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研究方案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初中数学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九年义务教育实施多年的今天,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的现象。追求升学率仍是教育主观部门和学校的最重要工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被动地根据上级精神进行应试教育。只顾中等及以上的学生,而忽视了学困生的教育,甚至是放弃学困生的教育。因为他们不想把时间花他们身上,而去降低升学率。有的学生成为了“学校不管,老师不管、家长不管”的“三不管学生”,将来只能推到社会上,让社会去管,到时候会出现不学习、文化低、犯罪率高的社会现象。因此,学困生的转化,成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值得每个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花大力气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二、学困生的界定
(一)能力、品质、方法偏离常规及与老师的要求相差很远的学生。对于学困生的界定,至少需要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 个体的智力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一般认为智商应该在80以上;第二, 智力正常,但学习准备与学习任务不相适应,无法在正常的教学件下从事有效的学习,学习结果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受特殊的教育服务才能学习成功。第三,他们的学习困难不是感官障碍、情绪困扰或缺乏学习机会等因素造成的。
(二)学困生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语言表达能力差,知识贫乏,学习成绩不尽从意,厌学,压抑或个性活泼有余,调皮捣蛋又屡教不改……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帮助这一特殊的“弱势群体”,使他们茁壮成长,是所有为人师者都在苦苦思索的问题。
(三)每个班至少10%的学困生。 三、研究的方法
(一)资料法、个案法、文献法,收集中外已经研究的成果。
(二)理论推广:将已研究的成果进行推广,使实验的面积扩大。
(三)学生结对:优生加学困生的办法;师生结对:一个教师带2至5个学困生,实行包干制,学习上,数学方面可以问数学老师。
(四)测试法:期中、期末和平时要加强他们的测试,以便他们随时看到自己的成绩,体验成功,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研究的主要资料的收集和要求
(一)、“学困生”的名册表,以班为单位,交一份到教研组。
(二)、“学困生”成因分析,以班为单位。
(三)、“学困生”的谈话记录。
(四)、上期“学困生”学业成绩册,以班为单位。
(五)、“教研组、年级组学困生转化计划方案。
(六)、研究和开展学困生活动记录。
(七)、转化的个案研究。
(八)、 “学困生”转化经验成果论文。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有关论文到教研组或上传到教科所。
(九)、 “学困生”转化的优秀教案。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交一篇优秀教案到教研组或上传到教科所。
(十)、中期和期末质量抽测分析比较(学校和教科所完成)。
(十一)、 “学困生”转化工作考核评价方案(学校制订)。
(十二)、学困生档案专卷,以教研组为单位。
附:研究论文或资料上传分水学数学教组或万州教科所的邮箱:
(1)[email protected] (分水中学数学教研组 徐家贤 )
(2)[email protected]( 万州教科所:屈克沙 )
(3)[email protected] ( 万州教科所:张德跃 )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初中数学教研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