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初中教研 >> 综合实践活动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小视的调查方法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小视的调查方法指导
[ 作者:万俊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8 | 更新时间:2012-2-7 | 文章录入:宋运葵 ]

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可小视的调查方法指导

 

作者:万俊    文章来源: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新河街小学    

 

问题产生背景:

背景一:告状

“老师!我们这小组发给同学们的调查问卷,他们都不交给我们!”一个小姑娘气呼呼地跑到我的面前告状。我找到其中一个拒填者,他理直气壮地告诉我:“他们的调查问卷总是让我填,有些同学他们都不发,我不想填了!”

“万老师,您让他们查资料,这孩子天天回家跟我闹,没办法,我只好在单位电脑上找,给他打印出来带到学校里。”一位家长无奈地向我诉苦。

“老师,她们的调查结果不真实,她们明明说调查了全班,但是根本没有人来问过我。”一节调查结果汇报课上,一名学生疑惑而又愤愤不平地说。

……

背景二:搞笑版的调查统计表

某活动小队关于“四(3)班课外阅读书籍种类”的调查结果统计表:

书籍类型

童话类

科普知识类

名人故事类

调查人数

15

9

12

喜欢人数

8

7

4

注:四(3)班总人数为37人。

通过询问我知道,她们这组分别对任意选中的三批同学(A15人、B9人、C12人)进行了口头询问,对A组的同学统计喜欢童话类书籍的人数,对B组的同学统计喜欢科普知识类书籍的人数,对C组的同学则统计喜欢名人故事类书籍的人数。天哪!怎么会有这样的统计方式呢?我大惊……

背景三:有苦难言的通病

综合实践的教研活动结束后,老师们边走边聊——

“其实啊,我们每次的活动都开了个头就很难进行下去了!”“哎呦!一样一样,学生们在开题课上很热情,特别会提问题,但是一要他们去调查,就很难进行下去:查资料的不查,调查统计数据还说没有时间,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我上课也是这种情况。”

“我们学生还行,能带点打印的资料来,不过一汇报就照着念,还结结巴巴的,没有在脑筋里留下印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研活动气氛是非常轻松的,关于课程实施中的困惑、难处老师们都会畅所欲言,但许多老师都不愿触及“活动主题提出后的深入研究”这一话题,认为有这种现象出现,这个主题活动就是失败的。也的确如此:展示课研讨课,大家都选择开题课;谈一个活动方案,大家的重头戏也是放在开题课的设计形式,对于活动第二、三阶段的深入研究这仅仅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向进行设计,或设计个大框框,对于深入指导学生如何开展下一步研究的情况预设和指导策略就略之又略,省之又省。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愈来愈深入,活动计划与顺利进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起来,集结在我的心头,成了我在这门课程实施中的一块心病。症结在哪?是学生的问题?不!因为学生正需要我们的培养。症结在我们!在于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方法的有效指导。

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进行调查方法的指导?

问题解读:

郭元祥教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若干问题及策略》中将“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问题”作为首位问题提出——

“调查发现,97%的学生经历了多次调查活动,但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

“设计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明确教师指导的具体任务,落实教师指导行为,增强学生活动的有效性。”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应只是要求学生去“调查”、“访谈”、“搜集资料”,而不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

可见,教师有效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关键所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众所周知的课改理念,应该堂堂正正地摆在每一个综合实践教师的心中,让教师有效的方法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查方法指导?首先要从调查的方法有哪些开始,常规的调查方法有四种,这些方法和其特点如下:

1.观察法。在组织的调查目的的指导下进行,需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2.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采用对话,讨论等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3.文献调查法。调查者有目的在与被调查对象相关的文献中寻找所需资料。

4.问卷调查法。它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常用于大规模的抽样调查。

以下就一次关于“零花钱”的主题实践活动为例,在活动中具体的指导形式如下:

实施策略一:范例指导 渗透方法

开题课不仅仅是引出想要研究的“问题,还应该成为“导法”课,把对调查方法的指导融入第一课时的课内活动中;在活动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渗透调查方法的指导,融指导于无痕中。

案例:

一、话题引入

1 师生聊天,交流同学们平时的消费情况。

2 教师设疑:同学们没有挣钱,哪来的钱购买这些东西?(板书揭示:零花钱)

3 同学们现在有零花钱吗?有多少?

4 数钱(个人的钱数,小组的钱数),统计全班同学拥有的零花钱数(计算机统计,心算)

[学生对于各种调查的方法常常会说不会操作,在调查过程中就会出现形形色色的奇异方式,影响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现场数钱数、计算全班拥有的总零花钱数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及选择计数工具的指导,把学生留于印象的调查手段直观演示出来,有利于学生模仿并掌握。]

5 这么多钱,准备怎么用呢?(板书:怎么用?)

