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教育科研 >> 成果推介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保护我们的眼睛       
保护我们的眼睛
[ 作者: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 向华之 王大秋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157 | 更新时间:2006-11-1 | 文章录入:蒋毅 ]

 

万州区第二届教师行动研究成果评选优秀作品选载(案例类)

 

 

保护我们的眼睛

重庆市万州区谷雨中心小学 向华之 王大秋

一、课题的确定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孩子在家中看电视、上网的时间越来越长,并且部分学生写字、读书的姿势不正确,甚至有一少部分学生在家边看电视边写作业,这样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视力越来越下降。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性,养成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力求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规范小学生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眼睛保护的现状,激发学生保护眼睛的意识,培养学生保护眼睛的习惯,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学会保护眼睛的措施。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和热爱,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在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三、活动形式

1.组织形式

1)个人、小组、班级活动相结合

2)邀请教师

2.实践形式

1)调查访问

   (2)研究设计

   (3)小组合作交流

4)规划、表达、反思

四、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计划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分组制定活动计划;

第二阶段:深入实际调查,访问、总结交流;

第三阶段:模拟盲人的生活,体会眼睛的重要性;

第四阶段:说说今后如何来保护自己的眼睛。

五、活动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确定课题,制定活动计划

1.课题的确定

最近几周上课,我发现一个问题:我在黑板上书写的粉笔字与以前同样大小,总是有几名学生要求我念出来,不然他们就不知道我写的什么。课后,我把此情况与语文老师交流,他说:“班上有好几名学生都说看不清楚黑板上老师写的字,都要求调整座位。”面对语文老师的一番话,我心中一惊:难道这些学生也与我一样,眼睛近视了,这些才十来岁的孩子,他们现在就要在鼻梁上架一幅沉重的金属架,是何其痛苦……。想到这些,我决定在实践活动课上,通过游戏来让学生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于是,全班学生决定以开展《学生用眼习惯的调查与研究》为主题的活动。

2.分组制定计划

大课题确定后,全班同学展开了讨论,经过讨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研究分项内容。一组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全校学生的用眼习惯、现在的视力进行调查;二组也采用调查问卷和采访形式对学校老师的视力进行调查;三组请教:一是请教科学老师讲解眼睛的结构,以及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清楚东西的;二是请教当地医生给同学们讲解如何预防和保护眼睛;四组上网、上学校图书室查阅资料。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

1.学生情况调查

1)问卷调查各年级学生的视力,用眼的习惯

制定完计划后,一组同学对我校四、五、六年级中的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件一),并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对问卷调查情况进行了统计,把调查结果制成了统计表。他们发现在调查的150人中有52人的视力都存在问题,都是由于自己不正确地用眼习惯造成的。

2)采访调查教师的视力情况

在采访调查教师的视力过程中,同学们知道了教师眼睛近视的原因,同时也知道了教师工作的辛苦,为了他们学业进步,健康成长,老师们熬更守夜地批改作业、备课,也是造成眼睛近视的原因之一。

2.请教

1)请教科学老师

科学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眼睛的结构,知道了眼睛是由眼球、视路及眼附属器组成,其中每部分又分别由几部分组成,同时科学老师又给他们讲解了每部分的功能。(见附件二)让学生对眼睛的结构,眼睛的正常功能有了较清楚的了解。

2)请教医生

通过请教当地医院的医生,知道了眼睛有时候不小心不注意还会得一些眼病,得了眼病该如何预防,采取那些措施来保护我们的眼睛。(见附件三)

3.交流讨论

调查结束了,全班同学在一起交流,同学们都认识到了眼睛的重要性。有了它,我们可以感受到周围美好的一切生活,可以欣赏姹紫嫣红的花朵、碧波荡漾的大海、一望无垠的金色大沙漠……忽然有一位同学说:“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体验一次盲人的生活。”新的实践内容又产生了,我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盲人生活的艰辛,把课题延伸为《体验盲人的生活》。

