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专题]教研月活动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聚焦课堂—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聚焦课堂—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 作者:余明华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450 | 更新时间:2009-10-24 | 文章录入:高建中 ]

 

万州区2009年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万州区教委  余明华

 

一、理解课程改革目标

目标之一: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目标之四:

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来说,与老教材的最大差别是“变讲课为教学”,其本质是教师的角色转变。

角色       教书者          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任务       讲课            设计并引领学生学习

形式       教教材            用教材教

目标       双基              三位一体

内容       书本知识          与学生经验相关

方法       传授式            做中学

评价       测验考试          多元评价

二、树立现代教学观

确立改革理念的意义

“人本主义”价值观

“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确立

尊重差异,尊重人格,尊重选择权利,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的基本内涵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每个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3)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可持续的终身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观念

1、现代课堂教学的学生观:建构“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的师生关系

现代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扩展

课堂教学“资源”的新内涵,教师资源意识

学生主体:“解放兴趣”,主体标志,核心是对主体进行“权利赋予”

“解放”是一种自主状态,而不是放任,它整合了自主和责任

2、教师的知识观—播种与生成知识

教材的知识    教师的知识    学生的知识

3、教师的教学质量观

学会学习,养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

面向全体学生的意识    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

促进学生发展的意识    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

发挥学生个性特长的意识  保护、激励学生一切创造的欲望与尝试

三、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教师是课改的主体,是课改成败的关键

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首先要实现自我的发展

培训必不可少,但实践最重要

名师、名校长不是培训出来的,而是在工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

教师的专业发展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初级规范化    中级个性化    高级核心化

新教师

合格教师(胜任教学)(一级)

骨干教师(创造教学)(高级)

学科带头人(发展教学)(特级)

学会操作、学会创作、学会研究

一个优秀教师必定是受学生喜欢的

让学生喜欢你的课

学生喜欢这个学科

学生喜欢你

     “上对”:

是指教师能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和过程性错误。

这一点对新教师来说非常关键。要“上对”课不仅需要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

 “上好”:

是指教师在把握教材与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或活动作修改,便之更加符合实际需要。

这里的“好”足一个相对概念,指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改一点,加一点,使之更加好一点。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能发现教材与教参中的不足。

 “上全”:

是指教师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前在实施二期课改新教材中这是一个令教师把握不住的问题。一节课能否照顾到方方面面,评价标准是否必须是全面的。

 “上活”:

是指教师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

教师的教    贴近   学生的学

    因学定教——创作教案

    因学施教——创作教学

1、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

2、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上实”:

是指课必须上出实际效果。

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改革不是简单的形式改革,而是要关注实际效果:

         1、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程度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了解——备课备学生

         训练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会提问、会讨论)

         2、提高学生有效学习的程度

         增强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实施开放性教学

提倡探究式教学

新知识

三个例子

五道习题

(接受式教学、被动学习)

五个例子

三点感受

建构知识

(探究式教学、主动学习)

接受式学习的认知方式是刺激、反应、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被动的。

探究式学习的认知方式是建构,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体验到知识的创建过程,还可学会学习和探究的方法,表现出较大的主动性。

除了课的水干,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也是当前的突出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上课与作业、作业与辅导、评价与教学之间的脱节。

对一课一练的依赖已经使许多教师放弃了从学生作业有效反馈教学的通道,有些教师甚至完全不顾学生反映,自说自话地教。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放矢,异化了补课的价值。

补课一定是有针对性的教学。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救教学当作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

所以,关注学校教学质量还要关注广大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

因为,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次、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其结果往往事倍功半。

要在学校的骨干以上教师中提倡少补课,上好第一次教学的风气,狠抓第一次教学质量,争取一次就让学生学会。要做到这一点,精心备课,关注学生学的过程很重要。

同时要改变教学结果的监测办法,变分数管理为达标度管理。分数管理只能告之进步与否,对鼓干劲有督促作用。达标度管理可以告之问题所在,为教师补救教学提供信息,让教师知道应该补什么,怎样补。

假如我们都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

树立一个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

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谢谢!                    

2009.7     

上一篇文章:万州区中学化学教学规范
下一篇文章:减负与增效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4]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0]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79]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0]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7]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7]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6]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3]
 
· 我区教师蒲承文获重庆市中…[36]
· 践行智慧教研 打造优质课堂…[21]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4]
· 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研讨暨…[320]
· 让学生“活”起来[1252]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