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盲人500万 每分钟出现一例
刘锡潼
卫生部最新数据统计:目前中国约有500万盲人,占全世界盲人总数的18%。在我国,年均约有45万人失明,即几乎每分钟便会出现一例新盲人,而低视力总人数约为盲人的3倍。据初步预测,至2020年,全球盲人数量将上升至7500万人。1999年,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发起“视觉2020,享有看见的权利”行动。我国积极加入该行动,并承诺:2020年以前,在我国消除可避免盲。专家预计,该行动若能达到消除可避免盲的总目标,届时全球盲人数量将被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眼病“天敌”:眼睛最怕感染 日常生活中,若不当心经常会发生眼睛感染,一般会表现为发红出血、有异物感、怕光、视力下降等,严重的感染更会导致失明。在贫穷落后地区,感染性角膜炎、沙眼仍然是主要的致盲原因。降低感染几率,注意个人用眼卫生最为关键。
勤洗手,避免手上的细菌传染至眼部;注意公共卫生,不用公用毛巾、脸盆等;正确佩戴隐形眼镜,避免诱发角膜炎;女性朋友谨慎使用眼部化妆品。
致盲杀手: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
眼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我国盲人患病率约达0.5%—0.6%,这一数字高于国际平均水平。迄今为止,我国致盲的三大病因主要为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比例:白内障占一半
要加快我国基本控制白内障致盲的进程,要从小就重视从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中预防白内障,这是延缓老年后发病的重要措施。
采取防护措施 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是引发白内障的主要原因。夏季出门要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同时再戴遮阳帽或打遮阳伞就更好。即使是春秋两季或白雪覆盖大地的冬季,在阳光照射强烈时出门,也应该戴太阳镜。
多喝水少食盐 人体在脱水状态下,体液的正常代谢发生紊乱,会产生异常的化学物质,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调查还发现,盐的摄取量过多也与白内障的发生有关系。
限制热量摄入 过度肥胖者白内障发生率比体重正常者高出30%左右。因为过胖者会产生过量的C反应蛋白,这种心脏危险因子也可使白内障发病率增加。由肥胖引发的Ⅱ型糖尿病也可加快白内障的形成。
补充维生素 人眼里维生素C的含量比血液中约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预防白内障可每天服用100—200毫克的维生素C,也可适当补充谷胱甘肽、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等。
戒烟与服药 人们知道长期吸烟可导致肺癌,却很少有人知道吸烟也会导致白内障。有研究表明长期吸烟者白内障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吸烟斗者更为明显。同样,适当服用阿司匹林有利于软化血管,却很少有人知道适当服用阿司匹林也有减缓白内障病程的作用,但应饭后服用。
基因:青光眼的关键诱因
青光眼的病因在于眼内房水流通或排泄不畅造成,继而伤害视神经。大多数人对青光眼并不陌生,但对青光眼的两种分类并不十分熟悉。急性青光眼,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充血、看不清楚,并偶尔出现虹视现象。尽管发病急,但由于症状十分明显易被人群所重视,因此急性青光眼的危害性不及慢性青光眼重。
“偷偷地来,偷偷地走。”慢性青光眼就像个小偷,不知不觉中将你的视力带走。医学专家常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慢性青光眼的危害程度。该病患者平时仅有轻微的眼睛疼痛,直至突然发展至晚期并最终丧失视力。迄今为止,青光眼如何预防还无定论,但遗传基因确是患病的一大诱因。家中有疾病遗传史的人群,建议常去正规医疗机构对眼部进行检查。
趋势:老年人眼底病发病上升
所有致盲因素中,眼底病因其不可逆转性堪称最险恶的病因。眼底病分为数类,最为普遍的属老年黄斑变性,以及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近年来,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日渐明显,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也呈直线上升。
老年黄斑变性,即发生在眼底视网膜黄斑部的一种病变。在西方国家,该病是所有致盲病因中的“冠军”;在我国它也已成为严重的致盲病因。老年黄斑变性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上升,且常一眼先发病,最终导致双眼受累。直到现在,该病的确切发病机理仍不明晰,因此没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老年人不妨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一旦发现病变,可争取尽早进行治疗。
至于糖尿病引起的眼底出血,惟一且有效的预防措施即控制好血糖,将并发症降至最小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