第三阶段:体验盲人的生活

1.组织讨论

用什么来体验盲人的生活呢?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设想提出了自己认为可以的方法:用不透明的布蒙住眼睛到食堂蒸饭、上厕所、欣赏美丽的花朵……同学们自愿组成小组,我要求学生在体验的过程分好工,以方便照顾,同时注意体验中的安全。

2.学生实地体验

第四阶段:畅谈如何来保护眼睛

学生经过亲身感受、体验盲人的生活后,对眼睛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全新的认识。

六、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班的同学都长大了,再不是以前老师眼中的小不点了,你们明白了眼睛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今后在学习、生活中,我相信保护我们的眼睛的意识将伴随着我们终身……

七、活动评价

1.学生评价     (见附件四)

2.教师评价

八、反思

《体验盲人的生活》是《保护我们的眼睛》这一主题下开展的一次综合实践性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选取身边的与自己有密切关联的事情为着眼点,让学生在兴趣中进行实践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平时一些学习成绩差,但聪明又好动的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表现极为出色,动手实践能力很强,显示出了他们潜在的能力。

1.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随时吸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实践课的重点之一,是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收集、调查信息上,学生根据问题,往往兴趣相同或居住较近的同学三五成群组成一组完成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集思广益,相互讨论。如在课题确定后,学生能够合理的分工研究,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在调查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发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结束后进行交流总结,设计统计表。调查活动中人人参与,人人有任务分工合作,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和精神得以培养,提高了对信息的统计、处理和分析能力。

2.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注重了学科间的融合。综合实践活动是在各学科领域知识综合与融合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学科领域知识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这次活动的主题,实际是与学生生活密切有关的事件,在活动中,学生充分展示了他们的能力。学生在请教科学老师讲解眼睛的结构、眼睛是如何看到东西;请教医生如何预防和保护我们的眼睛,学生在发调查问卷后,制作统计表等,都是加强了学科之间,知识的融合。

3.注重了学生主体,发挥教师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在这次活动中,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在交流讨论时,学生能提出要体验盲人的生活,更进一步感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这就是学生积极参与,亲身经历,在各项活动中去调查、探究、合作、交流,通过一系列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在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的同时,给予了适当的点拨、引导,并给予了学生在活动中的成长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更有兴趣,更有信心进行研究活动。

几点建议:

1.在实践活动中,教师要督促、激励学生去探索,对活动保持持久的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保证活动的持续进行。

2.在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保证安全。

3.在实践和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对原始材料的保存,留下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便于他们对实践进行反思。

 

 

附件一:

学生用眼卫生情况调查表

姓名:       性别:           年级:          年龄:      

1.你的视力情况:左眼视力:             ;右眼视力:            

2.造成你近视的原因是

   A、遗传因素    B、用眼过度   C、眼部外伤   D、不注意用眼卫生

3.除学校组织的眼保健操外,你还采取过其他预防措施吗?

   A、有    B、没有

4.你是否经常长时间看电视或玩计算机

   A、是    B、不是

5.你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

   A、1小时左右    B、2小时左右    C、3小时左右

6.你有躺着看书的习惯吗?

   A、有    B、没有

7.看书或写字时你的眼睛离书本的距离大约有

   A、20厘米以内    B、30厘米左右     C、40厘米左右

8.你是否在学习或看电视后到室外进行适度的活动

   A、是    B、不是

9.当你发现自己视力不好时,是否及时检查和佩戴眼镜

   A、是    B、不是   

10.你认为在教室和家里学习时光线是否不足 

   A、光线太强    B、合适     C、光线太弱

11.你知道多吃含维生素B的食物对眼睛有利吗?

