一个“序”,于是我借助“序”的教学给孩子们强化科学课的研究内容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具体做法是让学生从观察老师的特点开始,教给学生科学课的学习方法。首先我问学生:谁认识我?你是怎么认识的?学生回答后表扬:爱观察身边的事物,这是一个好习惯,马上在黑板上板书“爱观察”,并作自我介绍。简单介绍后再请学生观察:你发现王老师有什么特点?在引导学生上至头发,下至凉鞋都观察完毕后,又板书“会观察”。接着问:你从老师的外貌、穿着打扮中想到了些什么?生踊跃发言,有的说想到老师可能爱到理发店洗头,有的说老师喜欢红色,我马上肯定“会思考”也是一种好习惯,及时板书“会思考”。最后问“现在你对王老师全部了解了吗?还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并板书“会提问”。针对学生问的王老师的办公室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我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学生课后自己想办法去把这个问题弄清楚,随机板书“会解答”。然后小结:学科学就要像刚才观察王老师这样,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研究某一个事物时,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提问,会解答。
接下来,我让一名学生戴上头饰,扮演指南车卡通人和大家交朋友,跟卡通人一起去欣赏神奇的科学世界图片。让学生谈自己以前知道的和想知道的科学知识,让学生明白科学课就要研究这些内容,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围绕这些内容提问,当学生兴致盎然地提出一个个想探究的科学问题时,我告诉他们,从今天起,王老师就将成为你们科学学习的伙伴,将和你们一起去探究科学领域里的一个个你们想知道的奥秘!学生的兴奋与期待马上写在脸上,我又告诉他们,在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很多其他方法,实验法就是其中最有趣的一种研究方法。学生的好奇心更强了,当即我便做了一个火烧纸杯的实验,当学生正沉浸在火为什么点不燃纸的问题中时,下课铃恰到好处地响了。我为成功地上好了第一堂课而高兴,为给孩子们的科学探究留下一个非常广阔的空间而高兴。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课的教学,无论是科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为孩子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二、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新知。
科学课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科学课的学习就是参加一个个活动,而这一个个活动指的是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探究新知是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保证。
1、精心备课,不打无准备的仗。
我上语文课与科学课最深切的一个感受是:如果某一天语文课没来得及备课,我仍可以安然无恙地上完甚至上好这节课,但如果哪节科学课事先没备课,那么那一节课连纪律都难管。因为科学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互动,共同探究的学习过程。科学课从教材设计、编排上讲,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与很强的操作性。它仅仅给老师的教学提供一个素材或者是一个思路,教师要根据这个素材和思路去制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活动,把科学知识的传授贯穿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备课,认真准备,从读懂教材到设计教学目标、过程,到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科学课程资源到材料的准备,甚至事先亲自做一做实验,哪一个环节都不能有闪失。我在教学《流动的空气》这一课时,本想通过“热空气上升产生的动力推动纸风车转动”的实验来验证热空气能上升,由于课前我没做这个实验,上课时放在蜡烛火焰上边的纸风车不能转动,显然,实验失败了,不能说明问题。瞬间,教室里沸腾了,有的说是因为蜡烛的火焰太微弱,发出的热量往四周散发了,有的说纸风车没放平衡,也有的说纸风车太大了,还有的说是纸风车中间的图钉没放当中或者把风车卡住了,经过一阵讨论过后,我们改进了实验方法,纸风车终于转动起来了。孩子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从失败中悟到了科学实验讲求严谨性的问题,这使我欣喜,但同时也使我警醒:不打无准备的仗,至少要给学生留下“这是一个热爱科学的科学老师”的良好印象。
2.转变观念,放手让学生去探究。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授受式学习,教师们习惯采取“填鸭式”,把教材读完就表示上完课。我不知道以前的自然课教学方式如何,但至少在今天的科学课中不应该再出现“说教材”或“说实验”的现象。因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要通过做,通过体验才能形成,所以我认为科学教师要加强以探究为核心的组织教学。相信自己的学生,他们往往比我们想象的要聪明、能干得多。该走出教室的时候,教师要不怕麻烦,一定要组织学生走出去探寻;该实验的时候,教师也不要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制定实验计划,去验证,去分析,去评价,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
