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学会一等奖作品
小学语文高段“模块式”课前学习策略探究
万州区罗田中心小学 廖学英
内容摘要:模块式”课前学习,是让学生掌握课前学习的几个步骤,各类文本的学习要点,反复练习,“持之以恒,形成定势,以达成最终学习目标。课前学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还为语文“展练课堂” 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关键词:小学 高段 模块式 课前学习
课前学习,是指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学习的内容,看看自己在没有老师课堂讲解指导的情况下,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一切后教的知识都要根据先教的知识,即理解新知识需要旧知识作基础。”课前学习,既巩固了原有知识,又可以使自己发现旧的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并在上课前迅速补上这部分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课前学习在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自学能力,张扬学生个性,表现自我等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课前学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技能的形成,还为当前我区部分学校进行语文“展练课堂”创造顺利实施的条件。
高段学生,大多10岁左右,这一阶段学生的人格已经形成,但学生通过意识努力学习知识与技能,形成新习惯,则还刚刚开始。所以,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对学生进行课前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掌握课前学习方法,养成好的课前学习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思考来获得知识,那么,学生的学习技能一定能得以提高,我们的“展练课堂”也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本文中,我将自己对我班学生课前学习行为的理解,结合个人教学经历,从“各类文本的学习要点”这一角度谈谈“模块式”课前学习的策略。
一、高段文本分类
小学高段文本,按表达方式来分,主要涉及记叙文、说明文;按文学样式分,主要涉及诗歌、小说、散文、寓言、神话、成语故事、民间故事、童话等。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前学习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学生才能获得正确的语文知识,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同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准确的文体意识,对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无疑会事半功倍,对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巨大的帮助。在本“模块”中,我将上述文体按诗歌(含现代诗和古诗),记叙文(含散文、小说),神话故事(含民间故事、童话),科普类说明文,文言文五类文体分类,对学生作出各类文体课前学习的要求。
二、模块之一:诗歌学习策略
1、现代诗学习策略:高段语文课本涉及的诗歌为现代诗和古诗。对于现代诗,有人说“幼稚的东西就是诗歌”。话语虽通俗却精辟,这种最富想象力的文学体裁最贴近小学生,适合他们的心智水平。诗歌是由一个一个的意象组成的,语句极为精炼,格律十分清晰,适合朗朗上口的诵读,所以课前学习中不必作过多要求,只应该调动多种朗读手段,力争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的意象,在读中感悟诗的感情。这一类文本的课前学习可布置如下任务:1反复诵读,注意读出诗歌声调、节奏,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在学习本上写出你所理解的内容和诗歌的情感。2摘录诗歌中的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3摘抄3—5个好句子,写出你对它们的理解,或提出你的问题。(从好词、诗句韵味、修辞等方面进行,选做)4试着仿写几个句子。
2、古诗学习策略:和现代诗学习方法大同小异,可将上面学法3改为:找出你认为诗中用得好的词(主要找动词、形容词),简单地写出它好在哪里(选做)。4改为:背诵并试着默写诗歌。
三、模块之二:记叙文类学习策略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为了便于学生对文本的认识与把握,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学习,我只将涉及的小说和散文归入记叙文的学习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此要求中“独立”、“体验”、“积累”“语感”,都可以贯穿于课前学习行为中来。对于此类文章,我将学习目标分为如下几个模块: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的归纳梳理;文章中问题的思考与探究;学习后的反思。可为学生布置如下学习要求:1生字新词:注音,把易错字写三遍并组词;选几个重要的词理解它们在文中的意思;选3—5个词写句子。2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本文内容,按先写_____,再写___接着写_____最后写_______的格式梳理出文章情节。3问题探究:回答课后问题;写出主人公或事物给你留下的印象(特点),找出文中表现这个特点的方法;理解3个左右含义深刻的句子;补充你的问题。4读后反思与感悟:在你喜欢的句子(或让你感动的地方)旁边写出你的想法(批注);试着写出你读了全文后的想法。(二选一)
四、模块之三:神话故事类学习策略
本模块所针对重点为神话和童话故事。神话、童话故事文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充满了神奇的想像力,是儿童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通过丰富的想象、离奇的故事情节、夸张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个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故事。新课标指出,阅读应“有所感悟和思考”,所以,引导他们去品读文本,理解文本,体会文本,感悟文本,才能较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故事世界。我想,让学生感受神奇,成为此类文本学习重点之一,二是把握文本的故事性,三是感受人物的形象。学生的课前学习任务可布置以下内容:1生字新词:参照记叙文方法进行。2内容归纳:简要写出故事内容;提纲式写出情节,准备复述;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我最喜欢谁?写出喜欢他的理由(体会人物形象)。3品味语言:勾画出故事中你认为想象最离奇的地方,在旁边写出你的看法(或补充你的想象);摘抄文中漂亮的句子,并在书上写出你喜欢这些句子的原因。4放飞思绪:认真读故事结尾,改编这个结尾(或续写故事)。
五、模块之四:科普类说明文学习策略
以下简称“说明文”。说明文这一块,在“课程标准”中阅读要求中并未明确的列出,但小学教材中,由一组知识性比较强的科普类说明文组成的单元并不少,就内容而言几乎占了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八分之一,这些文章承载着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等功能,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中明文指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由此可见,说明文的学习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解读“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是学习科普说明文的首要任务,同时,作为语文,了解说明方法,学习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语感,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能力也是学习此类文本不可或缺的任务。针对此,可将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布置为:1生字新词:参照记叙文学习方法。2内容:写出本文说明的对象,它的特点有:;文中依次介绍了:;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3品味语言:文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有:请分别摘抄1个以上的句子;我认为文中表达准确的句子有:表达生动形象的句子有:请在书上批注我认为准确或生动形象的理由。(批注理由选做)
六、模块之五:文言文学习策略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遗产,它言简意赅,却意义深远;它语言高度凝练但又形象生动。小学教材中,文言文篇目不太多,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求学生逐词逐句对译,更不需要学生了解文言文句式等有关古汉语知识,只要会朗读和背诵,重点词句由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大概的意思。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也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感受一下,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所以,在学生课前学习活动要求上,可以把朗读文本,了解文章内容作为主要任务布置课前学习:1生字新词:抄写生字新词,对照书上注释及工具书,写出它在文中的意思。2熟读课文,注意读音准确,停顿恰当,以及语速语调,力争能背诵。3对照书上注释和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准备把内容讲与同学听。4针对故事中谈到的问题,写出你的看法。
在具体学习中,以每个模块为蓝本,根据各组课文训练重点,结合文本特点,对学习任务作适当调整和补充。总之,通过对文本分类,学生对文体有了初步感知;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解布置,学生对各类文本的的学习方法有大致了解,对学习的重点、难点有了进一步把握;通过持之以恒的训练,加之以老师、班干部对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评比,一定能培养学生课前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都有好处,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