   A、知道    B、知道,但没注意过     C、不知道

 

附件二:

视觉器官的组成及功能

  眼为人体的视觉器官,用来接受外来的光信号,然后借助 视神经的传导,将光的冲动传送到脑中枢而引起视觉。熟悉眼球的解剖及其周围组织结构,有助于了解眼的正常功能和病变时的症状与体征。

  眼由眼球、视路及眼附属器三部分组成。

  眼球

  眼球略呈圆形,位于眼眶内,眼球的前面是暴露的。正常成人眼球前后直径为22毫米一27毫米。其构造好像一架照像机。外界的可见物体,在眼内(视网膜上)结成清晰的物像,而产生视觉。

  一、眼球分为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1)眼球壁由外层、中层、内层三层膜组成。外层:为纤维膜,由透明的角膜和不透明的巩膜所组成,其组织坚韧,可维持眼球的正常形态并保护眼内组织。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三个部分。此层富于色素相血管,要功能是供给眼内组织的营养内层:为视网膜,是感受光线和传导神经冲动的重要织。

  (2)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及玻璃体等透明组织,它们同角膜构成眼的屈光系统,具有通过和屈折光线的作用。

  二、视路 视路为视觉传导的神经通路,当视网膜上的视细胞受到刺激后发出的冲动,经过视神经、视交叉、视束、视放线至大脑枕叶视中枢,而形成视觉。

  三、眼附属器 眼附属器位于眼球的周围。包括眼眶、眼外肌、眼睑,结膜、泪器。除眼外肌主管眼球运动外,其他组织均以不同方式保护目眼球。

  (1)眼眶是容纳眼球的空腔。眶缘周围厚度增加,组织坚牢,对眼球起保护作用。

  (2)眼外肌主管眼球运动。

  (3)眼睑分上下两部,覆盖于眼球的前面,主要功能是保护眼球前部、防止外力的损害。通过眨眼运动又可清洁和润滑结膜没,防止角膜变为干燥。

  (4)结膜是一层透明的粘膜,连接眼睑后面和眼球的前面,二者之间成平滑的接触面,以减少互相摩擦。结膜腺体分泌粘液,保护眼球表面的润滑状态。

(5)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腺的功能是分泌泪液,以保持眼球表面正常湿润,并排出结膜囊内异物,有一定的抑菌能力。泪道的功能是排泄泪液。 

眼球的结构

  眼球的结构主要包括眼球的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三层,最外层为纤维膜,又分角膜和巩膜。

角膜:角膜占纤维膜的前1/6。因其透明能隔着它看到黑褐色的虹膜,故称黑眼珠。角膜像个单侧凸透镜,对穿过的光线起曲折作用。

   巩膜:纤维膜的后5/6为白色的巩膜,故称白眼珠或眼白。不透明,质地坚韧为眼球的保护层。它的内侧为色素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虹膜:为一圆盘状膜,中央有一孔称瞳孔。虹膜有围绕瞳孔的环状肌,它收缩时瞳孔缩小;还有放射状排列的肌纤维,它收缩时瞳孔放大。

  睫状体:由切面观为三角形。其中有明显作用的是环形肌纤维。

  脉络膜:脉络膜占色素膜的大部分,覆盖眼球后部,富含色素遮挡光线,为眼球内成像造成暗箱。充满着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

  视网膜:是一透明的薄膜,它是眼球的感光部位,它的后部有黄斑中心窝,是白天注视物体最灵敏的部位。在黄斑中心窝的内侧有视乳头,是视神经的起始部。此处没有视细胞,故无视觉功能,生理学上称为盲点。

  眼球的内容物:

  1、房水是充满前后房的水状液。如果房水产生过多或回流障碍会导致眼压升高,甚至青光眼。

  2、晶状体,位于睫状肌的环内。平时睫状肌处于舒张状态,晶状体在悬韧带牵拉下薄而扁平,能使平行光线成像于视网膜。看近时,由于物距小眼内像距大,视网膜的物像就不清楚,因而引起睫状肌收缩,悬韧带变松,解除了对晶状体的牵拉,晶状体就以其弹性变凸,折光增强把超过视网膜的像距再调回到视网膜而看清。生理学上称这一过程为调节,实际上是功能代偿。

