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环,他推动着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它是一种形象化、寓教于乐、生动活泼的审美教育。学生对美术学习也持有一定的心理状态,感兴趣的在学习中较主动学习,兴趣的出现使学生力求认识周围的事物和参与相关的活动。兴趣的产生与否,心理是重要的方面,但也不排除人的生理因素的影响,如有的学生因遗传的影响,产生色盲、色弱等视觉障碍,影响和制约了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同时也由于美术科不象主要科目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习压力那么大,所以认为美术教育是软任务,应试升学才是硬任务,不论学生或家长对美术教育仍带有偏见,认为美术学多学少问题不大。这些偏见和现象直接影响着美术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美术教育工作中,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结合特定学生的心理素质来探讨素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美术教育与学生的心理因素紧紧相连。因此,我主要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美术室注意环境布置例如:墙上挂些书画,桌上摆放石膏静物等来营造气氛,教学中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电视录像、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光凭实物教具和挂图等简单手段,使学生从心理上不产生抗拒学习美术的情绪。诱导学生迈入艺术的殿堂。要切实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初期的困难,稳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准备部分学习用品,例如画板、画架、书籍、画册的提供,给学生多一点的方便。通常我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手把手地教会他们执笔、勾线条、调颜色等,并多作示范讲解。经常以学生中的优秀美术作业为范例,鼓励同学向他们看齐,树立学习先进典范、起到榜样和启示的作用。同时按各人的学习水平状态分类指导作业,因人而异,如画素描写生,一般要求画准基本形体结构,有的可画深入些再多画点,根据各人差距不搞一刀切,各人按自己的水平来发挥,或选择相关的层次内容,有易有难,避免要求过高,使学生难以应付而放弃学习。通过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使学生从不重视到重视学习美术,并培养了一批批的学生参加各类美术比赛。当学生们拿到获奖证书时,在全体学生中产生了极大的号召力,增强了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通常学校的美术室都尽量美化环境,各种美术教具和美术作品一应俱全,学生在这样的地方可以说是赏心悦目,感觉学习的压力不大,也舒缓了学生的学习紧张心理。
有人说美术课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美感的产生总是直观性的,与美有关的内容如色彩、线条、形体、声音也包括风景等都是创造美感的条件它们在美感产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在作画写书法或做手工制作过程中,很大程度是通过美术作品来宣泄个人的情绪,表达个人的看法。有的学生很认真地创作他认为理想的作品,有的却很随便堆切涂抹,虽然对美术创作的投入各有差异,各人都不同程度地把心理活动释放出来。所以教师也要善于观察发现学生的各种表现,尽可能防止学生在学习和纪律方面萌发差错。一般说,当绝大多数学生投入到美术学习时都会出现较为活跃的气氛,在各类实验操作课(物理、化学、生物)其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过程同样很热闹。只要在不妨碍别人的前提下,允许学生借文具或相互观摩学习。欣赏议论中心课题,当然有个别学生会控制不住发出点声音,要注意提醒和纠正。但美术学习毕竟不像其他主科那样严肃,只要注意动静分明要有分寸,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安静地听课时仍需要听好老师讲课,否则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连学的做的是什么也不知道。有些学生一开始上课就爱拨弄着手中的美术材料,跃跃欲试地显露一手,只要引导好学生注意力的转移,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那收效更为明显。
学生通过美术教育,慢慢积累了美感,对美有所体验,并根据各人对美的需要和评价产生情绪的体验,这些情绪也调节着人的心理过程,抒发着各人情感。不管是那一类型的学生,当他们手中的材料流淌着色彩的斑驳和栩栩如生的各种造型,怎不会让他们欢呼雀跃,这样也就产生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气氛,瞬间,美感从人的内心直蹦出来。美育不但要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这种美感和人的道德感、理智感有着密切相连,美的原则即真、善、美,这三者是统一的整体。通常人们所说的艺德一致,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心理素质与艺术水平的一致。只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才能产生真正美的艺术。而美感的感召力也调节和平衡了人的心理过程,形成人的健全心理。由于这些年来,各种感官刺激的活动也往往是青少年最喜闻乐见的,出现有的学生沉迷于电子游戏机,在他们所爱听的歌曲、音乐、卡通片、电视、漫画书、包括生活上的衣着打扮都对他们产生直接的作用,这些作用比起老师、家长的教育都厉害得多,更容易接受和被模仿,甚至时刻追求“时髦”玩意儿,现在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都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刻,让学生接受美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区别美与丑等,都成了美育的任务。而美术教育更使学生在心灵里受到艺术的魅力感染,抚慰那些扭曲了的心灵,让五彩缤纷的艺术恢复其心理健康状态,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因此,美术教育不光是传授知识和技法,更重要的是挖掘美术多方面的教育功能。
现代传媒广泛传播各种流行文化,学生们对卡通漫画和娱乐书刊、激光视盘和电玩游戏等更是津津乐道,对这些是不能简单地禁止学生看或责怪他们,这更促使我们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以适应广大青少年的文化需要。每周一节的美术欣赏课,使学生欣赏到许多名画,了解到有关世界艺术史、中国美术史资料,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类的优秀文化艺术,从这些文化艺术精髓中吸取有益的精神食粮,并注重学校艺术文化氛围的营造,例如:搞好文化长廊,经常刊登各类文化图片,举办学生的书画园地,举办艺术节活动等,活跃校园文化氛围。这样一来削弱了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有助于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而审美教育也是最直接地为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而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为精神文明建设打好文化基础,让美术教育成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师益友。使美育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有力助手,成为启迪心智、培养爱心的园地。
No.1 讨论:美术教育和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因为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且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和机会。因此,只要学科教师具有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大胆拓展学科课程的功能与目标,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准确把握切入点和结合点,则学科的教学过程都能起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实践证明,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使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教学工作的自然状态中得以实现,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比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更为经济有效,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