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第七届教师行动研究成果一等奖获奖作品公示
第6号
案例研究
小剪刀,嚓嚓嚓
前言:幼儿园使用剪刀的现状与分析
剪刀在幼儿手工制作中不可缺少,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剪刀。然而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剪刀在我园使用的现状也不容乐观:除了在学习手工兴趣活动班的幼儿使用频率高一点外,其他幼儿偶尔也用过一两次,而有的小朋友一学期下来可能一次也没有用过……这种种现象不能不让我们沉思,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了呢?我想主要原因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安全问题 很多教师担心在使用剪刀的过程中,小朋友把自己或别人弄伤了不好向家长交代。所以能不用剪刀的时候就尽量不用或少用。
第二;怕麻烦 在幼儿使用完剪刀后,桌子上、地上都会有许多纸屑,收拾起来回耽搁一定的时间,还可能对日常的教学环节产生影响。很多教师就产生了能不“麻烦”的时候就不要去“麻烦”。
第三;可能是部分教师在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认识上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还可能这方面的教育教学能力没跟上……
于是我决定在改变这一现状上做些尝试和努力。
案例一:
“危险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孩子用剪刀呢?……”
情景:小班上学期的一天,我带领全班小朋友正在练习使用剪刀。幼儿园的一位同伴看见了,非常吃惊的大叫了起来:“你在用剪刀呀?要小心哟!”言语之中透露出对我和班上幼儿的关心。
又一次我们和幼儿在使用剪刀时被一位给幼儿送药的家长看见了,说:“哇,我还不知道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使用剪刀呢?小心不要把自己或别人给弄伤了。”言语之中透出关切和担忧。
我的分析:
在一般人的眼里,使用剪刀有一定的危险性:可能不小心划破自己的手指;或弄伤周围的小朋友…….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这样的可能性存在,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不可能因为担心在使用电器时发生触电、火灾等危险而拒绝使用电器吧;我们不可能因为担心在乘车的过程中发生车祸而不乘车吧。
从出生到8岁儿童的《发展里程碑》中关于“身体发展”明确指出:3岁儿童能抓住和使用剪刀;4岁儿童经过练习能很好的使用剪刀。《幼儿园教育纲要》同时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鼓励并知道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而在实际的教育中,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普遍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没有认识到手活动与脑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孩子还小,动手操作用不着从小培养,长大了自然会,从小学起是浪费智慧不值的,孩子一拿起剪刀,大人就以安全为阻拦,使孩子失去了学习与锻炼的机会,使得孩子在活动中胆小,缺乏自信。
我认为只要我们交给幼儿正确的使用方法,按照幼儿发展规律给予循序渐进的指导,在活动中在强调安全教育,使用剪刀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没问题的。
我的思考:
在活动中,我要怎样做才能既要保证孩子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又要让孩子学会使用剪刀呢?
我的行动:
一、教幼儿认识和正确的使用剪刀。
首先,我非常明确的告诉孩子们,剪刀由前面锋利的刀片和剪刀柄两部分组成。锋利的刀片是用来剪东西用的,剪刀柄是让我们抓握剪刀用的。
然后,告诉孩子们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在使用剪刀的时候,小手千万不能放到刀片这个地方,否则我们的小手就会受伤的,会流血的,会很疼的……当然我们的衣服啦、裤子啦、头发啦…….等都不能放到这里去剪的,否则衣服、裤子就会被剪坏的,我们的头发也变得不漂亮了。相信我们大家都不想这样的,我们要把我们的小手、衣服、裤子、头发、等保护得好好的,同时还要保证不伤害到身边的小朋友。
最后教给孩子们使用剪刀的方法。我边讲边演示剪刀的使用方法:剪刀有两个把儿,两个刀片,使用的时候,将大拇指伸进一个把儿里食指和中指伸进另一个把里,手指一张,两个刀片就分开,手指一合,两个刀片就合起来。接下来让孩子们跟我一起来做空手练习,强调大拇指与食指和中指的分合训练。然后再把剪刀发给孩子们练习,直到孩子们都能让自己的剪刀分开、合拢后,我才把准备好的纸发给孩子们,让他们练习把纸张剪破。
二、制定一套循序渐进的适合本班幼儿实际情况的较科学的教学计划。
根据我们班孩子的情况,我把我班孩子使用剪刀的情况大概分成这样三步:
第一步:随意剪。“右手拿剪刀,左手拿纸,先把剪刀张开,再把纸放在两个刀片中间,放好后,手指一并,剪刀就合起来将纸剪开。”我引导幼儿反复剪,把纸剪成像小雪花样的碎片,或像面条样的彩带,或随意剪。同时,还告诉幼儿剪刀离眼睛要远一点,不能用剪刀乱戳,用完后要把剪刀放在固定的地方(我们在桌子上放了一个专门放剪刀的小木盒子)。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还在每张桌子准备了一个小盘,请他们把剪碎的纸片、彩带放在小盘里。通过训练,大部分孩子能基本掌握了剪刀的使用方法,能自己独立地将纸剪成彩带或雪花形状。
第二步:命题剪。我在纸上画上直线或波浪线,让孩子们剪面条或波浪。孩子们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后,我又画上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图形,请幼儿沿着画好的线条剪,不管剪得怎么样,但小朋友的心目中要明白应该怎样剪。在幼儿学会沿线剪几何图形的基础上,再引导他们自己画图形、画简单的动植物,然后再沿线剪下来,拼贴在作业纸上,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