  3、玻璃体,为透明的胶状物,充满了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空隙。为眼内成像提供了一个透明的空间。  眼的屈光成像功能:人眼好似照相机,是凸透镜成像,物距与眼内像距成反比。看远时物距大,入眼光线是平行光,通过眼球的屈光系统的曲折后不用调节恰好成像于正常眼的视网膜上而看清。看近时物距变小,入眼光线是发散的,使眼内像距增大,视网膜的像就不清楚,引起反射性的睫状肌收缩,使晶状体曲率增大折光力增强。同时两眼视轴汇聚,瞳孔收缩,这一系列的连动,生理学上称同步性近反射调节。通过这一系列的反射不仅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楚的物像,还可成像到两眼视网膜的对称位置上,被视网膜的感光细胞感受后由视神经传到大脑就形成了视觉。

  眼球壁的结构
  
眼球壁主要分为外、中、内三层。

  1.外层由角膜、巩膜组成。

  前1/6为透明的角膜,其余5/6为白色的巩膜,俗称“眼白”。眼球外层起维持眼球形状和保护眼内组织的作用。角膜是接受信息的最前哨入口。角膜是眼球前部的透明部分,光线经此射入眼球。角膜稍呈椭圆形,略向前突。横径为11.5-12mm,垂直径约10.5-11mm。周边厚约1mm,中央为0.6mm。

  角膜前的一层泪液膜有防止角膜干燥、保持角膜平滑和光学特性的作用。角膜含丰富的神经,感觉敏锐。因此角膜除了是光线进入眼内和折射成像的主要结构外,也起保护作用,并是测定人体知觉的重要部位。

  巩膜为致密的胶原纤维结构,不透明,呈乳白色,质地坚韧。

  2.中层又称葡萄膜,色素膜,具有丰富的色素和血管,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

  虹膜:呈环圆形,在葡萄膜的最前部分,位于晶体前,有辐射状皱褶称纹理,表面含不平的隐窝。不同种族人的虹膜颜色不同。中央有一2.5-4mm的圆孔,称瞳孔。

  睫状体前接虹膜根部,后接脉络膜,外侧为巩膜,内侧则通过悬韧带与晶体赤道部相连。

  脉络膜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脉络膜的血循环营养视网膜外层,其含有的丰富色素起遮光暗房作用。

  3.内层为视网膜,是一层透明的膜,也是视觉形成的神经信息传递的第一站。具有很精细的网络结构及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

  视网膜的视轴正对终点为黄斑中心凹。黄斑区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特殊区域,直径约1-3mm,其中央为一小凹,即中心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称生理盲点。

近视的光学基础:人眼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和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 状体厚度成正相关,即眼轴越长,角膜屈光度越大,眼的屈光度越小。在正常情况下,眼的各项屈光参数是平衡匹配的,一旦眼的屈光参数失去平衡,不能匹配则产生屈光不正。例如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眼轴越长,角膜曲率越小,眼的屈光度越小;在眼轴和角膜屈光度不变的条件下,前房越浅,晶状体越薄,人眼的屈光度也越小。当屈光度小于0时,就产生近 视。当病变进一步发展,并引起视网膜变性、视神经退变等改变时,就称为病理性近视眼。虽然到目前为止,近视眼产生的病因仍未十分清楚,但近视眼的产生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例如,病理性近视眼、先天性近视眼常和遗传有关;而单纯性近视常和环境因素、用眼习惯有关;其他因素,如体质、营养、疾病等也是形成近视的重要因素。

  近视眼按程度分为轻度(-3.0D以下),中度(-3.0D--6.0D),高度(-6.0D以上)

  近视眼的遗传规律:病理性近视眼大部分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低度近视眼大部分为多基 因遗传,环境对低度近视眼的产生有重大影响。

