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需求互动 >> 有求必应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理性管理”可信度有多高?       
“理性管理”可信度有多高?
[ 作者:平川 | 转贴自:《三峡教育》 | 点击数:2326 | 更新时间:2006-6-28 | 文章录入:平川 ]

学校教育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有着本质的不同。学校教育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受教育者,受教育既是学生的权利,又是学生的义务。受教育是学生的权利,那就不得侵犯,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教育学生,更不得以任何形式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因此,学校教育管理就离不开对学生的教育管理,这里的管理应该理解为理性管理,即是说服教育;若理解为纯粹的感性管理,那就成了社会性的治安管理,带有强制性。若是学校教育管理与社会治安管理没有什么两样,很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学生只是暂时性的服从,口服心不服,身服理不服,甚至恶化成暴力倾向。这样教育管理出来的学生要么形成军人气质,感谢教育者的教育;要么形成敌视心理,难以置信教育者的教育。久而久之,僵局、鸿沟、隔阂就会若隐若现地摆露出来,甚至形成对抗局面。曾经就听说有学生在夜晚用麻袋蒙住老师的头猛击的,也有把老师的孩子抢去作人质的,还有刺杀老师的。至于挨骂,那是经常有的,不见怪,因为现在中国人的素质出了问题,除了国骂“老子”外,其它的骂言就数不胜数了,之所以柏杨先生会写出《丑陋的中国人》。这也不怪学生了,毕竟他们是受教育者,即所谓的“严师出高徒”嘛!真的难得呀!

现在的教育制度显得有点像古时妇女缠足了,除了扎实地包裹整好外,还有什么呢?据反映,有些学校连课间10分钟都不放过,要抢占去给学生辅导,至于课间操、眼保健操、劳动技术课、信息技术课、非考核科目课很有可能都成了“公路上的电杆——靠边站”。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分数的奴隶,一切都围绕着考试的圈子转。老师成了辅导学生的机器人,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教做几道题,训诲几句话,为了能赢得高分,不知红了多少次眼,难怪程先国老师会在《梦魇》中猛的一拳击在床沿上,真是为分数气煞我也!

也许有不少的学生是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到学校来除了给领奖的鼓掌,即使是鼓掌,也得要有人吆喝,否则就会鸦雀无声,只听见好象蚊子嗡嗡,不知去向。再就是为挨整的喝彩,幸亏我没有犯法,或许未被逮到,又逃脱了一关。除了这两样,所剩无几了,他们为了家庭、为了学校、为了社会在搞学习,然而真正为自己而勤奋学习的屈指可数了,不然怎么会有一些学校教室时时刻刻离不开教师呢?真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吗?可是这样的家园也不多见,何况校园呢?据不确凿的统计看,学校的管理大多数是管理优生(主要指成绩优秀的)和差生(主要指品德差的),中等生基本上不闻不问,恐怕他们只得吟唱《小草》,以解心头之闷。

于是就引来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学校教育管理的理性程度到底有多高?能真正从内心佩服老师的教育管理的又有几个呢?可是引来问题就不只是可信度了。优生担子过重,失去往日的悠闲自在,心里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揣不过气来;有的骄傲自满,一暴十寒,名落孙山;有的自愿和老师交朋友,帮老师忙这忙那,至于成绩尽力而为;有的为亲近老师而疏远同学关系,麻烦也来了,闹意气。不管如何,优生永远都是老师眼中的国宝——熊猫,但愿优生永葆优秀。差生的心里坦荡荡,犯了法,要么几个结成死党,彼此庇护,瞒天过海;要么毫无隐藏,一吐为快,以求谅解;要么理屈词穷,吞吞吐吐,以拖延时间,凭耐性过关;要么装成一副屈打成招的样子,让人生怜悯之情。要想弄清楚他们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你只有用心去说服,用心去聆听,少一份责备,多一份耐心。否则,你什么也得不到,他们又要进你的门了,进多了,自然就随便些了,反正是一样。之所以说差生心里坦荡荡,就在于差生的目的就是一个——想方设法证明他们并不比别人差什么。

优生有老师的赞许,差生有老师的严管,他们都是幸运星。惟独中等生心里最不平衡,谈成绩最好用“卡”字形容,上不上,下不下,要么有时被器重,一旦下降了,又被卡住了;谈品德最好用“中”字形容,不左不右,不好不坏,平平凡凡。

老师,您真的是在关心我们吗?您能与我们谈心吗?您能给我们一次机会吗?您能多让我们回答几个问题吗?您能在我们的作业本上写几句评语吗?您能倾听一下我们的理由吗?您发现我有“闪光点”吗?您的穿着打扮,我们可以效仿吗?您有时疏忽了,如迟到、旷课了,能给我们一个信服的理由吗?您能助我一臂之力,让我腾飞吗?不要让我被留得太久了好吗?可能还有不少的学生挤上来,还要问很多的类似问题,并且要我给出答案。我暂且躲避一下,把心门关上,不敢接受更多的问题了,因为我还没有找到前边所有问题的真正答案。

我正准备离开时,一个初三的学生跑出来给我说:“刘老师,你不要把他们管得太严了,只要他们在听就行,因为时间不多了,就只有这几天了,再抓也抓不起来了,不如给他们谈谈心,让他们心情好些,与您合作!”我真要感谢那位大胆的学生能与我这样说话。至少说,我们师生之间近了一层,我理解他们,我们师生之间除了学习以外,还有情感,情感是不能用分数来衡量的。至于这个班的成绩也不那么斐然,我看了“两考合一”成绩,心为之一枕。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这个班到了初三的后半期学习氛围太差了。有不少的学生在部分老师的引导下唱响《再回首》、《打工谣》。他们的心冷了,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信念失去了理性思考,酿下的苦果当然让人难堪了。依我看来,这个班出现问题的原因不应该是学生的学习上,而是对学生及其整个班风的管理上出了问题,自然学习在这样的班集体里很难驻足,成绩就不言而喻了。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摆事实,讲道理,我们都没完没了。此时的我正站在烈烈风中向你们道一声:“‘理性管理’的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上一篇文章:专家,这个题是你们出的,怎么解决呀??
下一篇文章:一个18岁女孩应该怎样为自己筹备学费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65]
· 城乡帮扶践行教育均衡 智慧…[59]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61]
· 做一名研究中考题的数学教…[53]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80]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31]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10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20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57]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604]
  ·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会员『平川』于2006-6-29 13:50:28发表评论:
  • 评分:3分
        作者语:本文主要是针对当前的教育模式的一些反响,又要强调素质教育,又要提高升学率,二者本来不矛盾,只要素质上去了,成绩自然就会上去,但是有个别教者只看到了升学率,只重视成绩优秀的,管制成绩差的,忽视全面发展,导致很多的学生到学校来学习感到悲观失望,有的坚持下去了,有的愤怒而告退,本人非常同情这部分同学的遭遇,您有同感吗?请您发表意见,本人洗耳恭听,并传达您的呼声,谢谢!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