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第七届教师行动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奖作品公示
第8号
案例研究
行为个别化幼儿谢金彤的成长历程
在本次幼儿园发放的行为个别化幼儿的调查中,我班谢金彤小朋友的多项指标均显示为行为个别化的倾向。因此我把谢金彤定为跟踪观察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适当的教育引导,让孩子的行为正常化。
一、教师与妈妈的谈话交流记录
教师:彤彤小时候是谁带的?
彤彤妈妈:彤彤小时候游婆婆带会巫溪带,1岁半才接回万州,所以带有较重的巫溪口音,h、f分不清,有些字发音也不准,希望老师平时多帮助纠正!彤彤1岁半就进了私人幼儿园。我们家里没有人带她呀,她和班上的陈姝羽从小就是好朋友,什么东西都愿意和他玩。
教师:是的!我们曾交流过这个问题,记得你也曾说过小时候只有和陈姝羽玩很和谐,和其他孩子玩多半不和谐,以发生纠纷收场。现在彤彤的朋友不再只是陈姝羽了!
教师:你是什么时候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差距的?
彤彤妈妈:小班彤彤特别好动,跟陈姝羽比起来就像一个男孩子,注意力也不集中,很调皮。
教师:你觉得“不听话”指什么?
彤彤妈妈:调皮、爱哭!但是很听老师的话,把你们的话当圣旨!上幼儿园了,我觉得中班下期时转变很大!总的来说,一天比一天棒!
教师:你觉得现在彤彤急躁的性格有所改变吗?
彤彤妈妈:有的,彤彤上幼儿园了,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和她爸爸也查找了一些资料,坚持每天给她讲些故事,当她不依不饶的时候,我们也运用了“转移注意”的方法,效果还真不错呢!
教师:从你对孩子各方面的付出,我们都觉得你是位很负责任的妈妈,我知道你的工作挺忙,但是孩子一有问题就及时的与我们老师交流,做得挺好!这次的调查表,彤彤的行为指标有个别行为化的倾向,希望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健康成长。
二、谢金彤个别化行为的表现及成因简析
1、行为表现:
谢金彤很像个男孩子,调皮,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同时也很爱哭,自己的东西只愿与陈姝羽一人分享,与其他孩子玩耍一般都是以发生纠纷收场,但是据母亲说彤彤很听老师的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
2、成因简析:
谢金彤从小不在父母身边,一岁半以前都是远离父母由婆婆在巫溪带,孩子有浓浓的巫溪口音,回到父母身边后,由于年青的父母忙于工作(妈妈是一宾馆的大堂经理,爸爸是宾馆的大厨),身边又无可靠的老人,又将一岁半的孩子送到了私人幼儿园,这样父母和孩子聚在一起的时间是屈指可数的,孩子都是渴望爱的,当彤彤想依赖父母被长期拒绝和得不到满足时,彤彤的心理委屈,因而形成了爱哭的毛病。除此之外,父母一有空就带彤彤和单位里玩得很近的同事一家的女儿(陈姝羽)玩,彤彤心里慢慢的也只接受这一个伙伴,自己的东西只愿与陈姝羽一人分享。那是彤彤在心理上拒绝其他的玩伴。在小中班的时候,彤彤曾一度的认为,陈姝羽是她一个人的好朋友,不能和班里其他孩子玩,谁接近姝羽,她就打谁,长期有因和姝羽玩而被彤彤打哭的孩子到我们老师这里来告状的。就陈姝羽本身来讲,各方面发展是个不错的孩子,温柔、懂事、又善解人意,在班里经常做我们老师的小助手!彤彤或许觉得有这样一个朋友也是很自豪的,姝羽是她心目中的那个自我,心中不免有几分的占有欲。
三 、方法与策略
1、父母的认识与努力:
彤彤的妈妈很早就认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足,孩子出现的行为总会与老师讨论,主动与老师沟通 ,出现这样的行为是为什么?从探讨中知晓原因后,很配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彤彤妈妈还会隔段时间针对孩子的教育进展与老师做及时的交流,以便进一步的指导。彤彤妈妈同时也认识到,积极地参加幼儿园的各种讲座对教育孩子也是颇受益的:在前不久幼儿园举办“幼小衔接讲座”后,她笑着说,孩子上小班时就该来听了,园长的那些经验,方法要是早一点知晓的话就更好了。
