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文化励志导行 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万州区2014年春小学质量分析会交流材料
学校教育要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教育质量,满足人民大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红光小学从一所普通的学校,成长为重庆市示范小学,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原因之一,是我们长期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意识,聚精会神抓教学,理直气壮抓质量。近年来,用“三自”特色文化励志导行,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主要谈三点。
一、励志——文化浸润,精神引领
“争天下必先争人,争人必先争心”。质量的提高在于管理,管理质量重在管人,管人重在管“心”、聚神。
1.“三自”文化浸润教师灵魂
弘扬红光精神,浸润教师灵魂。我们是一所移民学校,底子薄,积淀少,要踏踏实实地走,需要“艰苦奋斗”;要用集体的力量、团队的智慧去弥补个体的不足,要“团结和谐”;要树立自信心,要有追求成功的勇气和毅力,要“勇创佳绩”。以此激发教师树立职业理想、追求专业成长的积极性。
“三自教育”传承了学校的“红光精神”,结合办学理念,构建价值引领下的学校文化氛围,在教师群体中引发共鸣,激发理想化认同。我们有一个发展规划,通过三自教育的实践研究,丰厚三自教育文化,打造“自能学习”的教学流派,建设三自特色教育品牌。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形成一个有共同愿景、有核心价值观的办学团队。办一所受人尊敬的优质学校,做一个充满幸福感的小学教师。
2.“三自”文化润泽学生心灵
每学年开学初,开学第一课的内容除了安全教育,我们还要让每个学生了解“红光精神”,重温“三自教育”,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物质文化建设也独具匠心。我们在学生中广泛征集“三自经”“三自箴言”,如:“学有时,玩有度;劳和逸,两相顾。”“遇到不会的题目,抄袭别人的很快会忘记;只有自己去研究和实践,才会终身不忘。”“别人把书读,专心听讲不张望;自己把书读,感情充沛声音亮。”……用这些优秀“三自经”与名人名言一起,制作成富有童趣的墙体文化,浸润人心,形成了自我教育的校园环境。
同时,我们在校本课程《自我教育手册》中设置了“自主规划篇”和“自我教育篇”“自主规划篇”分为“学期发展目标”“自我奋斗格言”章节等引导学生自我设计阶段性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在“自我教育篇”里,设有本周自我教育目标、已达成目标、未实现目标、心情记录和自我教育评分等,引导学生记录个人成长的脚步,不断反思、矫正自己的言行。有学生的一周反思:本周我做到了,早上大声地读书背书;每次作业都认真完成;看了三篇课外优美文章;未实现目标:上课专心听讲—有时不专心;上好实验课,不敢大胆主动做……心情记录:快乐健康;评分:4分。
二、导行——制度规范,动态管理
扬善立德,有章可循。在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制度管理也是必须的,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
1.管理制度引领教师发展
在红光小学,所有的制度、公约都围绕“三自教育”,由师生民主参与订立,这个过程就是师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作为学校的主人,应该做些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全都是在共同讨论中达成共识。学校的办学理念、愿景、制度,教职工了然于心,每个人都明确自己的权利、责任和行为的边界,大大提高了教师执行制度公约的主动性和育人水平。
抓过程督导,坚持不懈抓落实。为培育良好教风,我们制定了《教师校本学习制度》《校本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校本教研课题规划制度》《教学六认真月检制度》《期末考试阅卷细则》等,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机制,为教师开展教学教研活动提供一整套行为规范模式,引领教师学习、实践。学校教学常规管理重在落实和执行,我们以“听、查、问、评”为主要方式,形成过程管理体系。
改变“两个”字,调动积极性。通过调研讨论,我们对市区骨干教师实行动态管理,把学校骨干教师评选改为 “学校星级教师”评选,并在绩效工资考核中,设置“星级教师津贴”。 90%以上的教师都成为了“星级教师”, 一颗到五颗,“星” 多奖多,让人人都有成功的希望,让人人都体验成功的快乐。
倡导 “八字”要诀,规范教学行为。备课要“深”,即:深入学习课标、挖掘教材、了解学生。上课要“实”,即:不搞花架子,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精”,即:作业要有针对性、层次性。手段要“新”,即:勤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反馈要“勤”,即:及时检测,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批改要“活”,即:所有学科作业要批改,方式多样讲实效。辅导要“细”,即:建立学困生生档案,有的放矢。负担要“轻”,即:减轻学生的过重学习负担。
