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的协调与合作
教研组和年级组已经成为多数学校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但为数不少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年级组、教研组孰轻孰重的问题却争论不休。在一些两组运转不够协调的学校,年级组认为教研组是一个教育研究机构,不具有行政权力,没有权力评价教师工作,教研组则认为年级组由一个年段的各个学科教师组成,没有学科专业性。那么,年级组与教研组究竟应该怎样定位才能有效地减少内耗,最大程度地形成这两个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合力呢?
一、两组之间的异同及其利弊
要实现两组之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协作,就必须先了解两组间的异同。在上海市二期课改的背景下,两组的目的和任务、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所赋予的使命都是相同的,即通过民主协作、共同分享的方式,使学生得到发展,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两者的不同则在于其工作分工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其工作架构有所不同,其展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学校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任何系统都不可能在完全封闭的情况下独立运行或开展工作。在较多情况下,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工作往往是互为依赖,联动实施的。在缺乏联动、协作的状态下,单纯的教研组工作所产生的弊端是:教师容易养成自我行事的职业风格;单纯的年级组工作所产生的弊端是:在完成任务、遵守规范的心态下,教师的教学工作缺乏主动、创新意识,缺乏旺盛持久的工作热情。
二、加强整合,增强两组的互助与合作
学校年级组与教研组并不是对立的机构,产生不协调是因为它们工作对象上的同一交叉。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办学品质,我们应提倡在充分发挥年级组与教研组各自职能的基础上,优化两组合作与交流的各项策略。
1、合理配置教研组与年级组的职能与权责。
明确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自功能与权责是开展两组合作的前提,也是对合作最好的保障。
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工作,对于非本学科的教师来说,是没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能力进行评定的。因此,教研组拥有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考核权,拥有根据教师专业水平来分配教师工作内容的权力,拥有对教师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评价权力。教研组的功能是确保教师按照规定的质量来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教研组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层单位,他们并不关心教师完成了多少工作数量,他们着力于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年级组作为教师行政管理的基层单位,其功能是确保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年级组可以拥有对教师工作内容进行协调的权力,拥有对教师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权力。他们有能力对教师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也就是说,他们有对教师的工作数量进行评定的能力。
按照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的优势去配置其职能与权责,是一种双线管理模式。在两组关系处理得当的情况下,它们能充分地规避教师管理中的疏漏之处,产生积极的管理效应。与此相对应的是,实行两组并行管理的工作架构,要求对两组原有的教师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分解,并重新科学地赋予两组各自的职责权力,而不是简单地把教师的管理权、考核权下放给其中的任何一方。同时,要合理地制定和实行两组工作规范及组长工作职责。这样,两组就能做到从不同的视角完成对教师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业绩考核,其职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搭建教研组与年级组信息交流平台及合作机制。
中、小学校在整体规划学校工作的同时,还要有效地建立起学校党政统一领导下的教研组、年级组信息交流平台和两组合作机制。如由学校领导或相关部门组织召开两组联席会议,围绕相关主题,交流讨论工作。借助这一形式,两组能够通盘地了解和协调全校工作,并善于从学校全局的规划入手,整体运筹,科学规划,全面思考和采用有效的行动策略和工作方案。
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的作用,还要求校领导能经常深入到年级组、教研组的工作中去,与各组负责人共同制订计划,实施管理,并直接参与教研教改、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各组工作的运行质量。
3、加强教研组与年级组工作的交流、融通与整合。
两组工作有分,也有合。其实很多工作如果在两组融通的状态下付诸实施,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充分重视发挥备课组的作用
备课组是学校教学和教研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组织网络中相交叉的领域。在学校日常工作中,教研组与年级组共同实施对备课组的管理,各年级学科备课组既对教研组负责,又对年级组负责。因此,备课组在活动时需要整合、贯彻学科教研和年级教育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尤其是办学规模比较大的学校要把备课组建设作为教学管理的重点来抓。
(2)在年级组的协同下,教研组尝试组织跨学科的教研活动。
学科教研活动是教研组的一项正常工作,但开放的教研活动有时候也可以跨学科地进行。虽然学科是不同的,但教学的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因此,教研组在相关年级开展跨学科教研活动时,有时候不妨邀请年级组的成员参加研讨。这样,教师所了解到的不仅仅是本年级学生对不同学科学习的态度、表现和能力,而且能从其他教师的成功教学实践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的效果。有时候,教研组和年级组还可以联合开展相同课题的学生跨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这样,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会更浓,效果也会更好。
(3)教研组和年级组之间及时反馈教学的动态信息。
年级组可以通过学生调查等手段比较详细地了解学生对学科学习的要求、意见,如果年级组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告知教研组,那么教研组就能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与尝试。教研组可以通过教师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心理状态等,如果教研组能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告知年级组,那么年级组将能按学生的实际情况统筹安排年级活动,采取有效的补救或调整措施。
(4)教研组和年级组相互借鉴彼此工作中富有成效的经验和方法。
教研组可借鉴年级组工作深入到班级、深入到学生的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以充分调动学生对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以某中学的语文教研组活动为例,该校除了平时每位语文教师注重与学生交流外,每学期还分别召开各年级语文课代表座谈会,倾听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意见,并及时向不同年级组的教师反馈,达到了既与学生交流沟通,优化本学科教学,又推动其他学科改进教学的目的。
4、通过科研指导把两组工作有机地统整起来。
要通过科研指导,特别是学校主课题的开发,把教研组、年级组的工作团结在学校发展的共同目标下,统一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以充分提高两组工作的运行效率。如华东理工大学二附中选择“二期课改实证研究”作为学校的主课题。在这个课题组的引领下,该校相继开发了近四十个子课题,从而构建了子母结构的课题网络,而整个课题网络几乎涵盖了全校所有的年级和学科,参与的教师近九十位。这样的课题便很好地统整了全校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工作,学校两组的核心工作紧紧围绕学校的主课题来组织开展,这就保证了学校教研组和年级组高效、有序地开展工作,保证了教育教学和教研工作的实效。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教研组和年级组作为学校工作的两个重要支柱,学校领导对它们的建设是不可偏废的。为了学校、学生和教师能健康全面、稳定高效地发展,我们必须让这两个轮子同时顺利地转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