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学前教研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关注教师需求、开展有效教研       
关注教师需求、开展有效教研
[ 作者:鸡公岭幼儿园龙艳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3 | 更新时间:2012-2-7 | 文章录入:刘萍 ]

 

教研叙事

关注教师需求、开展有效教研

 ——记中班年级教研组专题研究《教育目标的设定与达成》

研究背景:

在万州区第十六个教研月活动中,要求各个学校开展一项专题研究,切实解决本学科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或难点问题,从而深化课堂教学的变革,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于是我在中班年级组内开展了调查:发现我组9名成员有6名成长组教师,她们在开展集中教学活动时,深感在教育目标的设定以及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方面感到比较困难。而教学活动目标是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是教学活动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发挥主体作用的依据,也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是集中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不能帮助老师们解决这一难题,将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有效达成。

因此结合我园中班教学实际情况,通过与组员讨论、业务园长的具体指导,我们选择了《幼儿园集中教学活动中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作为此次教研月活动中专题研究的内容。

教研组现状分析:

通过抽查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及座谈讨论,我发现我组教师在教育目标的设定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对教参照本宣科,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和实际水平不够,缺乏对活动目标的分析思考;

2、目标设定大而空、随意性很大。

3、教学目标太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不能有效发挥指导教学的作用。

4、教学目标存在重认知目标,轻情感、动作技能的目标,设计不够规范,不符合三维目标要求。

5、过分重视“教”的目标,忽视“学”的目标,教学目标高于或低于幼儿学习水平。

我们的尝试:

第一次专题研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丰富相关理论知识;

在第一次专题研讨活动中,我们针对集中教学活动目标的设定开展参与式教研,同伴互助一起梳理已有经验,共同学习提高;幼儿园教学园长和教研组长针对不足作专业引领。

首先,我给大家提出两个问题供大家开展参与式讨论:制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教学目标如何表述?老师们在熊炳燕园长和教研组长龙艳的带领下分成两个组开展参与式讨论,共同梳理出设定目标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水平,找准“最近发展区”等观点,在如何表述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从幼儿的角度进行表述。但老师们的已有经验毕竟有限,考虑得不够全面,在目标的表述上也不够科学规范。

 

 

园内“专家”专业引领,丰富相关理论知识;

针对参与式研讨的不足,教学园长熊炳燕、组长龙艳分别针对老师们的发言情况进行了补充发言,提示老师们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考虑幼儿和谐全面发展、从情感、态度、能力三维角度去设定目标,设定目标前要深入学习和参考《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总目标以及各领域的具体目标;活动内容要具有适切性:是否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是否贴近幼儿生活,是否有挑战和发展价值……最后就教学目标表述中的关键词进行了分析阐述,

教学目标表述时如果从幼儿角度描述,常用感受、体验、体会、理解、尝试、学习等,可用“能说出……”、“能表达……”;“探究、感受、体验、尝试、学习”等动词表述;如果从教师角度描述,常用鼓励、引导、帮助、使……关键词有“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掌握……的知识”、“理解……的知识”、“让幼儿对……感兴趣、并学会…”……

在第一次的专题研讨活动中,老师们对教育目标的设定对比以前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科学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的教学设计起到了很好的启发作用。也为下一步课例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次专题研讨 :“自荐观摩” 、集体研讨、提高预设水平

在第二次专题研讨活动中,我组李婷老师自愿报名上教研课。她选取了重庆市活动发展课程科学领域《有趣的染色》。老师们针对李婷老师所选的教学活动,结合第一次专题研讨的理论知识,大家一起进行了仔细的思考和讨论,然后调整了教学目标。

教材上原来的教学目标

教研活动中大家一起修订的教学目标

教研课后修改的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染色现象,对染色现象感兴趣;

2、知道植物的体内有各种颜色的汁,并能染色;

3、体验染色的乐趣。

1、发现植物的体内有各种颜色的汁,并能染色;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取出植物的汁;

3、体验染色的乐趣;

1、发现植物的体内有各种颜色的汁,并能染色;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取出植物的汁;乐于体验染色的乐趣;

第三次专题研讨:现场课例研究,推进不同层次教师的课程执行力

 1、 现场看课,对照目标检查分析目标的达成度;

 11月9上午,李婷老师执教了教研课《有趣的染色》,中班年级的所有老师及对口帮扶园的老师们一起现场观摩了活动,老师们对照预设的教学目标,认真记录观察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思考 体一起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适度,各环节分别指向哪一个目标。

2、开展现场教研活动;评价目标的达成情况  

教研课后,老师们一起开展了现场教研活动。我抛出了三个关键问题让大家评价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情况。

1、本次活动的目标设定是否适度;

2、讨论教学各环节的设计与目标是否匹配;目标达成度如何?

