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区小学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评述与总结
万州区教科所 向建明
同志们:
本届小学语文赛课活动,自第十四个教研月活动开展以来,在广大学科老师和各学校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今天,已圆满的落下帷幕。在此,我代表万州区教科所,对同志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地感谢!
本次教学竞赛围绕“提高教学技术,实现精细教学”这一主题,从学校的初赛到片区的复赛,再到今天的决赛,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与实践,其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校高度重视,广泛发动,把这次赛事活动作为提高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良好契机,作为学科教师练兵的舞台。要求相关学科教师人人参与(尽管本次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参赛),为广大学科教师搭建了较好的发展平台。如:鸡公岭小学、福建小学、鹏程小学、分水小学、太安小学、龙驹小学等。
二、各片区认真组织了复赛工作,为每位参赛选手提供了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较好地带动了辖区内各校的课堂教学研究。
三、各位选手,在本次决赛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竞击状态和充满青春活力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他们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阅读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高,操作性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实效性。
1、能根据教材特点和教学的进程确定新课导入的方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阅读的欲望。
方式①目标导入,引出话题。
案例:罗田小学的《老人与海鸥》。老师先出示昆明电视台台标,并提问:它的形状象什么?师接着说:一只飞翔的海鸥作为昆明电视台的台标,足可以看出海鸥飞处带诗来,它作为一种吉祥鸟,和昆明人建立了浓厚的感情。今天,我们就要随着课文到昆明翠湖边去看一看发生在——老人与海鸥的故事。
——引入方式独特,加之教师言简意赅的导语,足以能诱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方式②读课题,直接寻入。
案例一:鸡小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生:齐读课题。师:通过初读课文,我们知道“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两头连着的主人公是谁?生答:小线、台湾同胞。
师:请大家打开书,迅速浏览课文,回顾一下大陆小线和台湾同胞之间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
——根据课题质疑,直接导入,同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案例二:沙河小学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齐读课题,并质疑:什么是生命桥?为什么要跨越海峡?
方式③利用媒体,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方式④谈话导入;
方式⑤复习导入等等。
2、抓住文中重点句,采取层层推进,深入理解,体会情感,使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实现了统一。
案例一:走马小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师抓住:“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这一重点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扣住一个“挖”字,体会“挖”的艰难,“挖”的劳累,“挖”的时间长等等,使学生既学习了语言,又体会了情感,这种伟大的父爱,深深地扎在了学生的心中。
案例二:沙河小学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师抓住:“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一重点句。先让学生自己勾出句子,再抓住“沉着地”、“静静地”等重点词语,理解体会,反复诵读,并联系上下文深入理解,突出了台湾同胞的爱心,充分体现了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3、以读为主线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符合小学生阅读实践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案例:沙河小学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流程:初读全文,学习词语,理清脉络,把握主要内容→深入品读,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拓展延伸,揭示主题→总结全文,朗读升华。
学生按照这一学路,详略得当,深入浅出地开展阅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
4、课程资源的开发适度,有用,充分体现了课外资源为解读文本,辅助教学,服务教学的原则,克服了课堂上滥用资料,堆砌媒体舍本逐末的泛语文倾向。
例如:走马小学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老师在引导学生‘走进父亲’时,老师随机引入汶川地震中父母之爱的图片故事,再引导学生进入到父亲的心中,要求学生想象:此时的父亲会对儿子说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图片故事起到了为学生的读写结合服务的作用。
第二,咬文嚼字,品味词句与感情朗读体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
例如:红光小学《老人与海鸥》
教师始终抓住体现老人与海鸥的重点词句,指导学生朗读品味,并不断揭示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一步一步深入理解到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情谊。
上海小学的《盘古开天地》,教师抓住每个自然段的重点句指导朗读,在朗读中品味词句,在品词品句中进行感情朗读。
还有沙河小学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电报路小学的《陶罐和铁罐》等等,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好。
第三、教学重点突出,语言训练定点准确,详略得当,年段特点明确,阅读教学效率高。
例如:龙沙小学的《搭石》
教师抓住一个“美”字,贯通两个句段,而重点又放在第二个段落,指导学生品词品句,体会情感;并变换句子的排列,指导学生读出音乐美、节奏美、诗画美,让学生不断感受到乡村人的心灵美。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工作建议:
一、对文本的解读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往往只注重文章“写了什么”或“表达了什么情感”,而忽略了文章是“怎么写的”;从而导致课堂教学只注重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而放弃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描写事物的,特别是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仍看不到对这方面的指导。
建议:加强研究,提高文本解读技术,强化文章“怎样写”的指导,加强读写结合,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
二、语言训练点明确了,但是,训练不落实不深入,浅尝辄止,凸现了情节,淡化了语文味。
建议:注重语言训练的层次,关注语言训练评价(教师要纠正、要示范……),不断实现精细化教学。
三、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加强教学观念的更新,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所以,低年级的阅读教学不光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识字任务,培养识字能力。
以朗读为主线组织低年级阅读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朗读,有利于学生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做到少提问,多读书;教学目标要单一,集中;教学结构简约、清晰,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突出语言教学的实效性。
四、加强学习,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