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课题管理 >> 研究总结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借东洲之石  攻龙中之玉       
借东洲之石  攻龙中之玉
江苏东洲中学学习之我见
[ 作者:罗族诗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088 | 更新时间:2013-2-21 | 文章录入:蒋毅 ]

 

借东洲之石  攻龙中之玉

——江苏东洲中学学习之我见

重庆市万州区龙驹中学  罗族诗

 

内容摘要:对于教育梦想的追逐以及东洲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管理办法、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无疑是教育开拓者共同涉足的话题。人们常说:办学思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走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而一个学校成功的秘诀,是建立一支与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地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学生学习中的快乐与幸福无疑是教育者最高的精神追求。如果每个人能守住灵魂深处的那份宁静,远离浮华,在教育中享受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撷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幸福,我们的教育事业就会越来越兴盛繁荣。

关键词:教育理念  办学思想  师资  学生幸福与快乐

虽说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的说法,但对于教育梦想的追逐以及东洲中学先进的教育理念、规范的管理办法、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等,无疑是于教育开拓者共同涉足的话题,龙中人也不例外。

如果能借东洲之石,攻龙中之玉,哪怕只能唤醒部分沉睡的璞玉,也是龙中之幸。我深信,会唤醒的!但愿“一石惊醒龙中人”。

不是“强将手下无弱卒”吗?用生命诠释“教育”二字的张炳华——东洲中学的校长,靠着他坚实的脚步,向人们阐释着教育的执着和永恒。是他,用他的激情点燃了东洲教师的教育生命之火,用他的爱心托起了东洲学生的梦想天空,用他的思想铸就了东洲教育的辉煌。“奇迹是人创造的”,张炳华用他聪敏的智慧和科学求实的精神书写着教育的神话,张校长做到了,我想他能做好的事,我们也应该做到吧?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学校。

首先,思想理念引领方向与进程。

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即办学理念,是校长基于“办怎么样的学校”和“怎样办好学校”的深层次思考,是校长对教育目的的理解,也是办学过程的实践。可以说,办学理念是学校生存理由、生存动力、生存期望的有机构成,包括办学目标、工作思路、办学特色。张炳华校长在实践中喊出“教育的根本在于唤醒”的命题,无疑是对“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最好的诠释。东洲中学正是以这种精神为动能,形成以张炳华校长为核心的团队合力,抓住了学校发展的牛鼻子。

办学思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走向,决定着学校的发展和进程。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进一步揭示了办学理念的重要性。基于此,我们借助龙中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蕴,凝炼了“养天地正气,扬龙马精神”的办学理念和“志存高远,荣校报国”的校训,以文化为根,培育着“和谐进取,朝气蓬勃”的校风,践行着“做人为学,身教言传”的教风和“乐学勤学,秉要知变”的学风。

所以我认为,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准确,实现我们“教育的梦想”就不再遥远。正如英国诗人雪莱说的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其次,师资力量决定兴衰与成败。

一个学校成功的秘诀,是建立一支与办学方向、办学规模、办学地位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有强烈的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和品格、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有前瞻性的教育教学理念及发展意识,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专业知识,教学科研能力强,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影响力。教师应该是拥有“课程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人格魅力、思考习惯”为一身的教师。在这一环上,张校长的名副其实的“狠”与实实在在的“新”,给学校的“领头羊”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两年来,我们希望教师做园丁当蜡烛,更希望我们的教师做品质优良的蓄电池,不断地放电与充电。培养教师“有思想、有风格、有特色”是我们的不懈追求。我们力求教师专业培训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一是来自教学实践的问题与疑惑,鼓励教师反映教学问题,反思教学问题;二是学校收集资料,学习教育经典;三是学校购买理论书籍,品读教育思想;四是落实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实施教学六认真捆绑考核;五是开展教育技术及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学操作能力。以期搭建平台,开拓视野,提升理念,解除疑惑。我们通过教育教学“晒”成果,尽管有时让教师很尴尬,我们认为,今天的尴尬是为了明天我们的教师个人、学生和学校不尴尬。我相信:“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也许我们教师的思想还不足以智慧、教学理论还不是很深厚、教育教学的理念还不具备前瞻性、教学科研能力甚或不是很强、管理的能力还需要大大提高,但只要我们勤奋耕耘、坚定相守,亦能开辟出属于龙中人的一片蓝天。

