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成果推介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与体会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与体会
[ 作者: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 史光元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2763 | 更新时间:2008-9-11 | 文章录入:蒋毅 ]

 

教师行动研究优秀作品

 

 

《杠杆的应用》教学设计与体会

 

 重庆市万州区塘坊初级中学 史光元

 

一、存在的问题

“杠杆的应用”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这部分内容,教材上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几幅图片而已。如何进行教学呢?我听了我校一位教师的一节课,他是这样教学的:第一步,复习回顾杠杆的有关知识,第二步,出示课题,第三步,按“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三类逐一进行讲解,第四步,巩固练习,第五步,布置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调查,学生反映:1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印象不深。2、对如何判断是哪一类杠杆感到茫然,3、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感到无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原因有如下几方面:1、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活动与新课程要求还有一段距离;2、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3、没有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4、没有真正体现出物理教学的内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二、突出三维目标,重组教学设计

课后,我同这位教师交流、探讨,根据课标要求制定出如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按生活实际对杠杆进行分类,并知道三种杠杆的特点,会举例说明。

2、能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杠杆的历史发展历程,认识杠杆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际的意识。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实物和多媒体工具,对这节课重新进行设计,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部分:从生活走向物理

1、阿基米德的故事:

我们先来听一个小故事: “只要您让我有一个地方站着,我就可以把地球推动起来。古希腊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对国王说。哈哈!你太吹牛了!国王大笑着说:你先给我推动一样东西看看,看你讲的话怎么样。”当时,国王造了一只很大的船,可是没有办法推到水里去。即使把全城的人都集合起来,恐怕也不能推动。国王对阿基米德说:那么,就请你来帮忙吧,把这条船推动到水里去吧,我的吹牛家! 阿基米德满口答应。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杠杆和滑轮组合成的机械,末端留了一条拉绳,然后请国王来看表演。这一天,海边,人山人海。那艘大船,长十几丈,高几层楼,确实是一个庞然大物。阿基米德将那一条小绳交给了国王,说:请你拉一下吧,一切都解决了。国王半信半疑,手里拿着绳子,先看了看,然后这么轻轻一拉。奇迹出现了:大船移动起来,渐渐地向海里滑去就象耍魔术一样。国王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半天才说:这,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有上帝在相助?顿时,岸上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从这则故事中引出这节课的内容----《杠杆的应用》。

2、学生举出生产、生活中的杠杆。

3、多媒体展示:生产、生活中的机械实物,通过动画展示抽象成杠杆模型(理想模型法)。

4、学生将抽象出来的杠杆模型的力臂画出来(事先印发给学生),后课件展示,学生对照检查是否画正确,为杠杆的分类做准备。

5、学生观察上面的杠杆,试着进行分类(小组合作、讨论)。

甲组:按曲直分,分为直杠杆和弯曲的杠杆;

乙组:按支点是否移动,分为两类,一是有固定支点的;一类是支点可移动的;

丙组:按动力臂和阻力臂大小关系把杠杆可以分为三类:一是L1L2,二是L1L2,三是L1L2<L2,三是L1L2

丁组:按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把杠杆分为三类:F1F2F1F2F1F2

……….

6、交流与合作:学生进行交流,然后分析哪一种分法最具有实际意义?

7、课件展示讨论结果:

杠杆的分类:

省力杠杆费距离 L1L2F1F2

费力杠杆省距离 L1L2F1F2

等臂杠杆 L1L2F1F2

8、讨论: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费力的杠杆呢?

通过动画展示三种杠杆的省力情况与动力移动的距离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用费力杠杆的道理。

第二部分:从物理走向社会

1、分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分成三个组,每组分类在黑板上写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正确!

2、找出人体中的杠杆,并说出是哪一类杠杆,看哪一组写得又多又正确!

3、课件展示古代人们使用的杠杆:(1)舂、(2)桔槔、(3)金字塔的建设……

4、课件展示现代科技中使用的杠杆:(1)自动化生产的机械臂、(2)航天飞机、(3)嫦蛾一号卫星……

第三部分:课堂教学小结和拓展

今天,我们学会了杠杆的识别和分类,了解了一些科学探究过程中处理问题的一些办法和思想,这些办法和思想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是很有益处的。大家下去后,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下列任务!把你看到的或想到或做过的的记录在自己的成长档案内,备老师检查评估。

参观一建设工地,工地上有哪些杠杆?

仔细观察城市环卫车装卸垃圾箱的过程,哪个部分是杠杆?

指甲钳上哪部分是杠杆?属哪一类?

到商店观察一下案秤的结构,它是什么杠杆?

人体的手臂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用扫帚扫地时,扫帚是哪种杠杆?请试一试。

  三、教学效果

将以上教学设计在另一个班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达成程度高,教学效果很好。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常景激趣、以问题为切入点,以小组合作、竞赛为载体,改变了教师以往的讲授、学生静听的单一授课模式,有机地将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结合起来,变“单边活动”为“多边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将课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经验回归。注重了对教材的补充、延伸、拓展和重组,培养了学生动手、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震撼人心,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社会的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文章:吹尽狂沙始到金
下一篇文章:《幼儿园版画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7]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60]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3]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4]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2]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3]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9]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9]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8]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6]
 
· 新形势下词汇有效教学的思…[347]
· 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354]
· 学习新教材的一点体会[706]
· 《分子与细胞》模块教学实…[626]
·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706]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