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英语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清泉中学 陈 方
《新目标英语》(人教版七年级)教材的编排,看起来十分容易,但真正落实《英语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教育教学目标则不那么简单。现在我校积极倡导强力推行“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堂堂过关,教为不教”的生态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们感到肩上的担子不轻。我们七年级的教师都还在探索中,没有什么经验可谈。经过年级组集体备课,我们的教学设定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把一节课按生态课堂“四动”(即预习热身,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测反馈)的模式把架子搭建起来,然后贯彻“三三制”原则(即一节课教师授课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学生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展示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学生在课堂上的练习作业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第二步强调课堂教学的质量。
首先,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课后作业变为课前预习作业,这是变革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每个学生先自主预习,把第二天要学的知识列出来,特别要将自己不理解或者读不来的单词、短语写出来或划出来,如果是阅读短文还要求学生根据内容自己编5道以上的练习题(可以是单项选择题,可以是判断题,可以是完形填空题,甚至可以是问答题),然后都写在预习本上,老师检查。这个预习作业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个课题,使学生的自学变成了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是一个学生初步实践的过程。
第一步:课前热身,检查预习。
现以七年级(下册)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的第一课时为例:头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要求学生找出并熟悉第二天课堂上的生词,学会拼读,并画出一些具有职业特征的人物像(这些图片在这个单元的每一节课都可以利用),激发学生了解这些人物职业的兴趣,为完成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打下基础。要求学生遇名词写出复数形式,遇动词写出一般现在时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谓语动词的变化形式,以及利用工具书(字典或教辅资料)去理解教材中的图片,读懂图片,并说出目标句型的汉语意思,同时找出可以替换的句型等等。第二天上课,老师让小组长检查每个同学是不是做了预习作业,然后把自己读不来的单词,不理解的句型在小组进行讨论,利用自己所画的人物互教单词,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在此期间,教师在各小组间巡视,也可参加小组讨论或引导较弱的小组学习或随机点拨指导,尤其要关注“学困生”的参与。这个阶段大约需要10分钟时间。
第二步:自学文本,整体感知。
各小组将本组学习讨论后出现的问题和对目标句型的理解写出来,并出示小白板给与讲解,其他组同学也帮助解决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补充讲解。然后教师点评(有问题就点评,没问题就不点评)。一句话,老师少讲,甚至不讲,不要让学生有依赖思想,尽可能让学生说出来。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再补充点评。这个过程大约15分钟。
第三步:拓展延伸,展示成果。
学生小组内根据教材图片操练句型,然后全班交流。这时安排一个“小记者采访”的游戏,学生拿书本当话筒,用What do you do? What do you want to be?下位去自由采访三位同学,然后叫几名同学根据采访结果进行汇报。约10分钟。
第四步:当堂过关,反馈矫正。
学生完成同步训练(或学案上的练习),师生共评,反馈矫正,约8分钟。最后布置第二天的预习作业(包括生词、听力内容以及语法聚焦的归纳总结等),约2分钟。
我们在操作这种模式时引进了奖励机制,每个小组长手里都有一本记事本,每天本组哪些同学举手几次,发言几次都要做好记录,每周总结一次,表扬那些积极发言的学生。我们考虑给那些发言多或发言有进步的学生在月考的成绩上加3、5分,甚至在期末考试学生的通知书上也另加个3、5分(其班级的及格率、优生率还按实际分数算),并告诉学生是由于他们平时学习表现好加了分,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任何新事物的诞生都伴随正负两个方面。一方面,这种教学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特别是过去从不关心学习的学生,看见其他同学在课堂上搞得热火朝天,他也加入进来,哪怕是同学教会他读一个单词,他也想举手表现一下,至少课堂上再也找不到睡觉的学生了。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习小组课桌的矩形摆法,或多或少削弱了过去那种课堂纪律的约束,又让少数学生有说小话的机会,当其他小组同学讲解发言时,他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情或者说话。加上学生的讲解本来声音就不大,这时候他就更无心听同学的讲解了。有时候课堂学习活动结束后不能立即安静下了,这对老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
虽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困惑不少,但是必须把变革课堂教学进行下去。我们认为,既然能够发现问题,就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
总之,变革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教室变为学室,把过去几十个人看一个人的表演变为看几十个人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个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实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在每节课的成果展示中,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最终使学生乐于学习、享受学习,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