第三步:综合剪贴。综合剪贴包括绘画、对折、挖空、剪贴、描述等,对孩子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其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结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进度,来安排综合剪贴的内容。例:孩子们学会了画小树,我就教孩子们通过对折的方式来剪贴《美丽的小树林》……
三、给幼儿创造一切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
“儿童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取决于他们有过的练习量。”我把晨间活动、游戏时间、吃饭前、离园前等一些相对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给幼儿创造一切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
案例二:
“老师,我的剪刀不好用…….”
情景:晨间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专心的将一张张长方形的报纸剪成一根根面条。我一边接待来园的孩子和家长,一边对孩子们“剪面条”进行指导。“老师,我的剪刀不好用!”忽然听到奇奇小朋友在叫我。我拍拍他的头说:“怎么哪?让老师帮你看一看。”原来在用剪刀的时候,由于小手指的不够灵活,“面条”剪不下来。
我的分析:虽然我给了孩子们很多锻炼的机会,但是每个孩子的先天的素质和接受能力并不一样,所以一个班的孩子在使用剪刀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情况;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条”又细又直,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条” 弯弯曲曲,有的小朋友剪的“面条”粗糙还断成了几节,而还有的孩子根本还不会使用剪刀。
我的思考:我怎样才能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强对幼儿手指小肌肉的训练,从而提高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和对剪刀的掌控能力?
我的行动:
首先在幼儿园里我从平时入手,从小处入手,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入手。手指游戏是我班幼儿喜欢的游戏,《五根手指头》、《大家都睡了》、等,不但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手指的灵活性也得到了发展。我还经常让孩子们玩橡皮泥:捏、揉、团、压、搓……;涂色:不能把颜色涂到线条外;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穿、脱衣服,扣纽扣,叠被子;桌面玩具的拼插……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各项技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手指的灵活性明显增强了,对剪刀的掌控能力也提高了。
其次需要家园配合,我们要求孩子们在家在园一个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穿、脱衣服,扣纽扣,穿鞋子,叠被子……同时请我们的家长要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该放手的时候要放手,杜绝包办和代替。
还有就是要信任孩子孩子,有意识的、持之以恒的对孩子进行积极的暗示。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中肯的点头、一根向上翘的大拇指、一次不经意的展示、一个简单的拥抱…….都带给了孩子们满足和自信。对孩子的点滴的进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使孩子们兴趣得以持续。
案例三:
“老师,让我来帮你吧!……”
情景:为了准备一节手工课,我要把蜡光纸剪成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椭圆,让孩子们在自己拼摆(小树)的基础上练习粘贴。我不断的折叠、画图、剪……可忙了。 “老师,让我来帮你吧!……”一个声音打断了了我,抬头一看,原来是利利想帮我剪图形。于是我吧一个画好的三角形给利利剪。一会儿工夫,利利把一个剪好的三角形给我。好家伙,真不错,条还挺直的呢!
我的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孩子们的小手灵活多了,对剪刀的控制能力也大大提高了。现在孩子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剪剪“雪花”、剪剪“面条”了……有尝试和挑战“新”、 “难”技术的想法和愿望。
我的思考:我要怎样做才能在满足能力强的孩子吃饱的同时有兼顾到了能力弱的孩子,还不能让孩子们失去了兴趣?
我的行动:
首先我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根据孩子们的表现做相应的改变。在每一周的教学中我就让孩子么们有新的尝试,并且把教学的目标更加的细化,让孩子们在跳一跳就能摘下“桃子”中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本领。例如:在活动中,我把教学活动的目标细化成这样几个:第一,能用对折的方式剪一棵树;第二,能剪出各种形状不同的树;第三,能剪出各式各样的花和草;第四,能剪出蝴蝶、蜻蜓等小动物…….最后再让孩子们组装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当孩子们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剪贴画《美丽的小树林》别提有多高兴啦。


