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万州区中考试卷(重庆市B卷)分析
——万州区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
重庆市2016年中考试题,仍然是用A、B试卷进行监测,是新课程标准修改后的第二次题型、分值调整命题考试的一年.其主要变化是:从2015年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所占百分比由50%、35%、15%,调整为2016年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52%、38%、10%.万州区中考仍用重庆市B组试卷,本试卷仍以学生发展为本,试题严格遵循《数学课程标准(2011)》和2016年《考试说明》的要求,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重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覆盖面广,难度适中,符合学生实际,既全面考查了学生对重点知识、方法、技能的考查,又注重了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梯度明显,学生考后反映良好,绝大部分考生,考后无心理负担,无15年中考那种考前惧怕,考后叹息的情况.但本试题又有难度,得高分实属不易,体现了选拔的功能,是一份较好试卷.现就本试卷的情况作以下几方面的分析:
(一)、试卷的基本结构 :
题型 |
题号 |
总分 |
选择题 |
1—12 |
48分(每小题4分) |
填空题 |
13—18 |
24分(每小题4分) |
解答题一 |
19、20 |
14分(每小题7分) |
解答题二 |
21—24 |
40分(每小题10分) |
解答题三 |
25、26 |
24分(每小题12分) |
(二)、试卷难度分布:
类别 |
题号 |
分数 |
简单题 |
1—8,13—16,19—22,23(1),24(1),25(1),26(1) |
97分 |
中难度题 |
9—12,17,23(2),
24(2),25(2),26(2) |
43分 |
高难度题 |
18,25(3),26(3) |
10分 |
(三)、试卷考法及基本情况分析:
万州区2016年中考基本情况:参考人数17394人,最高分149分,最低分0分;平均分84.75分;客观题1-12题,共计48分,全区平均分38.67分,主观题13-26题,共计102分,全区平均分46.08分;总的难度0.4251,区分度0.6029;总的来说,今年中考数学试卷着重体现新课程理念,注重双基和通过应用考查基本能力,突出考查建模能力与应用意识,在试题设计方面重视利用知识内在联系为主线或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主线设置问题,在问题的搭配上注意由简单到复杂,难度循序渐进,突出多角度、多层面的考查数学的核心知识与思想.
1.注重基础知识,体现新课标的普及性理念
本卷中难度题目较去年有所增加,对高难度题目的要求明显下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运用更加凸显,减少了死记硬背的知识,繁杂的计算,过难的几何论证等方面的考查。试卷中,第1至8题、13至16题、19至21题为无障碍题目,分值占全卷总分的50%左右.第9—12题为中档题,难度成阶段式增加;作为压轴题的18题大幅度降低难度, 25、26题难度较去年也有所降低。试卷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涉及的知识也是基础的、常用的、生活的.
2.注重实际应用,重点考查数学模型建立
本卷注重结合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考查了学生建立方程与函数模型的能力.如第3题,第6题,第17题,第20题,第23题.
3.重视数学思想,考查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素养
试卷考查了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统计与随机等数学思想,以及待定系数法、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等初中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第9题规律猜想.第17题的函数图像的选择.第20题将统计与概率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统计的数据中去进行有关有概率运算,充分考查学生利用统计知识解决综合应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22题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和锐角三角函数有机结合,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表达式,综合了方程与函数思想的考查.
第25题是几何证明题,在考核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渗透了图形位置与线段长度、角度等数量关系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复杂问题向简单问题的转化,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等.
第26题是函数与几何综合,结合函数图像的平移,最值得探究,以函数的视角刻画图形的变化规律,综合考查了点的坐标、图形的性质、函数的综合应用,全面考查了方程与函数、分类讨论思想。通观全卷,数学思想贯穿始终,这些题目的设置,保证了对学生基本数学素养考查的效度,对引导初中数学教学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较好的导向作用.
4.新题型的加入,突出考核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尽管新定义的的题型要求在15年的基础上降低难度,但今年的阅读理解题仍然上很多考生丢了分。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会举一反三,更多的考查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5.注重题目统筹,题目彼此和谐自洽
整卷注重通过设置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几何知识的问题、方程与函数、函数与几何的方式,实现了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相互补充,全面实现对核心知识与核心思想的考查,使得整卷具有良好的自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