比如我在教学《校园寻宝》时就组织学生到校园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宝贝,学生寻到的宝贝远远超过我们事先列好的寻宝清单。接下来是《观察宝贝》,在观察宝贝时,孩子们的表现真使我意想不到。那天当我才走到3、6班教室门口,孩子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手,说想汇报自己发现的宝贝的秘密。我一看,天啊,满教室都是蜗牛,张张课桌如此,个别孩子居然捉了一二十只。本来是要汇报自己发现的落叶、种子、蚂蚁、小石子等各种宝贝的特点的,结果全被蜗牛霸占了,我只有改变教学计划,开了一个“小小蜗牛新闻发布会”。我把孩子们发现的蜗牛的特点写了满满一黑板后,他们似乎还意犹未尽。而在3、4班上这节课时,我发现很多孩子在蜗牛瓶里盛上了水,当我正疑惑不解地走出教室时,3、7班的熊靖妍便急匆匆地跑过来问:“为什么把蜗牛放在空瓶子里他的身体老是躲在壳里不爱出来,而将瓶子里装上水蜗牛一下就钻出壳来?”我顿时语塞只好叫她回去上网查阅资料找答案。第二天一早,她兴奋地跑来告诉我答案找到了,原来蜗牛怕水。正想松一口气,她又问道:田螺是蜗牛的一种吗?他们有什么不同?虽然我再一次哑然,但因为把他们“放出去”而激活了孩子们思维和生命的活力,使我们的科学课真正实现了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发展的转变,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我相信,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在这个不断探究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当然,如果是实验,这里边也有一个从扶到半扶半放最后放开的过程。
三、加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素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无论是科学知识水平,还是科学探究能力,亦或是科学教学价值观都远远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正如前面所说,就连三年级孩子提出的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我都无从回答。比如:“蚯蚓能再生,那把蚯蚓纵向剖开它还会再生吗?”“如果将蚯蚓剁成三截、五截、十截、二十截他还会再生吗?”我既惊叹于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有深度、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同时又羞愧于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知识是多么浅薄。显然,学生在观察不熟悉或者不了解的事物时,能提出相应的问题,但得不到确切的答案,孩子们弄不明白的真正原因,是教师自己弄不懂。因此,我深深地感到科学教师难当。当然,也有人说科学课又不像语文数学那样考试,用不着费工夫。是的,我可以锲而不舍地一步步深入研究,也可以完成任务式的任40分钟时间慢慢消蚀。但是,当今科学教育地位的提升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英、美、法、日等发达国家不惜斥巨资到科学教育中,并把它作为与语文数学并列的三大核心课程。我们中国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了“2049行动计划”,制定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科学教育要从基础抓起,要提升科学课程的学科地位。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信息:重庆市2007年起公务员考试要加试科学素质这一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更加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因为这一代孩子的科学素质关系到下一代中国人的国民素质,关系到国与国的竞争实力。因此,我们科学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苦练内功,提高自身科学知识水平和科学探究水平,形成正确的科学教学价值观,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懂科学的科学老师。
自从有了这种意识之后,我还真像个孩子似的常常和孩子们讨论一些看似幼稚或者奇怪的问题。比如冰糕为什么开始吃是甜的后来越吃越淡?利用这个特点和性质可以用来制造些什么?为什么我们躺在床上思考一些东西时总是思如潮涌,文从字顺,一气呵成,可是起床一提起笔思维仿佛就被什么东西堵住了似的,写不出来了呢?要是能发明一种像u盘那样的记忆储存器,把它贴在大脑头皮的某一个部位,就能把我们思考的东西以汉字的方式储存在盘里,然后把它插在电脑上就可以直接进行阅读、修改,那多好!如果说我还想成为发明家的话,那恐怕是空想了,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学生,或者学生的学生是真的会发明创造出这样一种人脑思维储存器来的。
总之,短短几个月的科学教学使我深深地爱上了科学,爱上了科学课。我真诚地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们也积极加入到学科学、爱科学的行列中来!科学课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