2、老师的引导帮助
A、时时关注彤彤的行为,善于发现她的闪光点。
彤彤在舞蹈方面很有特长,我经常让其在小伙伴面前展示;彤彤说话发音很不准,我从不让她在集体面前单独的说,而是发现她讲的好的时候,在小朋友面前表扬她的进步。慢慢的彤彤产生了被信任感,自信心增强了,行为也得到了内心驱动力的良好支持。
B、疏导彤彤的多余精力,发挥其管理方面的优点
彤彤上课坐不住,时常和邻近的小朋友说话,游戏活动的时候,谁不听她的安排,就会强制的禁止其游戏,经常惹得小朋友敢怒而不敢言,因为彤彤的主义很多,小朋友下课了总喜欢和她玩,被禁止游戏的事儿,我们也经常是听其他孩子的父母说起。看到彤彤有管理方面的才能,我就让她当当小组长、小班长,做做我的小帮手。慢慢的在当小组长、小班长的过程中,彤彤经历了小朋友不听自己招呼的尴尬,当她焦急的跑来寻求我支援时,我一边批评不听招呼的幼儿,一边抓住时机对其进行移情教育。这样,彤彤一方面多余的精力得以释放,一方面在做老师小帮手的荣誉的光环下,个别行为得以纠正。
C、用榜样激励彤彤
彤彤很喜欢和陈姝羽一起玩,两个小朋友是大家都默认的一对好朋友。因此,我鼓励彤彤像姝羽学习,学习姝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和小朋友之间和睦相处,同时让彤彤知道姝羽也有不如自己的地方——舞跳不如自己,跑得不如自己快……这样,我对彤彤报以信任的眼光,一有进步及时表扬,树立彤彤“我也可以的”观点,增强彤彤成长和前进的自信!
四、彤彤如今的表现
(一)妈妈的日记七则:
2010年5月1日 星期六 晴
阳光明媚,心情愉快。想着能够在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种出的草莓田里摘草莓,小朋友的脸上露出高兴的微笑。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约好几家人带着大小不一的孩子一起去九池山庄。来到种植区,我们就叫孩子们观察发现什么没有。彤彤问妈妈:这些草莓为什么在白色的纸上?我告知是一层薄薄的塑料不是纸,是防止泥土和其他脏东西污染草莓。彤彤一手拿着竹篮,一边摘草莓,在青青的草莓叶下发现大大的,红红的草莓,高兴极了。
摘了草莓,在农民奶奶那儿称重付费后,彤彤主动说:“妈妈,我来提。回家给爸爸、干妈妈、干爹他们吃,因为他们没有来摘,上班辛苦了。”我很欣慰,孩子真的长大了。
2010年5月2日 星期日 晴
我们起了一个大早,约好熊锐哥哥去白羊看他的婆婆。想起1小时后就可以看到婆婆了,心里真高兴 。一路上,车到了一个岔路口时就会停车,彤彤问妈妈:师傅怎么不开车呢?停在路上干什么?我耐心的告诉孩子,这是一个三岔路口,人、车和红绿灯都是按照交通规则行驶或走动的,否则就会发生很多不安全的事故,比如撞车、撞人、阻塞交通。有了红绿灯就安全了。车过长江大桥,突然又问:妈妈,那江面上是什么?为什么没有车呢?一路上孩子通过观察,问了很多她认为很奇怪的事情。感觉孩子在成长,在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阴
今天,因爸爸妈妈要上班,安排彤彤和12岁的哥哥在家里 ,上午做作业,做完了看一会儿电视。中午回家,看见两个小孩一边在看电视,一边在玩玩具,经询问,在家里表现很好,做完作业后看电视,后练习舞蹈动作。对彤彤的作业进行了检查,发现字迹有些不规范,对拼音的认识,读音还有待练习。在家里能独立完成。妈妈爸爸给予肯定和鼓励,希望继续努力。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雨
今天天气不够好,出门告知彤彤,天雨路滑,要注意路面,以防滑倒。彤彤回答说:好的,妈妈我知道了。上次您告诉我小心我没有听就摔倒了一次,我一定小心。我心里很高兴,彤彤现在慢慢的学会了用心去理解和了解原因。
晚上放学回家,彤彤说:妈妈,今天我去问*老师,*老师说我的拼音是认和读少了,多读多认就能区分开了,也就会读正确的读音了。“好,那咱们一起加油”我鼓励她说。