2.学习公约为学生行为导航
“三自教育”学校文化的着眼点是育人。我们充分利用少代会、校长小助理研讨会、班主任小助理培训会,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倾听学生心声,与学生一起商讨、制定红光小学学生行为系列制度,包括《红光小学学生十项权利》、《红光小学学生十项义务》、《红光小学学生十项良好学习习惯》、《红光小学学生十项核心学习能力》等。这些制度公约为孩子指路,为学生导行,实现自我教育。我们还把这些等编成通俗易懂的拍手歌、跳皮筋歌,让学生会唱、会跳,形成了“自尊、自理、自强”的良好校风,“乐学、勤学、博学”的良好学风。
如:《红光小学学生十项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课前习惯、倾听习惯、朗读习惯、表达习惯、合作习惯、作业习惯、积累习惯、实践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等。
红光小学学生作业习惯:作业书写重坐姿,身正足安是前提;遇到难题细思考,认真检查不可少;不涂不划保整洁,独立完成效率高;改正错题订成册,整理复习很重要。
合作习惯:学习要求要听清,独立思考是前提;小组合作先分工,安排周密再行动。互相交流要小声,倾听发言善补充;充分交流重梳理,准备汇报静等待。
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渗透学习方法的培养,有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细节,有重点,重反思,不断矫正。
三、增力——教学研究,提高效率
既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还有“专业、精业”业务素质,才是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在方法指导下的学习才是高效的学习。
1.校本教研为教师增力
朱永新教授说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红小有这样一句话,“校长能够走多远,就能带教师走多远;教师能够走多远,就能带学生走得更远……”红小的校本教研管理,从问题中来,回到问题中去;为问题而来,为问题而去;为有效而来,为有效而去。
让每一次教研活动在教师心里留下烙印。我校在每学期里,至少要开展一次有有特色、有影响的、实效性大的活动,让一次教育研究活动在教师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活动带动一批教师的成长。
开办“红光之声”教师讲坛,培养学校自己的“专家”。我们让市、区、学校的星级、骨干教师走上讲台,坚持每周一讲,全校教师都参与学习、交流。
教师“点菜”,校长“下厨”。这是我校每年教研月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校级领导都有一个任务,深入课堂,走进教研组调查研究,与教师开展零距离、全方位对话,走进教师内心,了解学生现状,了解教学困惑。然后由老师们点菜,校长“下厨”, 走上讲台,做一节课,把自己当作“靶子”,让老师们品头论足;把自己当作“话题”,让老师们深度反思。用自己的教学行为,对新课程理念进行阐释;用自己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来引领教师们的专业发展。
2.方法促进学生自能学习
要求教师每节课必须有1-2种学习方法的渗透,点拨、指导学生归纳,从预习方法、读书方法、实践方法等方面做重点培养。《红光小学学生十项核心学习能力》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包括主动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记忆力、表达力、理解力、运算力、观察力、想象力、实践力、创新力。
让学生走进个性化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学校统一的课堂学习外,还有大量时间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消化学习,并提倡个性化作业,规定每周三为“无学科作业日”,学生可以进行阅读摘录、实践体验、网上查阅。学生有了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还可以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鉴定、相互评分。在具体的个性化学习中,学生可以做到“四自”:即自读,通过各种自学方式,读通教材,读懂教材;自探,让学生自己探索问题,学生相互探讨问题;自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练习,锻炼能力;自结,通过学习,学生自我进行总结评价,形成新的认识。学校要求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这种能力。
红光小学的学生毕业时,有两种突出的能力:会主动地自学,会与人合作学习,提高10项核心学习力。
“三自”文化励志导行,从教师到学生,从文化到课程,从课程到课堂,从自觉到自信,智慧寻“道”。建设三自教育品牌,打造自能学习的教学流派,创造高水平的优效、优质教育,是我们进一步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