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重庆市万州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章频道 >> 简讯新闻 >> 教研简讯 >> 正文
进入《万州教研网》更多资源导航
课改添措施,扬帆再远航       
课改添措施,扬帆再远航
万州区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变革推进会成功召开
[ 作者:熊国成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358 | 更新时间:2015-11-8 | 文章录入:熊国成 ]

 

课改添措施,扬帆再远航

-----万州区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变革推进会成功召开

 

 

 

 

 

 

 

 

 

 

 

 

 

 

 

116日,万州区七年级历史任课教师汇聚万州三中,围绕如何进一步做好历史课堂教学变革工作,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的效率与效益,展开专题研讨与交流。

研讨会仍以课例展示为载体,通过观课、说课、议课、评课,围绕新课程课堂究竟该怎么备、怎么上展开交流与探讨。与会教师首先观摩了万州三中李青红老师和谭曼老师分别执教的课题为《红军长征》和《张骞通西域》两节课改研究课。两位老师均按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进行准备,1节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1节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单凭历史教材与历史图册进行教学。两位老师课前均进行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认真实施课堂教学。课堂上,李青红老师充分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尽可能多地向学生展示图片、地图、视频、材料等直观历史素材,有效增强了教学的直观形象性。教学思路清晰,知识层次清楚,重点把握较准,难点破解有法,推进有序流畅,学生参与较多,教学直观性强,有一定的深度与高度。谭曼老师则以问题为导向,引领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参与交流讨论、探究疑难问题、充分表达观点。课堂上教师引导有方,指导到位,点评恰当。学生参与主动,思维活跃,交流有效。师生配合默契,沟通顺畅,互获长益。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探为主线、效果为先的核心理念。课堂气氛和悦、张弛有度、深浅适宜、收到实效。

随后,两位上课老师进行了简明说课,说明了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意图,反思了课堂的亮点与问题,交流了上课的体会与收获。针对两节课例,柱山初中的蒋银贵校长和万州三中的李洞斌主任,结合展示课例和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与新课堂实践的体会,做了很专业的点评。蒋校长肯定谭曼老师语言精炼,富有感染力,师生关系融洽,配合很有默契,学生始终保持高昂情绪,实在难得;认为谭老师课堂上很注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老师们上好平常课做出了榜样;教学中谭老师很强调三维目标的融合,在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方面做得很到位,对观课老师启发很大;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层次清楚,逻辑严密,很有特色;教学深浅度把握较好,适合初中学生年龄特点。李洞斌主任点评中指出,要上好历史课,兴趣最重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东西是历史教学追寻的最高境界;新课程历史课堂须重视对学生的关注与鼓励。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问题设计要接地气,要直白、清楚、具体,指向明确。对于学生我们要多鼓励,同时还要多用“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在课堂有事可做,事事能做。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做到“三多三少”,即:多激趣、多指导、多鼓励;少讲解、少压制、少替代。历史教研员熊国成老师最后总结指出:推行课堂教学变革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也是新课程课堂的基本要求。在教学目标不变的前提下,使用新方法、采用新策略,只会让我们的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只会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只会促进教学质量的更大提高。希望我们的老师要认清课堂教学变革的实质,大胆变革方法,努力使历史课堂走出枯燥乏味的尴尬困境,焕发出应有的活力与生机。希望老师们返校后,要继续品味展示课例和点评老师的交流发言,比对平时的课堂教学,找差距,想办法,尽可能把历史课堂上出历史味,上出效率与质量。

 

上一篇文章:区政协到区教科所进行调研
下一篇文章:全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心教研组全体成员会
发表评论 | 告诉好友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51]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51]
· 区2017年初三数学复习研讨…[75]
· 重庆市教科院赴渝东北开展…[75]
· 三月桃花映江南  八方专家…[75]
 
· 全区小学教学质量分析会在…[1114]
· 初中物理毕业复习研讨会在…[1098]
· 初三英语研讨会资料[1198]
· 全区中考政治复习研讨会在…[1049]
· 201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1593]
 
· 我区教师蒲承文获重庆市中…[32]
· 践行智慧教研 打造优质课堂…[18]
· 万州区2017年中考物理复习…[51]
· 八年级物理课堂教学研讨暨…[318]
· 务实高效 追求卓越[275]
网友评论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查看关于此文章的所有评论