  近视眼发生的高危动作

  (1)二长一短:每天学习时间长,一次持续用眼时间长,睡眠时间短。

  (2)两多一少:课外作业多,考试多,课外活动少。

  (3)其他:视近负荷大。即用眼过近、目标过小、不清;在动荡的车厢内阅读,边走边读;在阳光直射或昏暗的光线下阅读;躺在床上阅读;玩游戏机(包括电脑游戏)等。

 

附件三:

如何保护眼睛

一 光线须充足:光线要充足舒适,光线太弱而因字体看不清就会越看越近。

  二 反光要避免:书桌边应有灯光装置,其目的在减少反光以降低对眼睛的伤害。

  三 阅读时间勿太长:无论做功课或看电视,时间不可太长,以每三十分钟休息片刻为佳。

  四 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越靠近或趴着做功课易造成睫状肌紧张过度,进而造成近视。

  五 看书距离应适中:书与眼睛之间的距离应以30公分为准,且桌椅的高度也应与体格相配合,不可勉强将就。

  六 看电视距离勿太近:看电视时应保持与电视画面对角线六-八倍距离,每30分钟必须休息片刻。

  七 睡眠不可太少,作息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

  八 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外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

  九 营养摄取应无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之摄取。

 十 定期做视力:凡视力不正常者应至合格眼镜公司或眼科医师处做进一步的检查。

眼睛的保健方法

1)平时注意营养,多吃新鲜蔬菜,不要偏食。

  (2)看书或报纸时,眼睛与书面保持30公分、45度角的距离,并避免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眼睛。

  (3)避免在乘车、光线不足或光线强烈的地方看书,看书时光源应均匀地由背后或左斜方投射过来。

  (4)避免使用不洁毛巾或公共冼脸用具,以防感染。

  (5)做到充分睡眠及户外活动,时常集中精神远望。

6)定期作视力检查。

护眼四法

人体器官中,眼睛之重要,尽人皆知,但眼睛又十分娇嫩。古人就十分重视眼的保健,历代医学家都主张“目宜常运”,并摸索出种类繁多、简单易学的养目护眼妙法,现介绍四则:  

1、闭目放松法

静心闭目片刻,以两掌轻捂双眼,两肘支撑在桌子边沿,全身肌肉尽量放松,30秒钟后,睁眼闪眨多次。每日做3-5次。此法能明显改善视力,特别适用于经常阅读和写作的中老年人。

2、入静养目法

端坐,全身放松,眼微闭,双手放在膝头,手心向上(有心脑血管病者手心向下),心中反变意想:我在气中,气在我中,天人合一,气为我用,静养15分钟,然后慢慢睁开眼睛,深吸三口气,气沉下丹田。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3、远眺按摩法

每日晨起,在空气新鲜处,闭目,眼球从右到左,再从左到右各转5次,然后突然睁眼,极目远眺;平静端立或坐定,用眼依次注视左、右、右上角、左上角、右下角、左下角,反复5次;用洁净的两手中指由鼻梁两侧内角鼻凹处开始,从上到下环形按摩眼眶,然后眨动20次。

4、转动眼球法

坐在床边或椅上,双目向左转5圈,平视前方片刻。每日早晚各做一次,不要间断,日久必见成效。一老人中年时的视力左眼为0.3,右眼为1.0,经过20年早晚转眼球锻炼,近3年体检双目视力均为1.5。青少年近视眼者长期锻炼也有良效。 

 

 

附件四:

学生评价表

 

本次活动中,你得了几颗星?

知道保护眼睛的知识了吗?

 

今天你注意保护眼睛了吗?

 

老师评价

 

上一篇文章:综合性学习  写作  中语交际
下一篇文章:农村初中学生学习习惯现状不容乐观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6]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2]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1]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1]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7]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4]
 
· 喝绿茶可保护牙龈[3063]
· 我国动物资源的保护[1757]
· 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1516]
· 环境保护[1670]
· 保护水资源[1697]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