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学科教研 >> 小学教研 >> 小学数学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2009秋季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2009秋季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
[ 作者:郭正洪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1592 | 更新时间:2010-1-22 | 文章录入:郭正洪 ]

 

万州区2009年秋季小学六年级数学学科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根据万州区教科所2009年秋季期末考试的安排,由教科所统一命题各校组织考试。为了对万州区的小学数学教学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为今后的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校本教研等方面提供确切的信息,促进素质教育不断地向纵深发展,根据整个考试的情况,现对六年级数学考试试卷作一个比较具体的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次考试试题以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十一册内容和课程标准为依据,严格参照万州区关于小学毕业水平考试的命题范围及要求的通知精神编制而成。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全面,覆盖广泛。

衡量一套试题优劣的标准之一,就是要看试题是否涵盖了教材所有方面的主要内容,是否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本卷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目标体系。试题内容全面,共计五个大题,覆盖了四大板块的知识内容。各部分的权重分别是数与数的计算47%,量的计量和几何初步知识15%,代数及统计初步8%,解决问题30%。试题又较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其中基础题占93%,稍难题占7%

2、贴近生活,注重现实。

《课程标准》认为 :“学习素材应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和生活,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考试试题更应是这一观念的航向标。本卷试题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和知识经验出发,选取来源于现实社会、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可以直接接触到的事和物,让学生切实体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生活价值。如:

①填空题第(7)小题:第一组7人平均分3个饼子,每人可分1个饼子的(  );第二组5人平均分2个饼子,每人可分1个饼子的(  .比较:第一组平均每人比第二组平均每人分得(  )。

②填空题第(2)小题:阴影部分是一个粉刷工人1/4小时粉刷一面墙壁的面积。照这样计算,他3/4小时粉刷的面积占这面墙壁的(  )。

③ 解答下面各题第(4)小题: 某小学对学生吃早餐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人数(人)

占学校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每天吃早餐

391

85%

不能保证每天吃早餐

 

 

          

以上题目都是学生现实生活特别熟悉的事和物,它为学生提供了活生生的直观情境,便于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注重过程。

数学活动必须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的过程。传统的考试题目中,一般都只注重对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考查,严重忽略了对学生学习经历的过程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检测,以致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重结论,轻过程的现象。本卷通过精心选材,巧妙考查了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如:

① (用图形表示:将一个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让学生在直尺上读出它的周长大约是31.4厘米)这个图形的直径是(  )厘米;半径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该题如果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不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那么,学生解答时就会束手无策。它为老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4、体现开放,培养创新。

传统的考试命题过分注重标准答案,往往结论唯一,缺乏思维强度。本卷引进一些具有实际意义,思考价值的题目(如条件开放,结论开放,一题多解等)进行考查,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给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如:第一大题第2367小题。

以上几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例如3小题,在教材坐标上的一个点对应一对数的前提下开放到对应着一个算式;6小题,再把比与除法沟通的前提下复合一组图形使数与计算、几何初步有机的结合具有一定的思维价值。7小题,为了进一步夯实把1平均分成若干份和把几平均分成若干份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该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当然,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美中总有不足,对本届试题,以下两点值得斟酌:

1、稍难题目比较集中于考查学生能力,即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如以上4个小题。

2、对分数乘法、除法的意义从题量的安排上还不足。

二、质量分析

教科所小教室对本学期福建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的试卷抽查的结果表明:合格率94%,优生率为82.5%

 

现将试卷答题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好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1)关于分数乘法、除法的计算学生掌握较好即试卷的四大题学生正确率较高表明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够重视计算教学和培养学生细致、准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关于圆的有关知识学生对基础的掌握比较扎实能够通过观察图形、分析问题,正确的把握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的关系,并能正确的解决知道周长求半径、直径和面积。

3)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能够根据线段图列出算式,它表明学生能够将数量关系用直观的图形表示,反之学生也能将直观的图形抽象出数学算式;在图文并茂的习题中学生能够较好的分析数量关系,以分数乘法、除法、比例分配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差的方面及成因分析:

1)在解决第一大题2小题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把“1/5×3或“1/5÷1/4”×3/4”错误的答成“1/4×3/4”,就其错误的原因一是学生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的理解不够灵活;二是学生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的认识比较肤浅;三是学生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以小时为单位的两个同名数相乘其结果不可能表示面积的大小。

2)解决问题3小题,部分教师对该题(教材原题)的理解,有的认为半圆的直径应该是窗户的边,有的则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给窗户的边装上木条指的是窗户的周长,所以把窗户中的中间的直径视为边是不妥的。它从一个方面反映出教材习题的安排不够严密,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教学过程中以校为单位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不够深入,导致各自为阵,各持其说,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数学的严谨性和答案的唯一性。

3)一大题7小题学生不能把3个饼子的1/7转变成1个饼子的3/7。就其原因一是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到位;二是学生不能较好地把数学知识转变成能力。

4)三大题4小题“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如果保留两位小数约是3.14.”,部分学生错误的判断该题是错误的命题,相当一些老师也是这样的认为。她们的认识是这样的:认为应将原题改为“在同圆或等圆重中,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的比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或“圆的周长与他它的直径的比的比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就题目本身而言,这样改没有错,但就语言而言,与原命题相比就不够精炼了,但修改者修改的理由却远远站不住脚,试想,在什么情况下“周长与直径的比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呢?唯有在等圆或者同圆的情况下,所以原命题既然已经确定了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则同圆或等圆的问题便无可非议了。

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建议:

1、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特别是让学生的自我感悟和自我完善,这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重要前提。

2、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教学中重视知识理解与形成过程,重视动手操作培养学生会量、会画等动手能力。

6、本次考试从存在的问题分析平时的教学最主要的问题是部分教师的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为了纠正这一教学的弊端建议:

1)进一步深入地专研教材尽可能做到教材知识体系、内容安排能够烂记于心。

2)注意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尽可能在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把旧知的复习纳入情境中,为学生知识的正迁移作好铺垫,并确立好知识的引入点,解决新旧知识的衔接。

3)正确地选用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两种学习方式。对相对而言全新的学习内容以接受性学习为主,对后继性的学习内容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4)注意把计算和解决为题溶为一体,深刻认识到要把计算教学纳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再把掌握的计算方法用于解决问题。

5)进一步克服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行为强化算理教学。

6)从分认识课堂练习是学生把基础知识的掌握转变成能力地重要途径和方法,提倡练习的安排一是要注重层次性;二是形式要丰富多彩;三是要有一定的量作为保证。

以上六点建议仅仅是本次考试存在的问题和因此而想到的教学过程中的偏颇,仅供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参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上一篇文章: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学技术
下一篇文章:让考试成为展示学生能力的舞台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学困生转化的研究与感悟[246]
· 中国普通高中教育何处去[118]
· 物质至上使道德理想步步退…[81]
· 用教师更多的爱转化物理学…[52]
· 浅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53]
 
·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648]
· 关于印发《万州区2012年春…[740]
· 2012年万州区教研科研工作…[431]
· 区教委副主任余明华到教科…[773]
· 关于开展“云教研”征文活…[653]
 
· 重庆市2011初中毕业暨普通…[253]
· 万州区2009-2010学年度上…[1168]
· 万州区2009-2010学年度上…[1265]
· 高2009级二诊考试试卷分析…[770]
· 万州区2007-2008学年度下期…[1454]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