3、分析现场的幼儿活动情况分析目标是否有挑战性;分析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达成情况。

通过对照老师的观察记录,老师们评价本次现场教学活动在预设的教学目标是适度的;建议将第三个目标“体验染色的乐趣”改成“乐于参与染色”并合并在第二个目标里面。

在讨论教学环节中存在与目标不匹配的情况时,老师们认为教学环节一幼儿猜想各种植物的汁能染成什么颜色时间过长(约8分钟)脱离了中心目标,影响了目标的达成。整个活动环节目标意识体现不强,出现了诸如提问突然,没有指向目标;材料提供太宽泛,缺乏归类整理,影响了目标的达成;操作工具较少,幼儿探索不充分;各环节时间的安排重难点不突出等一些需要调整的问题。

在讨论目标是否有挑战性时,大家一致认为,目标定位比较准确,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取出植物的汁这一目标对孩子们有挑战,有利于孩子新经验的习得,并对孩子们操作探索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最后,老师们一起梳理讨论梳理出集中教学活动中影响目标达成的主要因素有:班级文化(幼儿学习习惯、规则意识);教学环节的设计(各环节的顺序安排、重难点是否突出);教育策略(提问的设计、教师语言的组织、师幼的积极互动);材料的准备(重点材料的准备、幼儿对材料的熟悉情况);教师的自身素质、教育观念;幼儿水平……

通过分析以上影响因素,参研老师一致认为:能帮助老师们在以后进行活动设计时考虑得更加全面、仔细,从而将教学目标设计达到最优化,更好地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我的感悟:

通过开展三次专题研讨活动后,我组教师带着问题又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教师赛课活动,在又一次实践过程中再一次将教研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中,我组老师都取得了很好地教学效果。通过这一次专题研究活动,我深深地领悟到:

一、园本教研所研究的问题决不是高深的理论问题,而是“教学小现象”中见怪不怪的小“问题”。我们根据教师们的研究兴趣和需要提炼为“问题库”,再针对大家都迫切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开展教学研讨。这些小问题贴近教师生活,被教师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教研组将这些小问题作为教师研究的对象,解决了这些小问题后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老师们对此类活动会非常感兴趣。只有这种常态下的教研活动,才是老师们最需要的,这样的教学研究也才是最有效的。

二、“自荐观摩”,共同研讨,能通过团队的力量帮助教师快速成长。通过教研组内组织同年级的教师共同设计教学活动,共同细化活动目标,通过听课、评课、指导,在同伴互助中,在参与式研讨中,在教师之间的“小教研”活动中,能切实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同时也让教师由被动参与变为主动参与,在教研中建立自己的热情和自信,真正成为教研活动的主人。

三、园本教研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成为自身实践的研究者,成为研究的主体,。李季湄老师说“让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研究自己的教学,解决自己的问题”。在主动的研究与探索,实践与创造中获取共同的价值观,并能在共同的目标下,自觉投身到研究和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园本教研研究的是老师每天都在做的事情,研究的是参研教师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疑问的问题,研究的成果能切实帮助老师们改善操作水平,提高操作效果,所以,这样的教研才是老师真正自主的教研。也只有当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教研活动才能真正有效地帮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获得发展。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

 

 

上一篇文章:创设有灵魂和个性的环境  让科学的爱在环境中流动
下一篇文章:蝴蝶飞起来了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红光小学周小红荣获重庆市…[101]
· 万州教研信息2012第2期(总…[117]
· 教科所组织教师献课新田中…[56]
· 艺术课堂,享受艺术[51]
· 送教下乡倡交流  变革课堂…[5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402]
· 网络阅卷考务工作要点[292]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59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318]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607]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