再次,学生幸福成为目标与追求。

教育学生“能歌善舞、能说会道、能写会画。”是我校学生幸福成长的目标与追求。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有话会说。”“为学生创设发展的空间”、“让所有学生成为最快乐的学生”、“校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正确正视学生的错误,以孩子的眼光看待错误,以长者的姿态宽容错误,以朋友的身份呵护错误,用好错误这一教育资源。”“蹲下你的身体,收拢你的双腿,放亮你的双眼,去欣赏孩子鲜为人知的优点。”“提倡‘哪壶开了提哪壶’的扬长教育。”我们希望教师“做妈妈班主任妈妈老师!”还有谁比妈妈更爱自己的孩子?那是一份无私而伟大的感情。因为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没有不幸福的孩子。真希望龙中是每个学生温馨的家,在这里,每个孩子都能寻找到属于他们的真正的幸福。

正如通过课外辅助学习活动,我们学生的优秀习作层出不穷,编入校刊《梧桐雨》的稿件都得“十里挑一”,校园体艺活动个性彰显,表现出良好的自主、合作、竞争意识。他们也因此更关注学校发展,提出在校园内张贴自创的“名言妙语”、“美文美画”。有学生曾说“不做沙滩上的沙石相互碰撞,要做天空中的群星相互照亮”。

最后,经验采撷沉淀智慧与精髓。

每个人都有惰性,常以“忙”为借口,许多老师(也包括素质很高的教师)湮灭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智慧的火花,比如一个自我感觉成功的案例、学生出色表现带来的思考等,以至于失去一些让自己成其为智慧型老师的良机。或许有时根本没在意,这些就是教育的精髓。看过许多成功教师和班主任的一些事迹或者作品,大家会有同感,这些不就是我们经常所做甚至有些地方处理得更恰当的吗?只是,名家不仅做了,还记录下来,通过思考升华了,而我们没有。更多时候我们把教育当作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为此,我们重视教师研读课程标准,落实教育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思考教学问题,深入课题研究,记录教育故事,关注智慧与精髓的沉淀。正如书中所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如果每个人能守住灵魂深处的那份宁静,远离浮华,在教育中享受生命,和学生一起成长,采撷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幸福,就不会觉得从事教育工作是一场苦役。“甘于寂寞才不寂寞,不甘于寂寞方寂寞。”调整自己的心态,我衷心的祝愿龙中的老师们都能获得教育过程中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因为只有我们快乐,我们的学生才会快乐。不幸的人往往给别人带去的是困扰。

短暂的学习交流,我们不仅欣赏的是一个个神话般的教育角色,倾听的是一句句喃喃如私语的教育故事,感受的是一汩汩甜美芳醇的教育甘泉,而更多的是让我们有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和拨开云雾见日出的明朗。个中的感触非一言半语所能表述,只希望今后的工作因为它的指引而不再混沌与茫然。

或许真的能借东洲之石攻龙中这玉,我相信,明天的龙中会更美好!

 

参考书目:

1.凌利,曾凡奇《浅谈校长的办学理念》载《中国教育学刊》200504期。

2.周德义《关于学校办学理念形成与实践的思考》载《当代教育论坛》200614期。

3.彭刚《名校的存在与超越》载《江苏教育》20106期。

 

上一篇文章:做一个有所为的校长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高2017级“一诊”考…[214]
· 2016年度万州区教育学会论…[234]
· 新教材 新思考 新探索[200]
· 智慧引领 百花齐放[175]
· 教学竞赛显身手   变革课堂…[186]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060]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046]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155]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19]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552]
 
· 借我一个微笑[2004]
· 借我一个微笑[1013]
· 借“送教下乡”之风  扬万…[1729]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