看着孩子有些不明白的地方,我很着急,感觉是你越着急,她越糊涂。在老师的帮助下,她好像一下就会了。看来我们家长的教育和方法真的差远了。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晴
今天放学回家,彤彤高兴的告诉妈妈:妈妈,学校要求我们收集世博会的资料,还要带到学校。因家里没有打印机,我告知彤彤,看能否叫陈姝羽的爸爸帮忙打印一份?我们回家在电脑里查看并了解。彤彤同意了并打了电话,但晚些时候,却来电话告诉我们图片打印不出来,没有墨粉了。这下不好了,彤彤说不带图片到学校就是没有完成作业。我给他讲了很多道理并说改天再带到学校去,但她始终吵闹着说不好。后来,我们转换了话题,和她聊“六一”的表演情况,彤彤挺自豪的,因她的虎跳打得好,得到了老师很好的评价和鼓励。看到她心情很好后,我再给她讲改天带图片的道理,彤彤后来也同意了。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雨
今天,去接彤彤放学,看着孩子提着跳舞的包在教室门口观望妈妈去接。我撑着伞一上操场,彤彤就舞着手叫道:“*老师,我妈妈来了,再见!”因每周星期四是孩子练习基本功的日子,也是孩子最辛苦的时候。孩子也在担心,会不会做老师教的动作,否则又会挨骂。看着孩子胆怯的样子,有时真不忍心让孩子去,但她喜欢舞蹈,就必须练基本功,就必须给予鼓励,朝好的方向发展。放学后孩子不怎么高兴,我试着问怎么了?“妈妈,今天我做站弯腰没有用心,&老师批评了我。”我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说彤彤知错就必须要改,能改掉坏习惯的就是好孩子,老师能看出你在认真的学习,加油!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阴
今天 是家长开放日,我特意请了半天假,去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是孩子要求妈妈必须参加的,并做好记录,回家讲给她听。说实话,因水平有限,每次家长会后,我必须总结,然后做上记录,回家念给孩子听,好的方面给予鼓励,差的方面给予批评。这次家长开放日的上课,我看到了彤彤天真活泼、开朗大方的一面,上课发言比较积极,这是我前几次家长会没有见到过的,但准确率不太高;上课有点坐不稳。这些都是孩子的特点。
听了*园长的讲座,我作为家长真是受益匪浅,确实应该好好总结一下。说实在的,家里没有老人,孩子她爸也是早出晚归,孩子的生活学习我一个人承包,在和学校的交流及家里定时培养孩子的习惯上都没有养成,感觉是我们一贯要求孩子怎样怎样,而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培养孩子。孩子缺乏自信心,怕上小学很困难。另外,孩子一说起单独分床睡就害怕了。举双手说:“爸爸妈妈,我什么都听你们的,只要你们不让我一个人睡。”看着孩子的眼神,我们不忍心,又只有算了。这次听到*园长讲她孩子的事情后,我回家把勇敢姐姐从3岁开始单独睡觉和晚上自己上厕所的事情讲给她听,并鼓励慢慢学会分开。她表示可以试一试。
在怎样教育孩子方面,我们自身没有很好的方法,还需要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感谢学校领导和辛勤工作、一直在培养她的三位老师,你们的付出让孩子一天天的长大、懂事,变得有知识,有礼貌。我们全家谢谢你们。
祝全体老师工作顺利,天天开心。
家长: 张宪琼
(二)教师的观察记录五则
5月10日 星期一 上午
因为要排练六一节目,上午九点多我就来到幼儿园,孩子们的第一节集中教育活动还没有结束。我一眼望到彤彤妈妈交来的一周日记,索性看起来。感觉妈妈真是位很负责人的妈妈,我不时地与旁边的老师交流着、称赞着……“*老师,我妈妈的日记写得很不好,字也写得不好!”彤彤谦虚的,不好意思的扭扭身子笑着对我说。“哪里哟,你妈妈是很棒很棒的妈妈!”我说着并竖起大拇指。“记得回家一定告诉妈妈哟!就说*老师是这样说的”,彤彤跑跳着离开了,很开心自豪的样子!
分析:以上彤彤的行为让我们看到彤彤是一个很大胆的孩子,她与老师的搭讪是想让自己表现一下,妈妈的日记真的写得不好吗?不是的!彤彤很善于观察,她只是确认一下妈妈的日记到底怎样!
