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阅读方法指导 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重庆市万州区教科所 向先文
实践证明,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效果的好坏除了与学习态度有关外,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方法欠妥,事倍功半。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外,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因为良好的态度加上科学的方法等于效率和成功。
阅读地理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任务,因为地理教材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形成地理技能、养成地理学科素养的主要载体。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必须“抓纲务本”,不能舍本求末,教师不能放弃教材教地理,学生更不能丢掉教材学地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好地理教材是学生学好地理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有阅读教材的良好习惯,又要培养、指导学生形成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 按照“套路”阅读教材
地理学习,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学习,一般可以从以下步骤按“套路”进行阅读:1,找准位置——在哪里?即弄清一个区域或一个地点的位置和范围。从位置上看,有其绝对位置(经纬位置)和相对位置(南北、东西半球位置、海陆位置、区域方位与邻国的方位等)。从范围看,一个区域往往由一些大致的地理界线来确定,如山脉、河流、海岸线等。2,把握特征——有什么?把握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地理位置、范围、气候、地质地貌、动物、土壤、水文、自然资源等)和人文地理特征(人口、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工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和生产状况、交通、商业贸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3,弄清原理——为什么?即弄清地理环境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的形成原因,以及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之间有什么联系等。如自然地理特征中地理位置对气候、植被、动物、土壤、地表形态、水文等要素的影响以及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一个地方的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4。提出建议——怎么办?了解一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后,最终目的是研究该区域的开发利用问题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要对某一区域作出整体性的评价,然后对当前和今后的发展重点、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科学合理化的建议。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复习,学生心中就有清晰的方向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学起来既轻松,效率又高。
二.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学贵有疑”,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比盲目地阅读教材,效果肯定要好得多。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养成喜欢问“为什么”和爱“钻牛角尖”的习惯,指导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特别是善于发现问题,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从某种角度讲,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时,做到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例如,在阅读气候的有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有连续追问的习惯:该气候类型的成因是什么?特征有哪些?分布规律是什么?主要分布地区在哪里?还有哪些特例?这些特例又是怎样形成的?这样的气候对人类活动(历史文化,工农业生产等)有什么影响?------让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高效的阅读。
三 。.有选择地阅读教材
地理教材有一般知识、重点内容和难点知识,同时,教学大纲对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的要求也是有层次的。有的只要求知道、了解,有的则要求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不可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一定要分清主次轻重,对一般的问题可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对重点内容则要求反复阅读,深思细究,熟记于心;对难点问题,要求仔细阅读,“慢嚼细咽”,“不达目的不罢休”,直到问题的“水落石出”、“柳暗花明”。一般来讲,地理原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这部分内容就应该反复阅读、仔细思考。例如《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章,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就是本章的重点,特别是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重点,而且是难点,阅读时,一定要下狠功夫去攻克。
四.图文结合阅读教材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科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显著特征。地图是承载地理信息的主要载体,地图上不仅有“地”(地理位置),而且有“理”(形成原理)。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要求学生要以文解图,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直至图文的相互转换。对分布图,指导学生要抓住其分布的位置、范围、规律;对原理图要求弄清成因、主要影响因素;对统计图要求记住主要的地理数据及反映的地理事实;对景观图要求抓住其形态特征或代表性植物及其成因;对地理漫画图要求抓住其地理含义及深刻寓意。同时还要交给学生一些阅读地图的基本方法。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时,要求学生能从图中归纳以下的知识(得出结论):①.气温曲线的弯曲形态→南、北半球;②,气温曲线→各月均温、气温年较差、热量带;③,降水柱→各月降水量、年降水量;④,降水柱→降水类型(年雨型、少雨型、夏雨型、冬雨型等);⑤,气温与降水组合情况→气候类型、特征、成因、分布规律等。
五.遵循记忆规律阅读教材
记忆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方式。科学证明,记忆与遗忘是有规律可循的,要提高记忆的效率,减少遗忘,必须遵循记忆规律。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地理教材时,可介绍一些记忆的基本常识,或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提醒、督促学生运用记忆规律,科学阅读、高效记忆。例如,阅读的步骤可采取先以泛读的方式通读,产生瞬时记忆,形成初步印象,然后通过细读、精读的方式,产生持久记忆,形成牢固印象。对难以记忆的内容则需不间断地多次重复,通过持续记忆,才会形成持久记忆。那种有兴趣才阅读、没兴趣就不阅读的随意性阅读的方法是不科学的,也是低效的。总之,学习是要讲方法的,作为重要的地理学习方式——阅读教材也是如此,科学的阅读,事半功倍。教师若能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一定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习的效果。
2005年10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