其次在关注能力强幼儿的同时也要关注到能力弱的幼儿。幼儿孩子的个体差异不同,我就会给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一次完成一个小目标,能力弱的孩子可以两次或三次完成一个小目标,每次活动前我就会下达不同的目标给不同的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注。
然后就是要及时表扬能力弱的幼儿,让他们也能感觉到自己的成功。能力强的孩子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自信心就强,兴趣也十分浓厚;但能力弱的孩子就不一样,得到的表扬相对较少,自信心就弱,兴趣也不大。于是在活动中特别关注能力弱的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的表扬,鼓励,并把这好消息告诉孩子的家长,请家长也鼓励他、表扬他。孩子的脸上的笑容多了,自信心也明显增强了,对使用剪刀的产生较浓厚的兴趣。进步就特别明显。
案例四:
“老师,亮亮昨天把我刚买来的新书给剪了…..?”
情景:晨间活动的时候,我正带领孩子们把昨天剪下来的花朵粘贴在草地上,亮亮的婆婆送来上学。婆婆一见我就大声的对我说:“老师,亮亮昨天把我刚买来的新书给剪了…..?”和亮亮交流以后才知道:昨天亮亮剪的花没有同桌的小朋友漂亮,回家发现桌子上的书面上有好多的花很漂亮,于是就剪了下来,准备明天带到幼儿园给同桌看……
我的分析:孩子就是孩子,面对事情是不会加以考虑的,往往只知道这对我有用,而不会考虑其他。有时侯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便,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我觉得我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们讲清楚在使用剪刀剪东西前的注意事项。
我的思考:孩子们在使用剪刀前怎样选择备用的纸张呢?同时还有那些要注意的事情呢?
我的行动:
首先要教会孩子如何选择纸张,在不同的地方选择的纸张也不一样。在幼儿园主要是老师提供的:废旧的书报、杂志,报纸等;在家里主要也是废旧的书报、杂志,报纸、宣传广告单等。无论在家在园都不能把有用的书报给剪了。这要求我们在选择好纸张以后要征求大人的意见,在确认这纸张没用的情况下才能用剪刀……。最后要求孩子打扫“战场”:纸屑放到垃圾筒里,没用完的纸张和剪刀要放到该放的的地方,不能乱扔,下次再用。
案例五:
“我来画,你来剪……”
情景:有一次,一个孩子的作业几次都没有达到老师的要求,老师的讲解、示范都不起作用。正当我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耳边传来了一个声音:“我来画,你来剪。我们两个一起来完成。”说着两人一起动手,一会儿就把作业完成了,也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我的分析:虽然孩子们的进步都挺大的,由于个体差异不同,孩子们对各项本领的掌握情况也是参差不齐的。我们在发展幼儿能力的同时也要尊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 。加上孩子们在一天天的长大,我也应该适时的引导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合作……来完成一件事情。
我的思考:我要给孩子们创造怎样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合作、互助,同时有不能打击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的行动:
首先是要让孩子们正确的认识到自己和同伴之间的差距,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明白我们每个人的优点不一样:你故事讲得好,他的舞跳地棒,我的自理能力强……我们每个人也都有没做好的地方:你的自理能力较弱,他的普通话不够好,我的…..
其次是让孩子们学会求助、学会商量与沟通。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学会向别人求助、学着和别人商量。于是我就通过情景表演、讲故事等形式把“学会向别人求助、学着和别人商量”的方法教给孩子们:“你能帮我……吗?”“我可以借一下你的……吗?”“请你……..”“我们可以……行吗?”
然后是给孩子们创造尽可能多的需要同伴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任务的机会。例如:在一天晨间活动还剩15分钟的时候,我告诉孩子们:现在晨间活动还剩15分钟,我们要剪贴《草地上的花朵》。一人完成一份作业可能时间不够,我给你们每一组准备2只铅笔、2把剪刀、1张纸还有香糊和棉签。大家赶快商量一下,你们谁负责画图,谁负责剪下来,谁又负责粘贴。经过我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终于成功了.


成果展示:
“为我们自己喝彩!”
经过我和孩子们近两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绩: 



瞧:孩子们动手制作的主题墙《家乡我设计》。



前3张照片是我班孩子在2011年4月举行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活动过程,第4张照片是我班的一位家长在指导一个来自周边社区的小朋友参与我们的剪纸活动。


平时孩子们的作品《可爱的小柳树》……
就这样,我们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得到了园长的肯定,也得到了家长们的称赞。亲爱的孩子们,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