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特殊教育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732例聋儿心理浅析与早期干预对策       
732例聋儿心理浅析与早期干预对策
[ 作者:白琳娜 | 转贴自: | 点击数:1187 | 更新时间:2005-11-2 | 文章录入:方绍祥 ]

 

聋儿由于听力障碍,造成语言发育迟缓,他们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有一定的特殊性。聋儿康复就是对聋儿进行早期干预,全面康复,其中对聋儿心理康复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本文统计了1—14岁的聋儿732例,并进行了心理分型,结果表明:以胆汁型为主,481人,占66%;粘液质型121人,占16%;抑郁质型80人,占11%;多血质型50人,占7%。因此要早期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教师和家长应针对聋儿不同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尤其对胆汁型聋儿要注意发扬其积极方面,克服其消极方面,对粘液质型和抑郁质型聋儿要鼓励和表扬,培养他们活泼、大胆、积极向上的性格,使聋儿能听会说,早日回归主流社会。spe-edu4spe-edu4    

 一、资料与方法spe

本文统计了1-14岁的聋哑儿童732例,男性546人,占75%,女性186人,占25%。1-7岁415人,占57%,7-14岁317人,占43%。S

本文心理分型按照古希腊医生希波克特(Hippocrates)根据个人身体内占优势的体液,将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四种类型。spe-ed

u二、结果s

31、心理分型spe-

1)胆汁质型:性情急躁、暴躁,精力旺盛,行为冲动直率,任性、好动,不听指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此型481人,占66%,多为男性。

2)粘液质型:沉静、缓慢、性情冷淡,情绪不易外露。此型121人,占16%,男性多于女性。

3)抑郁质型:性情孤僻、行动迟缓懦怯,怕见生人,此型80人,占11%,女性多于男性。S

4)多血质型:活泼、热情、朝气蓬勃,喜欢和人交往,此型50人,占7%,多为男性。

2、聋儿心理康复效果:(附22例报告)

(1) 未训聋儿22人,男性16人,女性6人。2-3岁1人,4-5岁11人,6岁10人。胆汁质型16人,粘液质型4人,抑郁质型1人,多血质型1人。听力损失:一级重听(56-70dB)4人,二级聋(71-90dB)8人,一级聋( ≥ 90dB)10人。学语模仿与发音能力:20人不会说1个字,2人会说1-2个字。

2)受训聋儿训练前情况:4聋儿22人,男性13人,女性9人,2-3岁4人,4-5岁15人,6岁3人。胆汁质型13人,粘液质型6人,抑郁质型2人,多血质型1人.。听力损失:一级重听(56-70dB)2人,二级聋(71-90dB)16人,一级聋(≥ 90dB)4人。学语模仿与发音能力:20人不会说1个字,2人会说1-2个字。(3)受训聋儿康复后情况:u22名聋儿经早期康复训练后,心理障碍得以不同程度的纠正。检查结果:胆汁质型5人,粘液质型1人,抑郁质型1人,多血质型15人。康复评估;达三级康复以上14人,占64%。spe-edu43康复走向:普幼12人(现均已进入正常小学),普小2人,聋校1人,家训1人,继续在中心训练6人。训练结果表明:未训聋儿与受训聋儿训练前后比较,二组儿童的听力损失无显著性差异(x2=5.905, p>0.05),未训聋儿与受训聋儿训练前比较,心理分型无显著性差异(x2=1.044, p>0.05),但受训聋儿康复后与未受训聋儿相比较,其心理分型有极显著性差异(x2=19.812, p<0.001), 受训聋儿康复前后相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x2=19.710, p<0.001)。

4)典型事例:3聋儿×××,男,6岁,刚进语训班时,暴躁、好动,不听指挥,是个“淘气大王”。老师利用他争强好胜的特点,让其带头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多培养他自我控制能力,在与小朋友交往的活动中,制约他的特殊要求,多表扬,少批评,适当使用惩罚,控制他的霸道行为,使他由“淘气大王”变成“小老师”,现在已进入正常小学读书,学习成绩良好。

聋儿×××,男,3岁,初来中心时,性情孤僻、胆小,不合群。老师便对他体贴关心,并把他和性情活泼、胆大的聋儿分在一个班,在集体训练时,有意识地诱导他开口说话,上课时多给他回答问题的机会,发现学语有进步则及时表扬,例如以奖励小红花等形式,提高他的自信心。通过一年的训练,他就能大胆走上舞台表演节目,达三级康复,现已进入正常小学读书,学习成绩良好。spe-ed

三、讨论 spe-edu4

1、聋儿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sp

3多数聋儿形成性情急躁、暴躁、任性,不听指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方面由于听力残疾,另一方面取决于家长对聋儿的态度。一种是过分溺爱,家长认为聋儿有心理缺陷,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外受人歧视,往往给予特殊的关照,因而对聋儿百依百顺,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另一种是嫌弃的态度,家长认为聋儿一辈子需要父母照顾,对聋儿嫌弃,不关心,渐渐地他们就习惯于无所约束,毫不羁绊。

聋儿性情冷淡、孤僻、行动迟缓懦怯,是由于人际交往障碍,聋儿从小与正常儿童交往时,听不见,听不懂,他们不愿意与其他孩子交朋友,更不愿意到陌生的环境中去,从而产生社会退缩性情绪和行为,久之就形成孤僻、不合群。Sp

2、聋儿心理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干预s

气质虽然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上,高级神经活动具有可塑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也有可变性。聋儿某些早期形成的气质类型的消极特征,由于老师和家长的早期教育逐渐可以得到改正,甚至完全消除。另一方面,聋儿气质类型的各种积极特征,往往由于老师、家长的积极引导和鼓励,而逐渐巩固和发展,消极特征的纠正和积极特征的发展,导致聋儿整个气质类型的改变。S

本文报告22例聋儿心理康复的结果表明:受训聋儿与未受训聋儿相比较,其心理分型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受训聋儿康复前后相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受训聋儿达三级康复以上14人,进入普幼、普小14人,均占64%。早期训练表明:年龄越小,训练效果越好。

3、聋儿心理康复的对策

要使聋儿能听会说,全面康复,教师和家长首先必须了解聋儿的气质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适当措施,区别对待,对性情暴躁、好动、不听指挥的聋儿要教会他们自制,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充分利用胆汁质型聋儿精力充沛的积极方面,培养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诱导他们带动性情孤僻的聋儿。对性情孤僻的聋儿,应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通过游戏教学等方法,注重培养他们活泼、大胆,勤奋努力,积极向上的性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

  实践证明:聋儿心理康复关键在于早期干预,老师和家长必须根据聋儿的心理特点,开发优点,矫正缺点,不断提高他们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使聋儿能听会说,早日回归主流社会。
上一篇文章:重庆市万州区特殊教育中心简介
下一篇文章: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5]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存…[104]
· 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中的主要…[163]
·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学困生…[434]
· 初中物理学困生的心理障碍…[466]
· 初中英语学困生成因分析与…[1130]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