5月11日 星期二 上午
舞蹈排练中场休息。孩子们终于有机会去接触音乐厅里新配置的体育活动器材——他们一窝蜂似的拥向拱形门、跨跳栏,以他们的方式摆弄着、愉悦着……彤彤坐在地上,两只手把持着两个跨跳栏,身体一会儿前倾一会儿后仰:“划船啰!”有几个小朋友过来想坐上彤彤的“小船”,都被彤彤拒绝了。“陈姝羽,来!陈姝羽,快来!我快划不动了!”等陈姝羽过来,彤彤马上邀请她坐上船:“我们要动作一样,船才划得快哟”,说着,两个好朋友高兴的、和谐地划起来!
分析:彤彤和陈姝羽从小就是好伙伴,在中小班的时候发生过多次彤彤不让别人与陈姝羽玩而产生的纠纷。经过家园合作,彤彤的那种“占有式”的同伴关系也在一步步淡化。由于彤彤的爸爸妈妈一直很忙,平时与陈姝羽家关系极好,两孩子玩得亲玩得近是彤彤这种行为的根由,以前建议彤彤妈妈带彤彤多接触其他孩子还是蛮好的!
5月12日,星期三 下午
下午,孩子们写拼音,陆陆续续地大多数小朋友都完成了作业,教室里只剩下几个动作较慢的小朋友。我提醒着他们,同时告知我们接下来的活动——为龙恩小朋友过生日。在剩下来的几个孩子中,勃涵一向动作都很慢。彤彤进教室换书,看见勃涵还在东张西望、无心动笔的样子,又看到我无奈地催促着,便放下手中的书本,跑到他面前:“快点赛!你耽误我们大家的时间!“ie”很简单,先写一个i,再写一个e,两个好朋友肩并肩!”说着拖过勃涵手中的笔和本子示范起来。这一示范,刷刷的几笔勃涵的三排作业就很快完成了。当我检查作业时,笔迹有两排都是彤彤留下的。
分析:彤彤的性格比较急,做事也干净利落,她很乐意帮助同学,虽然这次是帮了倒忙,使勃涵没有得到锻炼,但可见彤彤很自信,完全一副“小老师”的样子:套用老师的语言、示范书写等。
5月13日,星期四 上午
第一节集中教育活动结束了,当老师下令请小朋友将小椅子搬出教室,彤彤迅速反应:“哦!跳舞了,排节目了!”三步并两步举起小凳子跑出去,没等多数小朋友出门,彤彤又回到了教室:“喂,快来帮忙搬桌子。”在彤彤的号召下,她身边的两名小朋友凑过来,三个人每人一方,桌子搬得歪歪斜斜的。彤彤一看不行,又高声叫唤:“再来一个人”。谭舒月被喊过来没加思考的和另外一名小朋友站在同一方,桌子依旧歪歪倒倒。彤彤指手画脚示意谭舒月到没有人的一方:“你看这边还差一个人嘛!”在彤彤的协调下,桌子四平八稳的抬了出去。
分析:以上不难发现,彤彤是一个很有组织能力的小朋友。彤彤喜欢跳舞,对于即将进行的舞蹈排练很期待、很向往,因此非常的配合。看见桌子不能顺畅的搬出来,第一次喊人帮忙,第二次指挥同学,性格直率中也表现出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5月14日,星期五 上午
上午我正在上课,当我让孩子们看“各种用途的房子”的时候,坐在教室中间的付恩佳却没有书,我以为这个单元的幼儿用书又差了一本,就让付恩佳与邻坐的小朋友一起看。一会儿,坐在教室后面的彤彤拿着书跑到付恩佳的面前:“给你,我们组多了一本!”接着,望了望我。我看出那是期待老师赞许的眼神,“谢金彤,不错!我们小朋友都要向她学习——乐于帮助别人!”
分析:彤彤是个热心的小女孩,因为该组其他小朋友都没有向我报告多了一本书的事情。同时她也是比较大胆的,或许其他小朋友拘泥于“上课不能随便离开座位”的规矩。可是彤彤却用她的“违规”帮助了同学。
谢金彤小朋友如今毕业了,综上观察日记的表现,她在父母教育思想的积极指导下,在我们精心的引导下,在自身的努力下,现在已发展成一名不错的孩子,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乐于帮助他人,和小朋友也能和睦相处,遇事也能坦然处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