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简讯新闻 >> 《万州教研信息》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反思性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反思性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 作者:鸡公岭幼儿园熊炳燕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909 | 更新时间:2009-2-9 | 文章录入:刘萍 ]

 

反思性园本教研的实践与探索

 

一、背景分析

提高园本教研的质量是每一个业务管理者努力追求的方向.回顾过去的教研工作,总是希望专家来引领,借用他人的经验来提高教研质量.总是希望有所创新,取得研究的成果,走在他人前面。参与项目研究后,作为业务管理人员,应该对以前和正在做的教研工作停下来分析和思考.如何才能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创新教研方式,改变鸡幼人的思维,在借用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自己有什么发展,怎样的改变才能提升园本教研的质量. 经过两年的尝试, 我园在区教科所的直接引领下初步探索了一条适宜鸡幼目前发展的园本教研之路.

二、实践与探索

反思行动一:理念反思

1、学前教研人员团队对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反思:

园长的反思:作为园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不仅仅是保障,而是要深入园本教研第一线给以更高的引领。

业务园长的反思:既然是园本教研的直接责任人,更应转变观念、改变行为、提升质量。

教科研主任的反思:作为实践层面的第一责任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核心连接点,既服务于教师,又为行政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研组长的反思:不只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而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和引领者。

2、学前教研人员团队对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反思:

基于幼儿园弹丸之地的实情,我们只能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作为重庆示范园,教师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较好的专业素质,当务之急是突破这一瓶颈,去实现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一个有效的平台。而教研组正是教师参加园本教研的有效平台,在经过反复的聚焦与碰撞后,我们清楚的意识到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养成主动反思的习惯,提高反思的能力,促进教师自我发展是当务之急。

经过两年多来的不断探索,我们改变了自上而下的教研活动,从注重教师保教活动中某一具体问题的研究,转变为对教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式教研活动。

反思行动二:主题式园本教研的323反思模式

我们认为主题式园本教研是从幼儿园实际出发,依据本园教师在保教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或困惑,确定研修主题,以一个核心问题为目标形成问题链的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内开展若干次跟进性的教研活动。在实践中以自我反思为基础,在研究群体中共同合作探讨。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园主题式园本教研呈现出以反思为基础的323模式。323模式是指在活动前的三思,活动中的两思,活动后的三思。活动前的三思指教师反思提出问题,教研组长察访聚焦问题,区教研员、行政教研团队与组长共同论证形成活动主题。活动中的两思指区教研人员定期到园引导反思 ,行政人员参与每次活动帮助反思。活动后的三思指每次教研活动后形成反思后记,每个主题研究结束后形成教研叙事报告,阶段研究结束后形成有效制度。

(一)、园本教研活动前的三思

反思提出问题 

教研组在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前,通过召开教研组会议,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教师从活动定位问题,动态生成问题、活动设计问题,活动效果问题,活动资源问题五个方面反思自己的保教观念与行为,相互交流启发,提出问题或困惑。

察访聚焦问题。

教师提出的往往是一些教学中的困惑,或者是一些教育现象,宽泛零散,还不能作为研究的问题,需要教研组长深入分析,将问题聚焦。组长的有效做法是:

1、查阅教师的教学计划,从预设的活动中查找问题。

2、邀请行政或骨干教师一道深入班级观察教师的实践活动,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比较,分析,与教师对话交流,了解教师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

3、发放调查表,要求本组教师相互观看活动,查找问题。

4、整理以上资料,综合分析,透过常态保教活动中存在的某些共同现象,发现问题,将问题聚焦到一个或几个问题上。

论证形成主题

教研组长聚焦的问题是不是能作为教研活动的研究问题,教研组长由于自身能力的原因不能完全准确判断。如果是伪问题,或不是关键问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这时教研组长就要将前期反思中形成的资料呈现出来,与行政人员共同讨论。行政人员要依据《纲要》的精神,结合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教师的实际情况,组长提供的统计分析资料判定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哪些问题与教师已有经验、教师的需求联系紧密,并且是本组通过努力能达到研究目标的,从而确定出研究主题和核心问题。

(二)、园本教研活动中的两思

引导反思

项目初期,区教研员在多次推门教研中发现各园教研活动普遍存在研讨缺乏思维碰撞,有相当部分的教师不能在一个研究主题引领下对教育进行思考,也不能针对同伴的观点进行思辨,研讨无法达到一定深度。聚焦话题,研究问题,提升园本教研质量,成为我区幼教人关注的焦点。应运而生的主题式园本教研,逐渐成为我区园本研修项目研究工作的关键词之一。我园作为其中的一个研究点,教研员定期来园参加活动,引导反思。

教研员引导反思点主要有:

1园本教研现场教师之间互动的水平:对新课程的理解水平,还有就是教师之间相互碰撞的水平。

2组长、园长的支撑:归纳、提升、引领的水平。

教研员介入的方式:

1、提问式介入

2、质疑式介入

3、对话式介入

帮助反思

在现场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既要按照计划组织活动,又要关注教师的参研状态,对自己组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往往不能及时察觉,对现场遇到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做调整,就需要行政人员在一旁协助她反思调整。行政及时的反思和有效的介入能使问题在过程中解决,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现场,教研组长是显性的主持人,行政就是她的助手,是隐性的主持人。

行政的现场反思点主要有:

1、研究问题是否偏离了教研目标,研究过程中是否跑题。

2、教研活动进程是否适宜,某些问题是否讨论过快,没有深入。某些问题是否反复纠缠,影响了研究进程。

3、教研组长对教师描述的现象是不是能归纳、提升,是否需要帮助。

4、对某些问题组长是下权威性的结论还是提出更多的思路开阔教师的思维。

5、组长是否关注到不同层面教师的需求,为他们创设了发言的机会没有。

6、现场的研究氛围是否民主、平等,是否有交流,有质疑。

行政人员介入的方式主要有:

1、插话介入。

2、便条提示。

3、从教师的角度提问介入。

 

举例:一次活动行政人员现场观察反思记录

环节

教师状态

教研组长状态

介入方式

活动区现场观察

教师观察目的性增强,能快速进入状态

观察教师是否需要帮助

不介入

现场记录

能在五分钟内较完整记录事件关键要素

指导个别教师记录

同时指导个别教师记录

单独陈述

每个教师2分钟讲述自己的故事,个别超时。

表扬教师记录的事件整体水平高于第一次

便条提醒一定要表扬某老师参研态度从不主动转变为主动。

小组讨论

每一个小组能快速选定一个教育事件集中讨论挖掘事件的价值。能力弱的教师由于先说,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其他人的观察思考方法对弱的教师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参与到小组讨论中,提示教师从不同将角度去思考。

观察。梳理组长的提示语,活动结束后交流。

分享交流

能力弱的老师作为中心发言人讲述本组讨论结果,表达不是很清晰,然后能力强的老师做了补充。教师只能进行经验分享,不能主动对其他小组的发言补充和质疑。

能对教师的发言进行归纳提升。

但不能抛出有效的问题引发教师相互质疑。

插话抛出有效问题,将研究引向深入。

 

(三)园本教研活动后的三思

每研必思,形成反思后记

每一次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就要及时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组长要反思自己的组织能力是否提升,教师参加本次活动是否有收获,本次教研活动目标是否达到,如果存在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对教师已有经验分析不透,教研活动的设计有问题还是组织过程中的调控不好等等。行政人员主要作用是检查组长的反思后记,给予补充,批注,为下一次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打下基础。

整体反思,形成叙事报告

每个主题研究完成后,组长将每次的研究后记整理链接,形成叙事性研究报告。完成报告的过程就是沉下心来梳理的历程。对整个过程的再次反思有利于发现平常忽略的一些细节,提升和整理一些零散的经验,一些新的思考和做法就在此时产生。

有效反思,形成制度保障

初期,教研员经常到幼儿园全程参与,但全区那么多幼儿园,教研员是不可能每次参加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如何才能保证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提升,各层面人员的有效反思,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让每一个人在团队中反思中成长呢?教研员在与幼儿园行政、骨干教师的反复研讨中,形成了《行政、教师反思制度》,《园本教研质量过程监控制度》,《园本教研质量激励评价制度》,这些制度的形成有力保障了反思的持续与发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促进了园本教研的发展。

三、成效与收获

反思性教研活动给园本教研带来了明显的变化,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提升了参研人员的专业能力。

 

 

反思性教研活动的成效

 

主题来源

现场研究水平

研究结果

过去园本教研质 量

学前教研人员自上而下确定

依靠组长和能力强的教师,多数教师未深度参与

研究结果与教师日常工作结合不紧密,运用少。

现在园本教研质 量

来源于教师的实践问题和实际需求,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确定

教师之间互动,有思维的碰撞。组长有梳理、归纳,教研人员有提升。

研究结果与教师的保教活动相结合,教师将理念内化,促保教质量提高。

 

反思性教研活动对参研人员的价值

教师

教研组长

学前教研人员

与原有经验的对话,不断形成新经验。唤醒了教师的主体意识

较快提升关键能力。

正确理解园本教研的核心价值

 

四、感悟与思考

经过两年的反复实践,反思性园本教研如何能持续深入有效开展,还应注意什么,还应改进什么?我们再次进行了反思。

1、深入研究模式,提高反思质量

前一阶段还处在反思模式的摸索阶段,尝试了多种形式和方法,仅仅处于浅表层面。下一步将借区园际互动小组为平台,扩大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利用区园际互动团队的优势,使反思模式得到推广,验证和发展。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引领能力。

学前教研人员引领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园本教研的质量。这支队伍的打造有待于进一步思考,将通过聘请专家定期培训、引领和阶段跟踪指导等方式,让团队成员快速成长,成为园本教研的有力支撑。

 

 

 

 

 

 

 

上一篇文章:搭建成长平台  促进专业发展
下一篇文章:五桥片区语文教研会在五桥初中举行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