二、现场调查

1 这些钱你们平时是怎么用的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电子板书)

2 如果想要知道本班同学的零花钱主要用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学生交流:调查问卷、询问记录

[针对需要调查问题的不同,进行方法选择的示范指导。]

3 学生进行现场调查,统计。总票数,有效票数。

[再次的现场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习得,在实践中总结,使接下来的课后调查成为第二次实践,学生自信心更足,运用更自如,能收到一定的实施效果。]

4 教师小结:刚才和大家现场做了一个调查问卷,统计后得出的数据可以知道本班同学的零花钱主要用在哪些地方并加以分析。如果想知道全校同学的零花钱如何使用的,我们该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学会用本节课使用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起到强化巩固作用。]

三、引发思考

1 再来看看统计的数据,有什么发现?你们认为这样用零花钱合理吗?

[进行调查统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从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深入思考,同样是对活动中期深入探究的一种指导。]

2 爸爸妈妈给我们零花钱的初衷是什么?可以问问听课的老师,他们有的也是家长。(指导学生进行现场采访)

[采访也不是纸上谈兵就行的,采访中的中心是什么?如何进行采访?采访时要注意些什么?采访完后改干些什么?都是需要在实践中积累的,在课堂上给学生这样的时空,教师的指导更便捷,旁观学生感受更真切,当然就有效了。]

3 那关于零花钱的问题,大家还想知道些什么呢?

四、明确任务

1、运用今天课上的调查、统计的方法调查其他年级或班级同学零花钱使用情况。

[对方法的回顾、梳理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所需,对学生掌握本课所渗透的调查方法更有画龙点睛之妙。]

2 思考:如何让零花钱用得更有意义。

实践形式二:巧用差异 互助指导

在方法指导的过程中,我们的思路不能单一,要开拓思路,充分发掘学生的互助潜力。正如“大手拉小手”活动的形式一样,利用学生学习过程的差异,通过高年级带低年级,能力强的学生带能力弱的学生,而这种互助指导不是自然状态下的,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的互助指导。

案例:

在不同年级两个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开展这样的互助指导是非常有利的。四年级3班和三年级2班同是一个指导老师,同时开展“零花钱”的活动。两个班级的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接触程度不同,互助指导中,让高年级的学生给低年级小同学当老师,利用自己以掌握的调查方法帮助低年级同学,不过三年级上第二课时时才和四年级进行这项互助指导(第一课时做前期铺垫)。

,首先将两个班级的上课时间调换到一块。两个班级的学生聚到一起,异常的兴奋,熟人打招呼的,认识新朋友的,别提多热闹了。几分钟后,大家静下来,我们的活动才正式开始。

小组结对子是很关键的,能力强的与活动有难度的组结成一队,反之结成一队。有了小组,接下来的事儿轮到学生们了。孩子们那热情劲真高,高年级的煞有其事地学着上节课老师的指导方法,给“学生”做示范;那群“学生”似乎特别喜欢这些小老师,十分认真地听着学着。我在他们中间穿梭,看看哪组需要帮帮忙,我就发挥发挥作用。

策略实施效果:

在随后的调查研究过程中,学生对“零花钱”的兴趣越来越浓——

课间我班教室里

四个一堆,五个一群,或专心致志的商量设计调查表,或乐呵呵地报告自己的收获成果。再瞧瞧他们的手上,呵!调查问卷、统计表、询问记录、调查日记真不少,还用文件袋装着,生怕这辛苦换来的成果丢失了。

刚吃过午饭隔壁班教室:

“同学们,请安静一下,我们想问几个关于“零花钱”的小问题,你们可以举手表示。请大家配合我们,谢谢!”随着一个一个问题的提出,下面不同的小手一次又一次的举起,讲台上的同学正忙着数举手的人数。

办公室里老师谈话:

你们班学生最近迷上了零花钱,还来打听我小时候家长给不给零花钱。”

“也问了我的,这帮孩子问完了我还要在本子上划一勾。”

“他们还有分工呢,这一个问四年级办公室的老师,那个问五年级办公室的老师,挺能干的啊!”

科学老师和数学老师反映:学生在活动中能自如地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

家长反映:近来孩子吃零食的现象少了,特别喜欢看书,还说小组里的同学要比赛看谁的零花钱能用在该用的地方。

结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未来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但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就会让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找准症结,实施有效的方法指导,我们就能够更加有声有色,有实效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了。

 

上一篇文章:《我们的住房》教学设计
下一篇文章:没有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3]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4]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0]
· 2012年度重庆市中学数学专…[293]
· 2012年重庆高考试题(文科…[118]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5]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39]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0]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2]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1]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